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冷眼读人性 2023.7.5 详细版
无数据
生而为人,很是抱歉。我们总是有无意或有意冒犯或伤害到他人的时候,这可能是人性使然,跟随《冷眼读人性》这本书,了解一些人性,或许就能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能够猜出对方可能的意图。里面的观点未必需要全盘接收,作为参考,也作为理解其他人的想法的方式
编辑于2023-07-06 08:50:06 北京市书名:冷眼读人性 作者:韩垒 出版社:延边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7 ISBN:9787568807210
人越是犯错的时候,越爱隐藏,越是无聊的时候越爱小题大做
社交场合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与众不同的,身上的独特的气质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具备的。如果我们能学会接受自己,看清自己的长处,明白自己的短处,便能踏稳脚步,达到目标。 然而,人性中的弱点让我们将焦点聚集到别人的身上,羡慕别人手中的苹果的香味,却忽略了手中正在散发着香味的香蕉;嫉妒别人的眉毛处的那颗美人痣,却忽略了自己嘴角同样有一颗美人痣
要想得到真的东西,必须要拿真的东西去换取
我们总期望从别人那里得到面包,却忘记了我们自己其实是有劳动能力的。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刻意复制别人的,认为别人的才是好的
对于那些“复制品”来说是很难赢得别人的掌声的。保持自我本色,在事业上才能够出类拔萃。想要成功,就必须走出自己的路来。跟在别人后面的人,终生只能庸庸碌碌
我们总期望别人看到自己,却忘记了我们自己看到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复制的信息缺少一种东西——灵性,我只能这么说
之所以同样的努力达不到相应的效果,就是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人文素质甚至世界观与潜意识起着决定作用。在事物的表层,这些因素却是无法洞察的。同样的表层现象,内含却有着天壤之别,其中的差距甚至是致命的。 当今科学的发展,让许多领域都已经无秘密可言。然而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技术,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正像有人说的那样:东和西,到底有多远,谁也不知道。其实这是一个用心的问题,心差多远,东和西就差了多远。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眼睛所能看见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许多看不见的含量,才是决定事物或某项艺术的最终因素。 生活中,要学会用心,只有用心才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才能掌握别人掌握不了的秘诀
神经紧张的人,就是不肯好好弥补低贱心理的人,面对自己不了解的事,便想办法破坏掉,而不是去接受或者学习
只能捡最重要的事情做,其他的事,时间一到,就放下
改正错误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对别人的意见不加甄别就采纳并“改正”,那么结果同样将是一无是处。 对于犯下的错误,不仅要敢于承认,更需要正确地改正,这才是承认错误的最大价值所在
有理不一定非要争辩,即使有理,若是纠缠于一些无谓的争论,实在是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不要在一些无谓的问题上争论,这是愚蠢的行为
我问为什么不找借口搪塞,朋友说:“如果对方的抱怨理由充分,没有必要多费心找借口。相反,承认对方抱怨有理,并表示歉意,这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朋友是有智慧的人,在别人抱怨时,不做争论,这是避免冲突的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 在别人抱怨的时候,不需要争论,告诉对方你很抱歉,这并不等于自认有错,这只是认可对方的抱怨并以此消解抱怨。 随即,采取正确的措施弥补,而不再纠缠在无谓的事情上。
