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反对家庭暴力篇“人身安全保护令
无数据
不是所有的家都是遮风挡雨的地方:家人也有可能是最能伤害你的人。当你受到伤害时,你需要受到法律的帮助。
编辑于2023-07-15 00:42:49 广东反家庭暴力在家庭生活中应相互尊重增强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才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反对家庭暴力:“人身安全保护令“
反家庭暴力在家庭生活中应相互尊重增强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才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不是所有的家都是遮风挡雨的地方:家人也有可能是最能伤害你的人。当你受到伤害时,你需要受到法律的帮助。
反家庭暴力法规定
当事人应遭受家庭暴力
面临家庭暴力限制风险
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反家庭暴力:
家庭
幸福的代名词
家庭暴力
罪恶的手,摧毁幸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定义
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沉默,才是对暴力最大的纵容!
家庭暴力一普遍性:
家暴受害妇女:30%
施暴者:90%男性
多为男性施暴者
保护对象
家庭成员
共同生活的
夫妻
子女
父母
兄弟姐妹
其他共同生活的人
同居关系
抚养照料关系
家庭雇佣关系
不止于此,如果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以外的共同商讨并实施的,这种暴力行为,也称之为家庭暴力。
比如
情侣之间
有抚养关系的
收养关系的
共同生活关系
雇佣关系
反家暴拒绝家底事力网护美好生活拒绝家暴勇敢说不
家庭暴力的类型
肉体摧残
殴打
性虐待
取证比较困难,遇到时需要及时报警
不被对方所接受的一种性方式
精神迫害
语言暴力
漫骂
辱骂
PUA
污辱
公然污辱
构成污辱罪
体罚式虐待
限制人身自由
冻
饿
不一定是重伤,轻微伤也能判刑·
受害者往往在精神和肉体方面会受到很大的创伤。
家庭暴力的影响
受害者身心受到极大影响,家庭破裂
引发恶性犯罪和一系列社会问题
对未成年子女内心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目睹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也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家庭暴力对人的一生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受暴者有可能在以后也会成为施暴者。
家庭暴力达到一定的影响,则够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并加以刑事处法。
家庭暴力在婚姻家庭案件办理过程中,家庭暴力如果调理不成功,应当属于解除婚姻关系。
在家庭暴力案件办理中发现,施暴者的以往经历、以往家庭也是有家庭暴力的,实际上施暴者也是家庭暴力的直接受害者。
家本能是一个非常温暖的地方,是武装幸福的代名词,但在过往办理的案件中,(法院矛盾的集聚地)经常能看到社会比较黑暗的一面。
关于家庭暴力
性侵儿童
虐待
各种案件……
家庭有时候也是催毁幸福的恶梦。
国家非常重视
在家庭婚姻案件办理当中
已确定家庭暴力的
对于被施暴方可以请求施暴方给予赔偿
家庭暴力
定义
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明确了家庭暴力的性质和法律责任,建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赋予司法机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新武器
提高了家暴的犯罪成本,体现了惩罚施暴者、保护受害人是立法和司法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于2015年12月27日通过于2016年3月1日起实施
明确限制了法律责任
提高了家暴的犯罪成本
后援
司法机关后补了合法权益,形成了新的体系
建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于2022年7月15日发布《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今案件适用法律若千问题的规定》,于2022年8月1日起实施
人身安全保护令
人身安全保护令是预防和制止家暴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规定时效是6个月以内做到规定的行为,6个月以后若是再发生类似的行为,可以再次申请
可申请
中途可撤销
可变更
可严惩
《反家庭暴力法》最大的亮点: 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
民事强制措施
家暴受害者
其子女
其亲属
人身安全保护
独立于离婚诉讼
人身保护令是不利于离婚诉讼
适用于
愿意维持婚姻关系的人
适用具体规定
怎么提起?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
书面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人民法院记入笔灵。
什么情况下提起?
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的
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受到强制
威吓等
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
提起时需要什么样的证据?
尽可能的收集证据,不要求收集所有证据。
报警
伤情拍摄
检测记录……
相关机构的记录……
伤情鉴定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
怎么样去保护?
