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记忆
无数据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心理过程-认知过程 主要有记忆概述、记忆过程、中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等 该部分是普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之一,是教资和教编考试的出题常客,需牢牢掌握!
编辑于2023-07-17 10:09:50 江苏省记忆
1.记忆概述
概念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
类型
按记忆内容和经验对象
形象记忆
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
逻辑记忆
概念、公式、规律等逻辑思维
情绪记忆
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
动作记忆
身体的运动状态、动作技能
按记忆内容的保持时长
瞬时记忆
时间极短
一般0.25~1秒 最长4~5秒
不注意→很快消失 注意→转入短时记忆
容量较大
记忆容量为9-20比特
形象鲜明
储存的信息未经过任何处理
编码方式
图像记忆
声像记忆
影响因素
模式识别
注意
短时记忆
时间较短
一般30秒,不超过1分钟
容量有限
一般为5~9个组块(7±2) 平均值为7
意识清晰
服从当前任务需要 主体有清晰的意识
操作性强
短时记忆,又被称为 工作记忆
易受干扰
影响因素
觉醒状态
组块
长时记忆
时间长久
超过1分钟,甚至几天、几周、几年甚至∞
容量无限
细分类型
情景记忆
语义记忆
编码方式
意义编码
语义编码
表象编码
影响因素
编码时的意识状态
加工深度
按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
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
按记忆过程意识参与度
外显记忆
受意识控制
内隐记忆
不受意识控制(无意识记忆)
2.记忆过程
识记
记忆过程的开端
识记的分类
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
无意识记
有意识记
根据识记方法
机械记忆
不理解材料意义
意义记忆
理解材料意义
保持
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
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
遗忘
遗忘的原因
记忆痕迹衰退说 (自动消退说)
巴甫洛夫
记忆得不到强化而衰退
这是对遗忘原因 最古老的解释
干扰抑制说
詹金斯、达伦巴希
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 其他刺激的干扰
前摄与倒摄
同化说
奥苏贝尔
遗忘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即用高级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观念
动机说 (压抑说)
弗洛伊德
遗忘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
情绪紧张引起遗忘
提取失败说 (舌尖现象)
图尔文
遗忘是失去线索或线索错误
正确的线索→回忆成功
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进程不均衡
遗忘速度
先快后慢
遗忘曲线
影响遗忘的因素
学习材料的性质
有意义材料的遗忘速度大于无意义材料
直观材料的遗忘速度大于抽象材料
识记材料的 数量和学习程度
数量多,遗忘快
学习程度越极端,越不利于知识记忆
记忆任务的 长久性与重要性
长久的、重要的,更有利于记忆
识记方法
理解记忆>机械记忆
时间因素
记忆初期遗忘速度最快
情绪和动机
情绪差、动机弱,都不利于记忆
系列位置效应
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两种效应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开头和结尾 记忆效果最好
回忆与再认
概念
回忆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重新呈现
再认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是以前经历过的
回忆种类
根据目的性
有意回忆
无意回忆
信息内容往往不够连贯、完整
根据记忆过程是否有中介物参与
直接回忆
间接回忆
3.中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记忆发展特点
中学生记忆发展特点
无意识记忆占优势→有意识记忆占主导
高中阶段记忆发展趋于成熟
机械记忆占优势→理解记忆占主导
有意识记日益占据主导
具体形象记忆占主导,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理解记忆明显占据优势
抽象记忆水平显著提高
4.提高记忆能力,促进知识巩固
良好的记忆品质特点
敏捷性
持久性
准确性
准备性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理解材料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对材料精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质量
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关于复习
复习时间
及时复习
记忆初期
合理分配时间
第一次复习
学习后的5-10分钟
第二次复习
学习完的当天或第二天
第三次复习
一周后
第四次复习
一个月后
第五次复习
半年后
复习方法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复习
复习次数
复习内容数量要适当
适当过度学习
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过度学习50%)
导图作者:Amor小凯 日期:2023年7月15日
定期复习回顾
导图作者:Amor小凯 日期:2023年7月12日
导图作者:Amor小凯 日期:2023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