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科护理学
无数据
外科护理学,整理前半段,具体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病人的护理、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麻醉病人的护理、手术室管理和工作、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损伤病人的护理、肿瘤病人的护理、颅内高压病人的护理。
编辑于2023-07-20 10:41:47 山东省外科护理学
1. 第二章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病人的护理
2. 第四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
3. 第五章 麻醉病人的护理
4. 第六章 手术室管理和工作
5. 第七章 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
6. 第八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7. 第九章 损伤病人的护理
8. 第十章 肿瘤病人的护理
8.1. 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始动和促动因素长期作用下产生的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形成的新生物。
8.2. 概述
8.2.1. 良性肿瘤
8.2.1.1. 无浸润和转移能力
8.2.2. 恶性肿瘤
8.2.2.1. 来源于上皮组织的称为癌,来源于间叶组织者称为肉瘤
8.2.3. 交界性肿瘤
8.3. 恶性肿瘤
8.3.1. 具有浸润和转移能力,无完整包膜,边界不清
8.3.2. 病理生理
8.3.2.1. 恶性肿瘤的发展过程
8.3.2.1.1. 癌前期
8.3.2.1.2. 原位癌
8.3.2.1.3. 浸润癌
8.3.2.2. 细胞的分化
8.3.2.2.1. 高分化
8.3.2.2.2. 中分话
8.3.2.2.3. 低分化
8.3.2.3. 转移方式
8.3.2.3.1. 直接蔓延
8.3.2.3.2. 淋巴转移
8.3.2.3.3. 血行转移
8.3.2.3.4. 种植性转移
8.3.2.4. 肿瘤分期
8.3.2.4.1. T原发肿瘤
8.3.2.4.2. N淋巴结
8.3.2.4.3. M远处转移
8.3.2.4.4. 0-4级
0代表无
1代表小
4代表大
8.3.2.5. 临床表现
8.3.2.5.1. 局部
肿块
疼痛
溃疡
出血
梗阻
浸润和转移症状
8.3.2.6. 辅助检查
8.3.2.6.1. 免疫学检查
癌胚抗原CEA
α-胚胎抗原(AFP)
前列腺抗原(PSA)
8.3.2.6.2. 内镜检查
8.3.2.6.3. 病理学检查
目前诊断肿瘤最直接可靠的依据
8.3.2.7. 处理原则
8.3.2.7.1. 恶性肿瘤早期以根治性手术为主
8.3.2.7.2. 手术治疗
目前仍是实体肿瘤最常用最有效的办法
8.3.2.7.3. 化学药物治疗
简称化疗
骨髓抑制最严重,出现血细胞降低
8.3.2.7.4. 放射线治疗
禁忌症
白细胞低于3*10的九次方每升,血小板低于50*10的九次方每升,血红蛋白低于90g/L
8.3.2.8. 三级预防
8.3.2.8.1. 一级预防
病因预防
8.3.2.8.2. 二级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8.3.2.8.3. 三级预防
治疗后的康复,延长生命
8.3.2.9. 护理措施
8.3.2.9.1. 术前护理
减轻焦虑
震惊否认期
愤怒期
协议期
抑郁期
接受期
8.3.2.9.2. 术后护理
口服
按时
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给药
个体化给药
8.3.2.9.3. 化疗病人的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不用刺激性质如肥皂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化疗药物外渗与组织坏死
确认针头在血管内方可用药
注射中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告知病人如疼痛不适及时告诉护士
应立即停止给药,不急于拔针,待注射器回抽溢出药液和局部注射解毒剂在拔针。
8.3.2.9.4. 放疗病人的护理
防止皮肤黏膜损伤
应给病人选择宽松,柔软,吸湿性强棉质内衣
避免摩擦,冷热刺激,及阳光直射
忌用肥皂清洁,乙醇碘酊消毒
脱屑和瘙痒,忌自行撕脱和搔抓
8.3.2.10. 健康教育
8.3.2.10.1. 手术后两年内,至少每三个月复查一次
8.3.2.10.2. 3-5年,每六个月复查一次
8.3.2.10.3. 五年以后每年复查一次
8.3.3. 总结
8.3.3.1. 癌病因
8.3.3.1.1. 物理
电离辐射,皮肤癌,白血病
紫外线,皮肤癌
8.3.3.1.2. 化学因素
吸烟
肺癌,膀胱癌,胰腺癌
亚硝胺类
食管癌,肾癌,肝癌
黄曲霉
肝癌
8.3.3.1.3. 生物因素
EB病毒
鼻咽癌
C型RNA病毒
白血病
人乳头状癌HPV
宫颈癌
乙肝病毒
肝癌
幽门螺杆菌
胃癌
华支睾吸虫
肝癌
埃及血吸虫
膀胱癌
日本血吸虫
大肠癌
9. 第十二章 颅内高压病人的护理
9.1. 颅内压增高
9.1.1. 成人在200mmH²o,儿童在100mmH²o,并出现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的表现,称为颅内压升高。
9.1.1.1. 子主题
9.1.2. 成人颅腔容纳脑组织,脑脊液,血液三种内容物
9.1.3. 成人正常颅内压为70-200mmH²o,儿童为50-100mmH²o。
9.1.4. 病因
9.1.4.1. 颅腔内容物的体积或量增加
9.1.4.1.1. 脑脊液增多,如脑积水
9.1.4.1.2. 脑血流量增加
9.1.4.1.3. 脑体积增加
9.1.4.1.4. 站位性病变
9.1.4.2. 颅腔空间或颅腔容积缩小
9.1.4.2.1. 先天畸形
颅底凹陷症,狭颅症
9.1.4.2.2. 外伤
9.1.5. 临床表现
9.1.5.1. 颅内压增高三主征
9.1.5.1.1. 头痛
最常见的症状,咳嗽,打喷嚏,用力弯腰时可出现
9.1.5.1.2. 呕吐
呕吐呈喷射性
9.1.5.1.3. 视神经乳头水肿
颅内压增高的最重要的客观体征之一
9.1.5.2. 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变化
9.1.5.2.1. 进行性意识障碍,昏迷,可有典型的库欣反省
血压高,心率慢,呼吸慢(两慢一高)
9.1.6. 辅助检查
9.1.6.1. 影像学检查
9.1.6.1.1. 颅脑CT
9.1.6.2. 腰椎穿刺
9.1.6.2.1. 可测定颅内压,同时取脑脊液送检,但对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者禁忌,以防发生急性脑疝
9.1.7. 处理原则
9.1.7.1. 非手术治疗
9.1.7.1.1. 限制液体入量
每日1500-2000ml
9.1.7.1.2. 脱水治疗
百分之二十甘露醇静滴
9.1.7.1.3. 糖皮质激素治疗
改善微循环,减少脑脊液生成
9.1.7.1.4. 辅助过度换气
9.1.7.1.5. 冬眠低温治疗
减轻脑代谢率
9.1.7.1.6. 预防和控制感染
9.1.7.1.7. 镇痛等对症治疗,禁止使用吗啡
防治呼吸抑制
9.1.7.1.8. 巴比妥类治疗
9.1.7.2. 手术治疗
9.1.7.2.1. 手术治疗是去除病因最根本的治疗方法
开颅切除病变,清除血块,
凹陷露骨切除术
脑脊液引流术
9.1.7.3. 护理措施
9.1.7.3.1. 一般护理
体位
床头抬高15-30º,自由卧位,头颈应程一线,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