导图社区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知觉
普心第四章,按课本大纲整理,可能有点啰嗦了
编辑于2020-02-24 02:49:15知觉
知觉的概念
什么是
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在感觉的基础上发生的,总是和客体意义相联系
作用
觉察
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是什么
分辨
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事物或其属性区分开
确认
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
自下而上(数据驱动加工)
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
从输入水平开始到达大脑
自上而下(概念驱动加工)
依赖于感知的主体,即具体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某个器官
种类
依据感官的特性
视知觉
听知觉
嗅知觉
触知觉
味知觉
事物特性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错觉
意识参与程度
阈上知觉
阈下知觉
一种无意识的知觉
即个体可在低于知觉阈限的情况下对刺激进行加工
知觉的特性
选择性
定义:有选择的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
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不仅相互转化,而且相互依赖
教师安静,老师声音小也可以听见
教师噪乱,声音大也听不见
整体性
定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
对个别成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
“整体优先”对整体的知觉优于个别成分的知觉
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方面
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
理解性
“熟视无睹”是指在知觉定势的作用下,受以往知识经验的制约
定义: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识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类似“假设检验”的过程
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理解还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环境激活的知识结构不同,产生的知觉期待也不一样)
恒常性
定义
客观条件变化,而知觉映像保持稳定性
种类
形状
完全恒常性
看到的形状与物体的实际情况完全相同
无恒常性
看到的形状与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的形状完全一样
实际恒常性
知觉到的形状介于实际与投射的形状之间
大小
艾姆斯小屋原理
距离远近看到的大小一样
处于完全恒常性与无恒常性之间
明度
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相对明度保持不变
我们看到的物体明度,并不取决于照明条件,而取决于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处于完全恒常性与无恒常性之间
影响因素
视觉线索P148
知识经验P149
知觉的学习P149
知觉定势
前面的知觉经验对后来知觉的影响
知觉习惯
种族效应
长期经验
短期经验
知觉适应P151
如换眼镜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
二维空间
形状的特征分析
原始特征的分析
点
线条
角度
朝向
运动
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参与的
轮廓与图形
空间上
受邻近的其他物体的影响
子主题
时间上
受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
现象
轮廓掩蔽或图形掩蔽
说明知觉中,轮廓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
主观轮廓或错觉轮廓
视野中出现不完整因素时,视觉系统倾向于把他们整合起来,变成比较简单,稳定,正规化的图形。
图形的组成P154
邻近性
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相似性
相似容易组成图形
对称性
良好连续
具有连续性或运动方向相同特点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整体
共同命运
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
封闭
简单性
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
形状识别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
物体识别
基于对构成物体的基本成分的分析,只需要根据关键成分
面孔识别
面孔常常被表征为一个整体
右侧大脑优势
文字识别
左侧梭状回
大脑左侧优势
注意在形状知觉中的作用
不注意盲视
特征捆绑问题
眼动与形状知觉
眼动
微小,不随意
微跳,漂移,生理震颤
随意,较大
眼跳,追踪
微跳
维持视觉映像,避免视网膜因注视而产生局部适应
眼跳
三种情况
用眼睛搜索要观察的物体
眼睛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当刺激落到视野边缘时,使物体回到视野中央
与信息提取有关
大小知觉
影响因素
熟悉度
邻近物体大小对比
体态变化
身体姿势与环境间的正常关系
物体大小=视像大小×距离“大小-距离不变假设”
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三维空间
肌肉线索(生理线索)
调节
作用小
较小的距离内起作用
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
睫状肌舒张,晶状体变薄
辐合
作用较大
眼睛随辐合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汇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
是双眼的机能
辐合角
大,物体近
单眼线索
对象重叠(遮挡)
提供距离线索
线条透视
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起来趋于接近
空气透视
物体的反射光线在传送过程中有变化的
空气的过滤作用
过滤作用引起的光线的散射
相对高度
其他条件相同,视野中两个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那个,就远一些
提供了距离线索
纹理梯度
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变化。
距离线索
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运动视差
观察者与物体做相对运动时,
近处看上去移动的快
近处物体视角大
远处移动慢
远近线索
运动透视
观察者向前移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运动
近处流动速度大
远处流动速度小
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产生立体视觉的重要条件
方位定向
定义: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
听觉
听觉定向线索
时间差
不明显
强度差
可达20分贝
较明显
位相差
听觉定向规律
来自身体左右两侧的生源容易分辨
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
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顶点做圆锥,在圆锥面上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时间知觉
什么是
时序知觉
发生的前回顺序
时距知觉
估计出存在的持续时间
空时距
事件的起止时间
实时距
时间间隔中包含一个连续事件
时间点知觉
具体时间
参照物多种多样
影响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听觉最好
阈限是10-50ms,是将相继的两个刺激知觉为持续刺激的最短时间
触觉其次
视觉最差
在移动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事件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倾向把时间估算的越短。如讲座
人的兴趣和情绪
感兴趣时间快
脑机制
广大脑区
运动知觉
什么是
定义: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认识
信息来源
视网膜上相邻的点受到连续的刺激
中枢神经系统发出指令
头-眼运动
真正运动的知觉
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做连续的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
直接依赖于对象运动的速度
角速度(最小视角范围)
是运动知觉的下阈限
闪烁时的速度
运动知觉的上阈限
增加目标物的照明和刺激持续时间,将降低运动阈限。
似动
在静止或没有相对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运动
主要形式
动景运动(最佳运动或phi运动)
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
诱发运动
一个运动的物体使其相邻的一个静物产生运动的现象
自主运动
开始看它不动,后来似乎动了
运动后效
注视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后,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错觉
什么叫错觉
知觉不能正确的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
研究意义
消除错觉对实践活动的不利影响(如飞行员消除“水天一色”)
利用错觉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如运动错觉"动景运动"
种类
大小错觉P175
缪勒-莱耶错觉(箭形错觉)
潘佐错觉(铁轨错觉)
垂直-水平错觉
贾斯特罗错觉
月亮错觉
形状和方向错觉P176
佐尔拉错觉
冯特错觉
爱因斯坦错觉
波根多夫错觉
螺旋和运动错觉
螺旋错觉
运动错觉
明暗错觉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