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八章-头痛
第八章-头痛,分享了头痛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头痛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
编辑于2023-07-17 21:52:55 湖南第八章-头痛
概述
【定义】
1)头痛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
2)头痛分类
a 原发性头痛/特发性头痛
偏头痛
紧张型头痛
三叉自主神经头面痛
丛集性头痛
其他
b 继发性头痛
头和(或)颈部外伤引起
头和(或)颈部血管疾病引起
非血管性颅内疾病引起
物质或物质戒断引起
感染引起
内环境紊乱引起等
【头痛的发病机制】
主要是由于颅内、外痛敏结构内的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经痛觉传导通路传导到大脑皮质而引起
【头痛国际分类】
I 原发性头痛
偏头痛
紧张型头痛
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
三叉自主神经头面瘫
其他
II 继发性头痛
头和(或)颈部外伤引起
头和(或)颈部血管疾病引起
非血管性颅内疾病引起
物质或物质戒断引起
感染引起
内环境紊乱引起等
III 痛性脑神经病及其他面痛和其他头痛
【头痛的诊断与治疗】
第一节 偏头痛
【概念】
1)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
2)特征
a 发性性
b 多为偏侧
c 中重度
d 搏动样头痛
e 持续4~72小时
f 可伴有恶心、呕吐、声、光刺激
g 日常活动可加重头痛,处于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
【病因】
I 内因
1)遗传易感性
2)女性多于男性
II 外因
1)环境因素
2)某些食物和药物诱发
含酪胺的奶酪
含苯乙胺的巧克力
口服避孕药和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等
3)强光、过劳、应激以及应激后的放松、禁食、紧张等
【发病机制】
I 血管学说
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
II 神经学说
由神经功能紊乱引起
III 三叉神经血管学说
IV 视网膜-丘脑-皮层机制
与感觉失调模式有关的疾病
【临床表现】
特点
1)多起病于儿童和青春期
2)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
3)女性多见
4)遗传背景
临床表现
I 无先兆偏头痛
1)最常见类型
2)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额颞部疼痛,呈搏动性
3)伴随症状:恶心、呕吐、畏光
4)与月经有明显关系
5)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本型发作率高,常需要应用止痛药治疗,易合并出现新的头痛类型
II 有先兆偏头痛
1)发作前数小时至数日可有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和打哈欠等前驱症状
2)常以可逆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为先兆,表现为视觉、感觉、言语和运动的缺损或刺激症状
3)最常见为视觉先兆,如视物模糊等,其次为感觉先兆
4)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额颞部或眶后搏动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声、畏光等
5)活动可使头痛加重,睡眠后可缓解头痛
6)头痛持续4~72小时
7)分类
a 典型先兆偏头痛
b 脑干先兆性偏头痛
c 偏瘫性偏头痛
d 视网膜性偏头痛
III 慢性偏头痛
1)偏头痛每月头痛发作超过15天,连续3个月或3个月以上
2)每月至少有8天符合偏头痛性头痛特点
3)排除药物过量引起的头痛
IV 偏头痛并发症
1)偏头痛持续状态
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72小时
2)无梗死的持续先兆
3)偏头痛性脑梗死
4)偏头痛先兆诱发的痫性发作
V 常为偏头痛前驱的儿童周期性综合征
1)周期性呕吐
2)反复发作的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
3)良性儿童期发作性眩晕
【诊断】
I 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
1)符合2)~4)特征的至少5次发作
2)头痛持续4~72小时
3)至少有下列中的2项头痛特征
a 单侧性
b 搏动性
c 中重度头痛
d 日常活动会加重头痛,或头痛时会主动避免此类活动
4)头痛过程中至少伴有下列1项
a 恶心和(或)呕吐
b 畏光和畏声
5)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
