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脂质代谢
脂质代谢 生物化学,其脂质特点: ①不由基因编码独立于从基因到蛋白质的遗传信息系统之外 ②不易溶于水。
编辑于2023-07-07 10:56:28 浙江省脂质代谢
概述
脂质特点: ①不由基因编码独立于从基因到蛋白质的遗传信息系统之外 ②不易溶于水
脂质构成: ①脂肪(甘油三酯) ②类脂: 固醇及其酯,磷脂,糖脂
甘油三酯
功能:①重要的能源物质→彻底氧化产生38KJ ②甘油二酯是重要的细胞信号分子
脂肪酸
①结构通式: CH3(CH2)nCOOH,偶数碳14-20之间 ②命名: △→从-COOH开始;ω/n→从-CH3开始 ③根据有无双键分类: 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单,多(ω3/6/7/9)
功能: ①是脂肪/胆固醇/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提供必须脂肪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食物提供)→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③合成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PG,TXA2,LT
磷脂
①甘油磷脂
②鞘磷脂: 含鞘氨醇或二氢鞘氨醇的磷脂
功能: ①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脂质双分子层 ②磷脂酰肌醇→PIP2→甘油二酯和IP3→细胞内信号传递
胆固醇
胆固醇: 由环戊烷多氢菲母体结构衍生形成;动物体内→胆固醇,植物→β谷固醇,酵母→麦角固醇
功能: ①是细胞膜基本结构成分 ②在一些内分泌腺可转化为类固醇激素,在肝内转化为胆汁酸,在皮肤转化为VitD3
脂肪/甘油三酯
分解
甘油三酯→脂肪动员→①甘油(甘油激酶磷酸化后吸收) ②FFA(活化-转移-β氧化-TCA)
脂肪动员
①概念: 存储在白色脂肪细胞内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释放游离FFA和甘油供其他组织细胞氧化利用的过程 ②调节: 脂解激素→禁食,饥饿,交感兴奋,E/NE,胰高血糖素;抗脂解激素→胰岛素,PGE2 ③10分子游离FFA+1分子血浆清蛋白→血浆中运输至全身
甘油的利用
主要在肝中,骨骼肌及脂肪甘油激酶活性低
FFA的利用
①部位: 除脑外均能氧化FFA,以肝/心肌/骨骼肌能力最强 ②步骤: 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脂酰CoA进入线粒体→β-氧化生成乙酰CoA→TCA ③关键酶: 肉碱酯酰转移酶转移酶Ⅰ→饥饿高脂低糖或糖尿病(无糖供应或不能有效利用糖)-活性↑;饱食后丙二酸单酰CoA含量增加-活性↓ ④不同的FFA有不同的氧化方式: 不饱和脂肪酸β氧化需要转变构型(顺式→反式);超长链脂肪酸要先变成短链脂肪酸;奇数的脂肪酸生成肺丙酰CoA转变为琥珀酰CoA进入TCA彻底氧化;脂肪酸氧化可以从远侧甲基端进行
酮体
①来源部位: FFA在肝内β氧化产生大量乙酰CoA,其中少部分转变为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向肝外输出→肝内生成肝外组织利用 ②关键酶: HMGCoA合酶 ③调节: 饱食减少饥饿增加;糖代谢旺盛酮体生成抑制;丙二酸单酰CoA竞争性抑制肉碱酯酰转移酶Ⅰ而抑制酮体生成 ④意义和特点: 酮体分子小溶于水能在血液中运输+能通过BBB以及cap壁→心肌肾皮质利用酮体能力大于葡萄糖;脑组织不能进行β氧化但能利用酮体(葡萄糖供应不足或利用障碍时的主要能源物质) ⑤含量: 正常0.03-0.5mmol/L;饥饿糖尿病→酮体↑;严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酮尿(超过肾阈值,烂苹果气味)
合成
甘油+FFA→TG
内源性FFA(软脂酸)的合成
①原料: ATP,NADPH,HCO3-,Mn2+,乙酰CoA ②关键酶: 乙酰CoA羧化酶(Mn2+为激活剂,生物素为辅基) ③步骤: 乙酰CoA出线粒体→活化生成丙二酸单酰CoA→7次循环 ④软脂酸延长: 内质网中以丙二酸单酰CoA为二碳单位供体;线粒体中以乙酰CoA为二碳单位供体 ⑤不饱和FFA需要多种去饱和酶催化