喜欢争论的人,无非是为了证明自己,想证明他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既然这样,为何不退让一步,满足他的这种心理需求呢? 顺着别逆着就行了。不管他提出的问题如何,你以礼告之,告诉他你赞同他的意见。人在自满的时候,戒备心是最低的,再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实现预期的目标。 避免无谓的争论,可以使我们排除干扰,不为外界所累,投入全部的精力处理最正确的事情。 避免无谓的争论,需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看透争论,你就不会因别人的意见与你不合而懊恼了。 任何肯花时间对你表达不同意见的人,必然和你一样对同一件事情表示关心。把他们当作要帮助你的人,就可以将争论转为合作。 要实现有效沟通,绝不能对任何人——不论其智力高低,都通过口头的争斗去改变他的思想。 不要争论,合作不是通过争论能够实现的。 通过争论取得的深厚功力,是空洞的,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缺乏独立人格的人,所谓的失恋,根本就是青黄不接。如果前脚被一个人给踹了,后脚却被一个更优秀的人接手了,那她根本没有时间去顾及失恋
人性的劣根性,决定自己的眼中容不得半点沙子,尤其是别人的思想或者行为产生的“沙子”,即便这种沙子本质上只是与自己的价值观念、思想相冲突,而不是真正的杂质,却因为人性的排他性导致一并被划入沙子的范畴。 当发现沙子时,会以最严厉的方式对待,却根本不顾自己是不是成为了别人的沙子
生活中,当人们做错了事,或者发生了被别人嘲笑的事情,当他自己主动告诉你时,或许会坦白地承认错误。然而,如果是你直接指出他的错误,那么他一定会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找出种种理由加以辩解。这是人性的一种本能反应,当受到外物侵袭时,会全力收缩保护。 你可以通过实验,无论是小疏忽或大错误,几乎没有人能在别人指出后立刻坦率地、不为自己解释地承认错误。因此,需要批评他人、帮助别人改掉错误时,一定要讲究方法,态度要诚恳
倾诉、抱怨、轻蔑、嘲笑、喋喋不休……一旦人被这些负面情绪感染后,处理不好,就会转化成喋喋不休的唠叨。唠叨是一种残酷的行为,具备这种行为的女人实在是太可怕了,因为这些都是最高明的杀人不见血的方法
失败者有一个共同点:喜欢把一切交给明天。要知道,一粒种子在手里老是晃来晃去,没有机会播到泥土里,让它生根、开花、结果,结果便是种子失去了种子的价值
在受苦受难的不幸经历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当我们面对伤痛、失落、麻烦或苦难的时候,我们所承受的折磨都是一样的,这些都是人生必经的阶段。 这些不幸的遭遇不是世界末日,只是上帝在打盹的时候,和我们开的一个小玩笑。 “上帝是仁慈的!在你面前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户”,另一扇窗户有可能就是一条成功之路。在面对不幸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用坚强、抗争、奋斗走出逆境,这有可能成为我们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记住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话: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暗樵,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缺乏主见是人们内心缺乏满足感和安全感,是个性缺陷上的一种本能保护。 尤其是中国人口中经常谈论的老实人,很多人喜欢老实人,而老实人却偏偏是缺乏主见的。 中国标准的老实人,总是喜欢根据其他人——父母、亲人、朋友的意志行事,根据他们的意志选择从事的职业和生涯。 比如,“你应该做教师、公务员、司机、明星”,这是非常强有力的意见,尤其是当别人努力改造并付诸实践的时候,老实人就更难以拒绝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天气、运动、游戏、政治等方面的问题,在这种谈话中,我们并不能得到多大的教益和知识。但是,如果谈论的是一些毫无根据、不着边际的话题,则会极大地刺激到人的大脑中的一些“边缘”神经。神经的刺激下,大脑的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分泌激素。 因此,从人性的角度,我们必须承认,闲谈有着刺激神经系统的好处。 然而,闲谈属于人性的劣根性,毕竟属于一种负面的习性,必须避免。 闲谈的特征非常明显,不问事实,不去调查,不加考虑,多体现为添油加醋。这种闲谈的出发点是怯弱的、妒忌的、虚伪的,不问事实的准确与否,就此捕风捉影,搬弄是非,破坏别人的名誉,以获得自己比别人优越的快乐。 这种卑劣的行径,实在是再可怜不过了