II 有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
1)符合2)~4)特征的至少2次发作
2)至少出现一下1种完全可逆的先兆症状
a 视觉症状:闪光、亮点或视野缺损
b 感觉异常:针刺感、麻木等
c 言语和(或)语言功能障碍
d 运动症状
e 脑干症状
f 视网膜症状
3)至少满意以下2项
a 至少1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时间≧5分钟,和(或)至少2个先兆症状连续出现
b 每个先兆症状持续5~60分钟
c 至少1个先兆症状是单侧的
d 头痛伴随先兆发生,或发生在先兆之后,间隔时间小于60分钟
4)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且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III 慢性偏头痛诊断标准
1)每月头痛≧15天,持续3个月以上,且符合标准2)和3)
2)患者至少有5次发作符合无先兆偏头痛标准的2)~4)和(或)有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的2)和3)
3)头痛持续3个月以上,每月发作≧8天且符合下列任1项
a 无先兆偏头痛标准的3)和4)
b 有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的2)和3)
4)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
【鉴别诊断】
I 丛集性头痛
1)一侧眼眶周围发作性剧烈疼痛
2)持续15分钟~3小时
3)具有反复密集发作的特点
4)始终为单侧头痛,并常伴同侧结膜充血、流泪等
II 紧张性头痛(TTH)
1)双侧枕部或全头部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常为持续性
2)少伴有恶心、呕吐
3)多见于青、中年女性
4)最常见的慢性头痛类型
III 症状性偏头痛
1)无典型偏头痛发作过程
2)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或刺激症状
IV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
1)属于继发性头痛
2)头痛发生与药物过度使用有关
3)头痛在药物停用后2个月内缓解或回到原来的头痛模式
【治疗】
治疗目的: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复发
I 发作期的治疗
1)在症状起始时立即用药
2)治疗药物
a 非特异性止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
b 特异性止痛药:麦角类制剂、曲普坦类药物
3)药物选择
轻-中度头痛
单用NSAIDs
无效再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
中-重度头痛
直接选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
部分患者虽有严重头痛但以往发作对NSAIDs反应良好者,仍可选用NSAIDs
伴随症状
止吐剂、奋乃静、氯丙嗪
苯二氮卓类药物等
II 预防性治疗
1)适应证
a 频繁发作
b 急性期治疗无效
c 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特殊变异型偏头痛
2)药物治疗应小剂量单药开始,缓慢加量至合适剂量,同时注意副作用
3)偏头痛发作频率降低50%以上可认为预防性治疗有效
4)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治疗需要持续约6个月,之后可缓慢减量或停药
【预后】
第二节 丛集性头痛
【定义】
1)丛集性头痛是一种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
2)表现为一侧眼眶周围发作性剧烈疼痛,有反复密集发作的特点,伴有同侧眼结膜充血、流泪等
3)常在一天内固定时间发作,可持续数周至数月,非搏动性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男性多见
1)头痛突然发生,无先兆症状,几乎发生于每日同一时间
2)头痛位于一侧眶周、眶上、眼球后和(或)颞部,呈尖锐、爆炸样、非搏动性剧痛
3)头痛持续15分钟至3小时
4)头痛常伴有同侧颜面部自主神经功能症状,表现为结膜充血、流泪等
4)在丛集期,饮酒或血管扩张药可诱发头痛发作,而在间歇期,两者均不会引起头痛发作
【诊断】
1)中青年男性出现发作下单侧眶周、眶上和(或)颞部严重或极度严重的疼痛,可伴有同侧结膜充血、流泪等
2)反复密集发作的特点
3)神经影像学排除引起头痛的颅内器质性疾患
【鉴别诊断】
I 发作性偏侧头痛
1)好发于女性
2)本病头痛发作持续时间为2~30分钟,发作频率常为每天5次以上,治疗剂量的吲哚美辛能完全控制头痛发作
II SUNCT综合征
1)发作时间以秒计算
2)吲哚美辛效果不佳是SUNCT的特征性表现
【治疗】
I 急性期的治疗
1)吸氧疗法是头痛发作时首选的治疗措施
2)5-HT受体激动剂
3)麦角类制剂
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病是禁忌证
