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周三多管理学第7版--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涵盖各章内容每个细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人本原理,中庸之道,修已安人。
编辑于2023-07-16 15:37:44 湖北省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人本原理,中庸之道,修已安人
要点
1 顺“道”—管理要顺应客观经济规律
2 重人-重人心向背,重人才归离,得人才是得人心的核心
3 人和-调节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4 守信-治国要守信,办企业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性欲是人类社会人民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
5 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产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事半功倍
6 求实-实事求是,办事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凡事量力而行,办事要注意时间和地点等客观条件。
7 对策-“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一是预测,二是运筹。有备无患,预测立,不预测则废。
8 节俭-我国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勤俭建国,勤俭持家。节俭则是企业家致富的要素。
9 法治-“明法”就是使全国皆知,“一法”就是人人都得守法。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其一,理性化管理。天赋人权、契约理论和人民主权论三者构成了理性的社会管理原则。 其二制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亚当斯密
国富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日用品供应情况好坏
国家人民的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和判断力的高低。
从事有用劳动和无用劳动人的比例
劳动可以分工---分工的益处
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
劳动分工可以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
劳动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
(补充)经济人假设:人们追求的是私人的利益,只不过每个人的利益又为他人的利益所限制,或许每个人必须考虑他人的利益。
查尔斯-巴贝奇--观点
赞同劳动分工提高劳动效率的论点,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
边际熟练原则:对技术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
认同工人同工厂之间存在利益共同点,提倡利润分配制度,工人按照在生产中做出的贡献分到工厂利润的一部分。
工资的组成:按照工作性质所决定的固定工资,按照生产效率及所做贡献分得到的利润,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所给予的鼓励。
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主要观点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第一,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即标准化管理和劳动定额 第二,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第三,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使能力与工作相适应。第四,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第五,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对泰罗制评价(积极性和局限性)
积极性
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建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管理理论创新,管理实践新局面。
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
由于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这使得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的基础。
局限性
把人看作纯粹的“经济人”,认为人的活动,仅仅出于个人的经济动机,忽视企业成员之间的交往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泰罗制适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受到历史条件和倡导者个人经理的限制泰罗长期从事现场的生产和管理工作,许多活动基本没有涉及。
与泰罗同行的
泰罗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
亨利•甘特
1 甘特图
2 计件奖励工资制
3 1916年出版的《工业的领导》和1919年出版的《工作组织》
弗兰克•杰布蕾斯夫妇
动作研究
亨利•福特
汽车流水生产线--极致分工,不注重人的因素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奠定了古典组织理论的基础
中心问题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
技术职能-设计制造
经营职能-采购销售和交换
财务职能-确定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
安全职能-保证员工劳动安全及设备使用安全
会计职能-编制财产目录,进行成本统计
管理职能
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
控制
4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14条原则
分工---等级链,权力与责任、集权与分权、秩序、纪律 统一命令、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稳定、主动性、团队精神 公平、平等
11 统一命令
13 等级链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认为人不单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即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外,还有人的工作情绪。人的工作情绪又受到人所在的社会及本人心理因素的影响。
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
梅奥霍桑试验
实验内容
2.霍桑实验 (1)梅奥教授在霍桑工厂里面进行的一系列实验,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实验包括: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大规模访谈和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 (2)主要结果: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影响,而且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的影响。
实验结论
1 企业职工是“社会人”,其认为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不但追求金钱收入,还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和心理欲望的满足。
2 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 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4 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新型的领导方法主要是要组织好集体工作,采取措施,提高士气,促进协作,使企业的每一个成员与领导真诚持久的合作。
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
麦格雷戈 X 、Y理论
X理论
人性本恶,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性质
必须对员工进行强制,监督,指挥,以及惩罚进行威胁
一般人都胸无大志,不喜欢具有创造性的困难工作
Y理论(社会人的高级假设自我实现假设人)
人性本善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愿意承担责任
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
小结:Xy理论,差别在于对工人的需求看法不同,所以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同。x理论,严格的控制强制方法;Y理论,满足工人的需要的环境,使他们的智慧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以更好地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
乔伊•洛尔施和约翰•莫尔斯 超Y理论
对xy理论的进一步改进和反思
不同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有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的工作,而不愿意参与问题的决策去承担责任-X理论管理。有人愿意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的机会-Y理论。工作的性质员工的素质影响到管理的选择,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威廉•大内 Z理论
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因是长期而不是短期的
上下结合这决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实行个人负责制
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
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
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
控制机制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
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理论主要特征
定义:主要思想是用先进的处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为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的考虑,人的行为因素。
特点---经济情况--标准定量化,计算机--科学理论,管理方法
生产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情况的好坏作为评价标准
使衡量各项活动效果标准定量化
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
特别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
数学模型与管理科学
重点,
管理科学的重要特点是将数学模型广泛应用与经营管理。
一个构思精确的数学模型能使决策者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秩序的情况下找到可行方案
数学模型便于管理者对问题定量分析
模型的价值取决于它能否很好的表现所描述的系统或程序
模型作用---描述性,规范性
模型按变量种类---确定性模型+随机性模型
系统管理理论的应用
概念
系统管理理论,把管理对象看作一个整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研究企业管理的任何个别事物,从企业整体出发,既研究事物与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又研究此事物同系统外部环境相互联系。
六要素
物资
设备
财
任务
信息
人
(64)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1.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非公有制经济出台了哪些政策? (1)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从多个层面提出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活力和创造力. (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是我们党确立的一项重大政策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九、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2012年) 1.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 2.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 3.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变 4.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变 5.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式管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