生活中,和喜欢闲谈的人要保持距离,因为喜欢跟你闲谈的人,也会说你的闲话,让你陷入麻烦的境地。 闲谈是为了满足一种虚荣心理,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积极地训练自己,掌握一种特长。用这种特长再服务他人,身心得到愉悦感;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闲谈别人,获得一种控制和改变别人的优越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喜欢闲谈的人,要与之保持警戒。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如果别人和你说一件别人的私事,出于回礼,你会在不由自主之中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告知别人,这样的话你就大错特错,唯一要做的不仅是紧紧地闭住自己的嘴巴。其次还要将别人和你闲谈的事情,尽快忘掉,如果记在心里,只会徒增你的烦恼。 人总是为一些小事烦恼,为此,他们浪费了很多不可能再补回来的时间。不要这样,把时间用在值得做的行动和感觉上,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选择适应而不是强大,才是长久立世之本。 无论什么时间,无论什么地方,人总是要争权夺利的,所以,每个人都崇拜强者。 人们崇拜强者,是因为强者具有强大的能力,甚至有改变一切的能力。事实都是这样的吗? 杰克·韦尔奇说:这个世界不属于弱者,也不属于强者,属于最懂得适应的人
强大并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必需条件,只有不断适应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进化论》者达尔文说过这样的话: 这个世界不属于强者,强者太强,枪打出头鸟;也不属于弱者,弱者太弱,弱不禁风;而是属于适者,因为他们最懂得适应,适者生存。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犹太人,在犹太人的观念中,他们从来不会做最强者,只会做最适合生存的人。犹太人的观念中,人要想生存,就要像水一样,去适应这个世界,去适应生存的环境。放在器皿里的水,器皿是什么形状,水就是什么形状。放在方形的箱子里,水的形状就是方的,随势而变,不拘一格。 在为人处世中,年轻人也必须学会像水一样,磨掉身上的棱角,善于随着周围的环境改变而改变,随行就市,不断地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能够适应周围的生存环境,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强大最初只不过是人们获取“权力”的一种工具而已,后来人们更是认为,强大本身就是掌权者了——拥有社会地位、名誉、荣誉等等。然而,强大并不是一切,它只是你身体臃肿,行动缓慢的前奏而已。” 达尔文说过:“应变力也是战斗力,而且是重要的战斗力。得以生存的不是最强大或最聪明的物种,而是最善变的物种。” 在生活中,如果你很强大,也要学着去适应社会的变化,如果一味地依靠强大自居,最终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强大的人容易招来周围人的嫉妒,所谓“树大招风”,就是这个道理。 在亿万年前,恐龙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生存者,但是如今却在这个地球上消失了;而当时乌龟和蜥蜴都很弱小,却顽强地生存下来。因为乌龟和蜥蜴是最能适应各种环境的高手,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时,身体结构也能随之做出最适应的改变。这个物种可以生活于海洋、栖息于树上、游玩在沙漠、潜藏在地底,甚至能够飞翔于空中
很多人的眼中,只看到强大,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成为首屈一指的NO.1。殊不知,在渴求强大的时候,饥渴的面容和贪婪的眼神是如何卑贱和可怕啊! 想立于不败之地,切记:强大并不是万能、并不是一切,它只是用来达到目的的一种形式而已。若你只想着强大,而放弃适应,那么当强大成为你的努力目标后,恐怕连你的生活,甚至你的生命也保不住了
“贫穷,不是上帝的意愿”,总有一种办法可以有效地去补救,除非他自己不想补救,对那些只为面包而工作的人,同样可以通过寻找其他嗜好的副业来补救
为了让小动物住得舒服,他每天都会把小动物住的笼子清理的干干净净,以往那些一片脏乱、散发出异味的情况消失了。 结果呢? 面对干净的居住环境,小动物一点也不领他的情,在干净舒适的环境里,动物们开始慢慢萎靡不振了,有的厌食消瘦,有的生病拒食,有的甚至死了。 原来,小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有的喜欢闻混浊的臊气,有的看到自己的粪便反而感到安全等等。 这个饲养员真是得不偿失。 人性本善,人对顺着自己的事物不会产生戒备,但对与人性相冲突的部分,会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感,甚至是强烈的毁灭欲望,这是人性的一大缺陷。 在人际沟通中,要避免这种人性缺陷。 一面光滑如水的镜子,在高倍放大镜下,也会显出凹凸不平;肉眼看上去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周身都是可怕的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每天都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学习,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而如果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对方要株连九族了
