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无数据
常用的相对数指标及意义,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包含、率、构成比、相对比、相对危险度 相对数之比、比数比、率的标准化知识。
编辑于2023-07-13 17:34:13 山东省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常用相对数指标
率
表示在一定空间或时间范围内某现象的发生数与可能发生的总数之比
说明某现象出现的强度或频率
率=某事物或现象发生的实际数/可能发生该事物或现象的总例数*比例基数
比例基数:通常依据习惯而定,使算得率小数点前面能保留至少1~2有效小数
如:治愈率、感染率用百分率,出生率、死亡率用千分率,通常指在1年内发生的概率。
注意:率在更多情况下是一个具有时间概念的指标。
构成比
表示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常用以百分数表示。
构成比=该事物内部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例数)/某事物内部的所有观察单位之和(例数之和)*100%
构成比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为单位1
某一部分构成比增大或减小,会影响qi'ta其他构成部分相应的减小或增大。
相对比
是A、Bl两个有关联指标之比,用以描述两者的对比水平,说明A是B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通常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相对比=A/B(*100%)
A和B两个指标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平均数或率等
可以性质相同(不同时期发病数之比),也可以性质不同(BMI)
注意事项
使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过小
正确计算合计率:对观察单位不等的几个率,其合计率的计算不能将各个率相加求其平均值,而应该用各率的分子之和除以分母之和来计算。
注意资料的可比性:观察的对象是否同质,研究方法是否相同,观察的时间是否一致等。客观条件是否相同。研究对象内部结构是否相同
相对数的统计推断
进行比较时,由于存在抽样误差,需要进行假设检验
相对危险度:相对数之比
相对危险度:流行病学研究队列中常用的指标,表示在两种不同条件下某种疾病的发生概率之比,反应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的危险时非暴露组的多少倍,说明疾病与暴露之间关联强度。
计算公式:RR=暴露组的发病率/非暴露组的发病率
比数比
OR:常用于流行病学中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表示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暴露比例与非暴露比例的比值之比,也是反应疾病与暴露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OR=p1/(1-p1)/p0(1-p0).p1病例组p0对照组。
医学中常用的相对数指标
死亡统计指标
死亡率:又称粗死亡率表示某年某地每千/万人中的死亡人数,反映当地死亡水平。死亡率=某年某地死亡人口总数/同年该地年平均人口数*K
年龄别死亡率:某年某地每千/万人口中的死亡人口数,消除了人口年龄构成不同对死亡水平的影响。年龄别死亡率=某年某地某年龄组死亡人口总数/同年该地同年龄别平均人口数*K
死因别死亡率:每多少人口中因某病死亡的人数,反映各类病伤死亡对居民生命的危害程度。死因别死亡率=某年某地某病死亡人数/同年该地平均人口数*K。
死因构成:相对死亡比,指全部死亡人数中,死于某死因者所占总死亡人数的百分比。某种死因的构成比=某种死因死亡的人数/总死亡人数*K。
疾病统计指标
发病率:某时期某病新发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
患病率:某时期某时点患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k
病死率:某时期某病死亡人数/同期该病的患病人数*K
治愈率:治愈病人数/接受治疗病人数*K
率的标准化
基本思想:采用统一的标准,以消除内部构成不同对指标的影响,使的计算出来的标准化率具有可比性。
意义:消除内部构成比的影响
标准的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部构成相对稳定的较大人群
将要比较的两组资料内部各相应小组的观察单位数合并,作为共同的标准
从比较的两组中任选一组的内部构成作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