4)利多卡因鼻腔滴入
II 预防性治疗
1)维拉帕米
2)糖皮质激素
3)锂制剂等
第三节 紧张型头痛
【定义】
1)紧张型头痛(TTH)是原发性头痛中最常见的类型
2)是双侧枕部或全头部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1)多在20岁左右发病,两性均可患病
2)头痛部位不定
3)通常呈持续性轻中度钝痛,呈头周紧箍感、压迫感或沉重感
4)可伴有头昏、失眠、恶心、畏声或畏光等症状
5)头痛期间日常生活与工作常不受影响
【诊断】
排除头颈部疾病如颈椎病、占位性病变和炎症性疾病等
I 偶发性紧张型头痛
II 频发性紧张型头痛
III 慢性紧张型头痛
IV 很可能的紧张型头痛
【治疗】
I 药物治疗
1)对症治疗
a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b 切勿滥用镇痛药物,因其本身可引起药物性过度使用性头痛
2)预防治疗
a 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多塞平
b 5-HT再摄取抑制剂
c 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巴氯芬等
II 非药物治疗
松弛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治疗等
第四节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定义】
1)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是仅次于紧张型头痛和偏头痛的第三大常见头痛类型
2)头痛患者在发作期过度使用急性对症药物(通常超过3个月),促使原有头痛如偏头痛或紧张型头痛转为慢性,头痛往往较为严重,致残率和疾病负担较高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1)女性多见,多见于30岁以上患者
2)MOH患者原发性头痛为偏头痛者最多见
3)常有慢性头痛史,并长期服用治疗头痛的急性药物
4)头痛每天发生或几乎每天发生,原有头痛的特征包括程度、部位、性质等发生变化
5)伴有所使用止痛药物的其他副作用
6)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或药物滥用的家族史
【诊断】
1)头痛≧15天/月
2)规律过度使用一种或多种用于头痛急性治疗和(或)对症治疗的药物超过3个月
3)不能归因于ICHD-3的其他诊断
【治疗】
I 撤去过度使用的药物
1)大多数药物可以立即撤去,包括曲坦类、麦角类、对乙酰氨基酚等
2)有些药物突然停药会出现严重的撤药症状,如阿片类、苯二氮卓类药物等
3)撤药后至少随访1年,1年后头痛仍有改善,提示撤药治疗成功
II 预防性治疗
1)尽早给予预防性治疗,可减少疼痛发作频率从而减少止痛药物的用量
2)托吡酯和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有效
3)还可考虑丙戊酸盐、加巴喷丁等
III 治疗戒断症状
1)常见的戒断症状包括:恶心、呕吐、焦虑、睡眠障碍、戒断性头痛等
2)曲坦类药物的戒断症状持续时间最短,其次是麦角类
3)苯二氮卓类用于镇静,泼尼松能有效减轻戒断性头痛
IV 行为治疗
V 治疗原发性头痛
【预后】
1)多数患者在撤药第一年后头痛缓解
2)过度使用巴比妥类药物或阿片类药物以及紧张型头痛容易复发,往往迁延不愈
第五节 低颅压性头痛
【定义】
1)低颅压性头痛是脑脊液压力降低(<60mmH2O)导致的头痛
2)多为体位性
直立15分钟内出现头痛或头痛明显加剧,卧位后头痛缓解或消失
【病因与发病机制】
1)自发性
血管舒张障碍引起脑脊液分泌减少或吸收增加有关
2)继发性
腰穿后多见
【临床表现】
1)见于各种年龄
2)头痛以双侧枕部或额部多见,呈轻至中度钝痛或搏动样疼痛
3)头痛特点是与体位有明显关系:立位时出现或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
4)伴有后颈部疼痛或僵硬
5)脑组织下坠压迫脑神经也可引起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面部麻木或疼痛、面瘫或面肌痉挛
【辅助检查】
I 脑脊液检查
1)腰穿脑脊液压力<60mmH2O
2)干性穿刺:放不出脑脊液
II 影像学检查
脊髓造影和放射性核素脑池造影能准确确定定位脑脊液漏出的部位
【诊断】
1)体位性头痛的典型临床特点
疑诊低颅压头痛
2)腰穿测定脑脊液压力降低
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治疗】
I 病因治疗
1)控制感染
2)纠正脱水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3)手术或创伤后存在脑脊液瘘者可行瘘口修补术等
II 药物治疗
咖啡因可阻断腺苷受体,使颅内血管收缩,增加CSF压力和缓解头痛
III 硬膜外血贴疗法
适用于腰穿后头痛和自发性低颅压头痛
IV 对症治疗
1)卧床休息(平卧或头低脚高位)
2)大量饮水(5000ml/d)
3)静脉补液
4)穿紧身裤和束腹带
5)给予适量镇痛剂等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