沟通交际中,我们需要明确有些事情不需要太较真,敷衍了事,就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认真地去做该做的事,我们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就会大大增加
你可能已经明白了,人性的缺陷——做错事的人只会批评他人,而不会批评自己。 这句话适合任何一个人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别人做得不对,就喜欢去批评;而当自己做错了事情,别人来批评自己,又觉得心里憋屈。这就是人性,强烈的虚荣心和可怕的逆反心理
当一个人的改变源自自身时,他已经不是一个平常人了
当你被别人直接批评时,这并不完全是件坏事,至少说明了一点:你已经获得他人的注意。有些人喜欢攻击比自己地位高、能力强的人,以满足自己那卑劣的本性。 社会上,很多人喜欢挑大人物的毛病,因为这些人可以从中获得很大的乐趣。 当有人攻击你时,请记住,没有人会踢一只死狗
人性中,有一种“我是主角”的心理,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听别人谈话,而是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话,喜欢谈和自己有关的事,而不是和别人有关的事情
从人性的本质来看,焦点心理就是让每个人最为关心的是自己。他们喜欢别人关注自己,喜欢别人谈论或者倾听到与自己有关的东西。 由于有这种心理的存在,有些人便经常犯这样一种错误——不喜欢听人讲话,要么滔滔不绝与人说个不停,不顾对方作何反应;要么当对方讲话时,注意力不大集中,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甚至走神。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会成为有效沟通的绊脚石,有碍于人际交往的效果
人性最本质的驱动力是——希望自己是重要的,人性本质中最基础的需求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 正是人性最本质的驱动力、最基础的需求,使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使人类的世界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主角,成为最重要的那一个。使每一个与之接触的人有受重视的感觉,将会极大地满足对方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当你满足了对方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对方自然会从主观上对你产生好感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尊重别人的意见既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有效沟通的手段。至少,没有因为与别人的意见相冲突而发生争论,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比如,同事问她新买的衣服怎么样,你首先要做的是肯定这件衣服,尽管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很适合她。从表面上看,她是在征求你的意见,实则是在让你肯定她的选择
人性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真与假,善与恶,丑与美的交织,在人性的驱使下,我们容易做一些自认为真的假事,自以为善的恶事,自以为美的丑事。人性的劣根性让人总是交织在真与假,善与恶,丑与美的生活中。 然而,一个人要想活得更加快乐、幸福而且有意义,就应该使自己多一点真、善、美的东西。人性的劣根性让很多人似乎生来就假、恶、丑,对待别人、对待生活、对待周围的世界,甚至对待自己,似乎充满了假、恶、丑。 人际沟通中,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忽略别人,甚至以牺牲别人来换取自己的利益。 比如,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乱发脾气,对周围的人发作一通,固然自己可以非常痛快地发泄了你的情绪,但周围的人会怎样?他能分享你的快乐吗?你高高的声调、仇视的眼神,能使别人信服你吗?
