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知识汇总,这部作品比较完整的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成长道路。在回顾自己过往的经历时,鲁迅还写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既有对人间美好的温情回忆,也有对旧中国种种灰暗现实的有力抨击。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窥见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
编辑于2023-07-04 14:32:48 浙江省《朝花夕拾》
阅读感受
读这本书的第一反应就是“读不懂”“不感兴趣”,但其实经过深层的阅读和多次的翻阅让我渐渐体会到了鲁迅笔尖那虽略显难懂却蕴含深刻道理的语言特色,同时我在阅读时发现了一个从年轻到长大,经历了人生乃与世间、人间百态后沧桑而意味深长的鲁迅了。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鲁迅先生不同凡响的心境。
作家作品介绍
作家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 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作品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十篇文章中,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了侧重议论而兼有叙事。鲁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这部作品比较完整的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成长道路。在回顾自己过往的经历时,鲁迅还写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既有对人间美好的温情回忆,也有对旧中国种种灰暗现实的有力抨击。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窥见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
书籍内容梗概
狗·猫·鼠
这篇散文在开头先引用事例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远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中庸之道”是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的。
阿长与《山海经》
这个故事讲述了儿时的鲁迅与保姆阿长姐的相处情景。从阿长利用自己休息的日子为鲁迅寻得了他期望依旧的《山海经》等事例中生动形象的刻画了一个拥有善良、朴实而又迷信的性格阿长姐。在文中到处充满了鲁迅对阿长的尊敬与感激,深切地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与感激的深切怀念。
《二十四孝图》
这个故事中,鲁迅先生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示了旧中国时期的儿童的可怜。
五猖会
这个故事讲了鲁迅小时候要去看五猖会,难逢的盛大的庙会,笑着跳着,兴奋的不得了。正要出发,父亲却临时命令他背书,待他读熟了,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了,父亲才准他去看会。这犹如一盆冷水泼在了他的心里。等到鲁迅背完了书,大家高高兴兴的陪他出了门,但他并不高兴,至今还诧异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叫他背书.
无常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描述鲁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居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爽直而公正的形象深受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鲁迅的童年时光中,屋子后面有百草园,这是他童年最快乐的时候,通过美女蛇的故事讲述,后来主人公在私学的教育中长大,他把其称为为三味书屋,是他怀念的童年时光
父亲的病
故事发生在年轻时的鲁迅身上,鲁迅的父亲患水肿,长年无法康复,请了两位诊金高昂的人称的“神医”来看,开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药,却无一见效, 最终父亲还是死了,而听说那神医还天天坐着轿子,生活得好很、还康健,听了如何不叫人生气。
锁记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讲述了隔壁家的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让别人的孩子做很多不对的事,但对自己的孩子十分严格。表现出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回忆作者在留学时期的生活,记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怀念。
范爱农
描述了作者在故乡重逢日本留学时遇到的范爱农,笑谈各自经历,得知范爱农返乡后遭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以至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最后摧残了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范爱农是一个孤傲、正直、倔强、追求革命的爱国者。表达了作者对范爱农的同情与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