施暴方出具保证书
《反家庭暴力法》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
第二十四条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书面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
第二十七条
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二)有具体的请求;
(三)有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情形
第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当在七十二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驳回申请;情况紧急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作出
第二十九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包括下列措施:
(一)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
(二)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
(三) 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
(四)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第三十二条
人民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后,应当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组织。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执行,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当协助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三条
家庭成员之间以冻饿或者经常性侮辱、诽谤、威胁、跟踪、骚扰等方式实施的身体或者精神侵害行为,应当认定为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的“家庭暴力”。
第四条
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一般包括共同生活的儿媳、女婿、公婆、岳父母以及其他有监护、扶养、寄养等关系的人。
第六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中,人民法院根据相关证据,认为申请人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事实存在较大可能性的,可以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前款所称“相关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公安机关出具的家庭暴力告诫书、行政处罚决定书;
(三)公安机关的出警记录、讯问笔录、询问笔录、接警记录、报警回执等:
(四)被申请人曾出具的悔过书或者保证书等;
(五)记录家庭暴力发生或者解决过程等的视听资料;
(六)被申请人与申请人或者其近亲属之间的电话录音、短信、即时通讯信息、电子邮件等
(七)医疗机构的诊疗记录:
(八)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所在单位、民政部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救助管理机构、反家暴社会公益机构等单位收到投诉、反映或者求助的记录;
(九)未成年子女提供的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证言或者亲友、邻居等其他证人证言:
(十)伤情鉴定意见;
(十一)其他能够证明申请人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证据
第十条
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九条第四项规定的“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可以包括下列措施:
(一)禁止被申请人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等方式侮辱、诽谤、威胁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
(二)禁止被申请人在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的住所、学校、工作单位等经常出入场所的一定范围内从事可能影响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活动。
第十二条
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定罪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处理。
案例
案例一
张某女: 离婚
林某男:我不同意!
因一方不同意离婚且无法定离婚情形,故不准予离婚.
案例二
离婚后家暴
周某女与颜某男经调解离婚,三名未成年子女均随周某女生活,然而每当颜某男心情不好时,就会不管不顾前往周某女家中骚扰、恐吓甚至殴打母子四人,周某女多次报警也无法长久阻止颜某男的行为。
周某女无奈之下带着三名子女诉至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法院认为
周某女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条件,故裁定禁止颜某男对周某女及三名子女实施家庭暴力;禁止颜某男骚扰。跟踪接触周某女母子四人及其近亲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第三十七条 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案例三
蔡某女自2019年以来深受家庭暴力的困扰,2022年中秋假期期间,其丈夫金某男对其实施家庭暴力,还将其赶出家门,也不让其与孩子见面,随后,蔡某女报警后找到龙岗区妇联组织寻求帮助。
女方寻求:妇女维权法律援助
龙岗区妇联根据与我院签署的《关于建立家事纠纷协调解决机制的备忘录》,联系我院少年家事审判团队法官,就蔡某女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事项进行协商,我院在了解蔡某女具体情况后,认为金某男家暴行为证据清晰、明了,应当尽快采取人身安全保护措施。
蔡某女向我院申请立案后,我院承办法官在处理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同时决定对双方进行诉前调解,后在与区妇联在内的多方共同努力下,金某男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蔡某女就离婚、子女抚养、财产分割达成“一揽子”协议,最终化解了双方的矛盾纠纷!
对家庭暴力说“不”
家暴对象
不局限于夫妻、父母、子女等家庭成员之间,也包括监护、寄养、同居、离婚后等非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
家暴行为方式
既包括殴打等身体暴力,也包括侮辱、谩骂、恐吓等精神暴力
如何维护权益
受害者在遭受家暴后,首先应保护自己免受更大的伤害,及时报警,可向居委会妇联等寻求帮助,注意收集、保留相关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反对家庭暴力需要国家、社会及每个家庭的共同努力
反家暴法
人身安全保护令
反家庭暴力
反家暴帮扶体系
完善“前期预防
中期应对一
后续跟进”
反家暴帮扶体系
多部门共同协作
(法院)将继续深化与
妇联
公安
检察院
街道社区
志愿者……
多部门共同协作
强化职能,统筹资源
激活反家暴工作联动机制
面对家庭暴力我们应当用法律的武器倾情还击,让家成为容纳飘泊灵魂的港湾,让家化着拂去疲惫真诚地去斯。让家撑起守护心之所爱的雨伞。拒绝家庭暴力共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