人性的劣根性决定了人的大脑中只能考虑到自己、只能看到自己。要实现有效沟通,需要避免人性的劣根性,需要转变观念,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我想对她说:“我们都应该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对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方法、消费观念。也不要因为自己的思想、行为没有被对方接受而生气,这是很愚蠢的。而且,夫妻之间长时间的不沟通、不理睬,更会造成夫妻感情不和谐。”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这样的事例,我们总习惯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别人,总想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这是不正确的。 人性的劣根性,总希望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不管是思想还是地位。如果遇到与自己不同思想的人,便会想方设法地修改、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思想,以满足人性的统一性。 换位思考一下,没有人喜欢被选择、被推销、被别人强迫去做一件事。我们希望的是,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地去购买,或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一件事,不希望别人从旁干涉,更不用说被强迫了
比如,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抱着孩子的妈妈上了车。而孩子的旁边正好有一个人,他不想让位,将脸故意扭向窗外,动机是不愿意让位子。 而作为售票员,提醒顾客给老人、孩子让座位是一种责任。你会怎么样实施呢? “先生,您好,请把座位让给孩子,谢谢!” 这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即便位置上的人站起来,也不是心甘情愿地。 如果售票员换一种方式:小朋友,这位叔叔太累了,让他坐一会儿,休息好了他就会让给你的。 相信这句话一出,座位上的人就再也坐不住了。 这就是高尚的动机。售票员对座位上的乘客采取了尊重礼让的方法,给他设计了一个“高尚”的角色: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只是由于过度劳累而无法施善行。趋善心理使座位上的人无法拒绝扮演这个善良的角色。 人性都喜欢把自己理想化,都喜欢把自己行为的动机赋予一种高尚的动机。因此,如果我们想改变他人,就应该使之产生一种高尚的动机
出乎我的预料,晓琳居然站在那里小声啜泣起来,看起来满脸委屈。看到晓琳苦的梨花带雨的,我再也不忍心开口说辞退她的事情,先前的怒气也渐渐平复,我从桌上拿了一张纸巾给她,说:“你别哭了,这件事到此为止,以后不准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事后,我意识到我当时感情用事了,被晓琳聪明的表演艺术扰乱了心智。不仅没有开除她,甚至连基本的责备都没有。 晓琳关键时刻的表演艺术,让自己免于严重的惩罚,这不能不说表演艺术在关键时刻帮了大忙。 当然,需要解释一下,表演艺术分两种:一是不知道自己在表演,即不自觉的表演;另一种是知道自己在表演,即自觉的表演。 表演并不能被单纯地被认为是“好的”或者是“坏的”,表演艺术的好坏很难定性。 过后不久,我认为晓琳当初的表演是正确的,不然我可能会损失一名优秀的员工。 三国时期的刘备,是个伟大的表演艺术家,可以说越到关键时刻,他的表演艺术越能发挥作用。他的表演艺术能打动很多人,勾起很多人的同情。在表演艺术的渲染下,很多人对刘备不离不弃,甚至愿意为他付出自己所有,这便是表演艺术的作用。 如今,是一个表演的时代,只用现实中真实的面目表现自己的方式明显不够了。如果你想使自己更出色,你必须运用喜剧的表演方式。其中,可以通过电影、电视、广播等形式,吸引顾客的眼球,诉之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
激发别人的潜能,最好的方法是激起竞争。这里的竞争不是勾心斗角的竞争,而是取胜的欲望
人性都有一种想“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成长”的倾向,这本身就是对人性最好的激励。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非常在意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价值是否得到了体现。想使别人顺从你、按照你的思维发展,需要设法激起别人的好胜心、改变别人的工作动机。即由外在的工作动机,转化为内在的好胜心。 实现有效沟通,让别人按照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要学会激起别人的好胜心。 不要说“他根本不听我的”“我无法驾驭他”之类的话。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个体,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不会听你的,也根本不会让你驾驭。 同样,你也不需要驾驭对方,不需要让对方听你的,你只需要让对方按照你预期的方向发展即可。如果你驾驭住了他,让他听你的话,但却失去了主观能动性,这样对方的动力就会荡然无存。 