TG的合成
①部位(胞质): 肝最强(但不能储存,和载脂蛋白组装形成VLDL分泌入血);脂肪细胞(储存TG的脂库);小肠 ②原料: FFA+甘油 ③步骤: FFA活化形成酯酰CoA→甘油一酯途径(外源性),小肠黏膜细胞);甘油二酯途径(内源性,脂肪C和肝)
磷脂
甘油磷脂
甘油磷脂合成 ①部位: 内质网,肝肾小肠最强 ②原料: 甘油(G供给),FFA(1位G供给,2位为必须脂肪酸食物供给),胆碱(食物,丝氨酸),丝氨酸,肌醇;ATP供能,CTP活化 ③2条途径: 卵磷脂和脑磷脂→1,2甘油二酯途径;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心磷脂→CDP甘油二酯途径
分解 磷脂酶催化降解→A1,A2(水解后产生花生四烯酸),B1,B2,C,D
鞘磷脂-神经鞘磷脂
合成 ①神经鞘磷脂→鞘氨醇+FFA+胆碱 ②鞘氨醇→软酯酰CoA+丝氨酸+胆碱,磷酸吡哆醛/NADPH/FAD参与
胆固醇
合成
①部位: 除成年动物脑组织及成熟RBC外几乎都可以合成,肝是主要场所,在胞质和滑面内质网合成 ②原料: 1分子胆固醇需要18分子乙酰CoA,36分子ATP,16分子NADPH ③关键酶: HMG-CoA还原酶→具有昼夜节律,受别构/化学修饰/酶含量调节 ④调节: 关键酶;胆固醇含量;饥饿禁食抑制合成/高糖高饱和脂肪增加合成;胰岛素/甲状腺素增加合成,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甲状腺素抑制合成
分解
胆固醇的母核(环戊烷多氢菲)不能被降解,只能转变为其它产物 去路: ①肝→胆汁酸(主要) ②肾上腺性腺→类固醇激素 ③皮肤→7-脱氢胆固醇→VitD3
血浆脂蛋白
血浆脂质: 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脂,游离FFA(C<10) 血脂来源→①外源性-食物 ②内源性-肝C/脂肪C/组织C释放入血 血浆脂蛋白是血脂的运输形式及代谢形式
分类
①电泳法: α-脂蛋白(α1-球),前β-脂蛋白(α2-球),β-脂蛋白(β-球),CM→正极至负极 ②超速离心法: CM,VLDL,LDL,HDL;IDL是VLDL向LDL转化的中间产物
结构
①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称为载脂蛋白→apoA、B、C、D→CM(apoB48);LDL(apoB100);HDL(apoAⅠ/apoAⅡ) ②不同脂蛋白具有相似基本结构: 双性α螺旋;以TG或CE为内核,载脂蛋白磷脂及游离胆固醇覆盖于表面的球状复合体;CM及VLDL以TG为内核,LDL及HDL以CE为内核
功能和代谢途径
1.CM ①合成: 小肠粘膜细胞合成 ②分解: LPL使CM中的TG及磷脂逐步水解→甘油,脂肪酸,溶血磷脂→CM残粒→肝细胞摄取降解 ③功能: 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 ④特点: CM在血浆中代谢迅速,半寿期为5-15min→正常人空腹10-12h血浆中不含CM
2.VLDL ①合成: 肝细胞以葡萄糖分解代谢产物、食物来源的FFA为原料和成TG,再与ApoB100/E等组装成VLDL ②降解: VLDL的TG在LPL作用下逐步水解→IDL→LDL ③功能: 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 3.LDL ①合成: 来自于VLDL降解 ②降解: 肝是主要器官,45%被清除/d→2/3LDL受体途径+1/3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③功能: 转运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
4.HDL ①合成: 主要由肝合成,小肠可合成部分 ②功能: 逆向转运胆固醇(组织→肝),防止AS发生
高脂血症
诊断标准: ①成人空腹12-24h时TG>2.26mmol/L,CE>6.21mmol/L ②儿童CE>4.14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