另外,当他被你驾驭,看你的时候用一种紧张、害怕的眼光,不但思想僵化,甚至还会起反作用,结果只会走向好胜、自信的反面——自卑,而自卑、胆怯是制约人性发展最严重的心理障碍。 人性都有争强好胜地一面,喜欢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价值,而这正是你激起对方好胜心的关键所在。 任何成功的人士和有能力者,他们都具有一种能力——将机会摆在别人面前,给别人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证明他的价值——而成功人士和有能力者,需要做的是——该干什么干什么,等待着对方传达好消息。 人际沟通中,很多事情,当我们依靠批评、惩罚、表扬等手段解决不了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这样一种策略——给他人提出一种挑战,然后让他们自我面对。 在一头驴子前面放上一把甘草,比从它后面用鞭子抽他,效果好好得多。从后面抽他,他可能会前进,但可能会走向错误的方向;在前面放一把甘草,他自然会跟着甘草走,方向自然由甘草把握。 给他人一种挑战,他们更清楚自己眼下的处境,更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去做。 激发他人的好胜心,能够使他产生一种向上的精神,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要实现有效沟通、完成预期的目标,需要激起竞争,当然不是勾心斗角的竞争,而是激起人性潜意识中求胜欲望
妻子到公司找老公,让老公在同事面前失去了威严感,也就是失去了面子。老公以一副冷冰冰的表情对待妻子,其实是在维护自己的面子。 卡内基的质检员,因为丢了面子,毫不留情地离开了效力六年的公司。相信质检员说出“那你让你家里的佣人来做这份工作吧”这句话的时候,丢面子是卡内基,因为他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生活中,我们践踏别人的感情,毫不顾虑地训斥、批评甚至是谩骂。这个过程对双方都是一个煎熬的过程。一方面子丢尽,尊严荡然无存;另一方丑态百出,威严扫地
不要觉得只有中国人要面子,全世界的人都要面子,只是在中国,情况更为严重而已。 面子是人性的一道心理防线,一旦这道防线被攻破,会激起别人强烈的抵触。如果我们不给他人退路,不给他人台阶下,人性的反抗心理会驱使他人采取最本质的行为——自卫。 要面子并不是人性的劣根性,而是一种心理需求。爱面子并非一无是处,因为面子,才会遵守一定的制度规章。爱面子的心理,让人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会尽自己的努力而不甘落后于人。很多人要想方设法留住自己的面子,还要想方设法给自己加面子。比如,注重礼貌,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作为一个人与他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或使用适当的褒奖,让他们有荣誉感等
人性需要来自外在的动力,也容易受到外界动力的影响,比如,一种消极、悲观的力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性的活跃,起到一种阻碍的作用。但是积极、鼓励的动力,则会加快人性的活跃性,让它处于一种积极、自信的环境中,这种环境给人性带来的动力是非常强大的。 人性容易受到外在的影响。一个人经常生活在一种悲观、绝望的环境中,让心境长期处于这种消极的环境中,人性中的积极、健康,充满棱角的部分会逐渐被磨平,而心境被外在的消极、悲观的情绪渗透,蜕变为一种消极情绪。人的行动力通常来自心境,而心境处于一种消极的环境中,导致行动缺乏激进力。 反之,如果人性得到外在的鼓励,会增加心境的行动力,被一种积极的、健康的情绪所感染,必定会发挥出强大的行动力
人性的需求,决定了没有人不喜欢听奉承话。即便有的时候,明知对方说的是奉承话,是对自己的一种恭维,但人性的劣根性,让人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
事业、才学、品德等方面都能给别人戴高帽,但相貌上却是最直观、最容易的方式。人性的本质让人对自己的相貌最重视。因为一个人的长相,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不需要去揣摩心理,揣摩对方需要品德的赞美、事业的赞赏还是其他方面
普通人,你想消除他的警钟,那么你就对他的某种品质表示赞赏,他就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引导,从而形成那种令你期待的品德
没有人喜欢“被应该”,即便从道德上、法律上来说,必须要做的事情,同样没有人喜欢“被应该”
人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人喜欢被约束、被控制,当你被别人控制和约束时,会激起强烈的情绪反抗,这是人性的本能反应。例如,你被别人强制着去做某件事,心中会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即便你想去做某件事,但主动与被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情效应。 你不愿意被别人控制、约束,相反,别人也不情愿被你控制和约束。 与别人沟通的过程中,你需要摈弃“你应该”。即便从道德上、法律上来说,应该如何做,但依旧带有感情方面强烈的反感。 中国的管理者总是有一种强烈的控制欲,比如“你务必把这单业务拿下来,这是命令”、“你应该做好这件事,这是义务。” 情感上一旦被打上“应该”“务必”的成分时,无异于戴上沉重的枷锁。带着枷锁行走,肯定会不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