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学1-6年级语文基础知识及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小学1-6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涉及拼音、词语、句子、阅读理解及作文等,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好时机,需要打好扎实的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大量的阅读积累。
编辑于2023-07-21 13:45:24 北京市《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小学1-6年级语文基础知识及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各年级阅读理解考察方向
在整个小学阶段里面,1-2年级语文的阅读题考试还不算很突出的一种,到了三年级,阅读理解的考查更加深入,下面是三至六年级阅读理解题的常见考点:
三年级阅读理解考试方向
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4.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5.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6.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理解文章内容,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 8.理清文章条理 9.体会生动的人物形象 10.体会优美语句的表达效果
四年级阅读理解考试方向
1.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 4.从描写中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5.体会按照游览顺序进行叙述 6.理解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8.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9.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10.体会按照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五年级阅读理解考试方向
1.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2.体会关键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3.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事、景、物理解人物的情感 5.熟悉说明方法的作用 6.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7.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8.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9.体会人物形象
六年级阅读理解考试方向
1.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文章的思路 5.体会文章感情的表达方式 6.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7.体会重点句段的意思 8.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 9.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式 10.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解题步骤
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及解题方法
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
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它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地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
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
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方法1:顾名思义,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
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
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选择恰当的字词
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
标点符号的作用
1.破折号的作用: ①解释说明 ②话题的转换 ③表示话语的中断 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省略号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 ②列举的省略 ③说话断断续续
3.引号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 ②特殊含义 ③强调意思 ④特定称谓
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
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记叙文的阅读理解
考察作用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 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出来,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概括文章主旨
文中关键字或重复出现的字句
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
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的作用有三: 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会;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便于接受; 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运用排比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还有叠词、短句的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引用诗句、名人故事、名人名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等,这种题目的答案一般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同学们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
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基础知识
汉语拼音
1、掌握23个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y w
2、掌握24个韵母: 1) 单韵母:a o e i u ü 2) 复韵母8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3) 鼻韵母分为前鼻音和后鼻音。前鼻音为:an en in un ün 后鼻音为:ang eng ing ong
3.特殊韵母:er 它不能和声母相拼,只单独作为字音。
4.整体认读音节16个:zi ci si zhi chi shi ri yi yu w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5.标调:a o e i u ü,标调时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去掉点;ü 与j q x y相拼时去两点,如ju qu xu yu 。
7.隔音符号:以a o e 开头的音节紧跟在其它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因此音节间要用隔音符号(')隔开。如海鸥'ping’an
6.字母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汉字知识
查字典的方法
1.音序查字法。如:顶dǐng,先在“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出音序(D),再查找音节(dǐng)及所对应的页码。
2.部首查字法。如查打”字,先在“部首目录”中找到(扌),再找到部首所对应的“检字表”页码,在“检字表”相应部首下及剩余笔画数(2画)下找到要查的字及正文页码。
3.数笔画查字法。在阅读中遇到不知读音,又很难确定部首的字,就只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来查了。首先,在“难检字索引”中的相应笔画数下找到该字,再打开所对应的正文页码就可查到这个字。如查“乙”,在“难检字索引”中查(1)画。
基本笔画:传统的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丶)、横(一)、竖(丨)、撇(丿)、捺(㇏)、提(㇀)、折()、钩(亅)”,又称“永字八法”。
笔顺规则:汉字笔顺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偏旁部首: 1. 笔画数为一的部首: 丨 、亅、 丿、乛 、一 、乙、 乚 、丶。 2. 笔画数为二的部首: 八、勹、匕、冫、卜、厂、刀、刂、儿、二、匚、阝、丷、几、卩、冂、力、冖、凵、人、亻、入、十、厶、亠、匸、讠、廴、又。 3. 笔画数为三的部首: 艹、屮、彳、巛、川、辶、寸、大、飞、干、工、弓、廾、广、己、彐、彑、巾、口、马、门、宀、女、犭、山、彡、尸、饣、士、扌、氵、纟、巳、土、囗、兀、夕、小、忄、幺、弋、尢、夂、子。 4. 笔画数为四的部首: 贝、比、灬、长、车、歹、斗、厄、方、风、父、戈、卝、户、火、旡、见、斤、耂、毛、木、肀、牛、牜、爿、片、攴、攵、气、欠、犬、日、氏、礻、手、殳、水、瓦、尣、王、韦、文、毋、心、牙、爻、曰、月、爫、支、止、爪。
间架结构:包括独体字结构和合体字结构。合体字结构有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和品字结构7种类型。
同音字、多音字和形近字
词语
理解词语
1)先弄清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再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理解。 2)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 3)归类解释法,例如蔬菜-茄子、黄瓜。 4)比喻解释法,将抽象的词语与具体生活的物品、事件联系起来,车水马龙,车辆排队就像流水一样多,马车队伍就像游动的龙一样长。 5)功能解释法,整整齐齐,将手边的文件或物品整理整齐。 6)扩词解释法,将词语扩充或直接造句。 7)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要搞清词语的感情色彩; 注意运用的对象; 注意范围的大小; 注意程度的轻重; 考虑词语搭配的习惯。
积累:成语、歇后语、近义词、反义词及词语归类。
1、形容春天的成语: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色满园、春意盎然 2、描写夏天的成语:骄阳似火、汗流浃背、烈日炎炎、暑气蒸人、热浪炙人、烈日当空 3、形容秋天的成语: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红叶似火、金风送爽、秋风习习、硕果累累 4、形容冬天的成语: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白雪皑皑、鹅毛大雪、寒冬腊月 5、描写山的成语:重峦叠嶂、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连绵起伏、峰峦雄伟、危峰兀立 6、描写水的成语:滔滔不绝、一泻千里、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浊浪排空、波峰浪谷 7、描写山水的成语:湖光山色、山清水秀、山明水秀、青山绿水、山水相依、山水一色 8、含有云的成语:腾云驾雾、壮志凌云、云雾迷蒙、风卷残云、彤云密布 9、描写建筑物的成语:亭台楼阁、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别有洞天、鳞次栉比 10、描写花的成语:花团锦簇、繁花似锦、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万紫千红、鸟语花香、花红柳绿 11、形容长江的成语: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峰浪谷、浊浪排空、波澜壮阔、风急浪高 12、描写颜色的成语: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一碧千里、万紫千红、花红柳绿、翠色欲流、古色古香 13、描写雨大的成语:瓢泼大雨、狂风暴雨、滂沱大雨、暴雨如注、倾盆大雨 14、描写雪景的成语:鹅毛大雪、粉妆玉砌、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大雪初霁、雪虐风饕 15、描写天空景色的成语:万里无云、碧空如洗、湛蓝如洗、天高云淡、乌云密布、晴空万里 16、描写月亮的成语:明月清风、春花秋月、浩月千里、风清月朗、皓月当空、玉兔东升 17、描写太阳的成语:夕阳如丹、夕阳西下、 艳阳高照、 骄阳似火、烈日炎炎 18、形容人的外貌:美如冠玉、眉清目秀、闭月羞花、国色天香、如花似玉、鹤发童颜 19、形容人很多的成语: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万人空巷、座无虚席、门庭若市、高朋满座 20、形容工作认真的成语: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聚精会神、废寝忘食 21、描写人很有精神: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精神焕发、 22、描写人物慌张的成语:心慌意乱、惊慌失措、惶恐不安、慌不择路、落荒而逃 23、运动场上的运动员们:针锋相对、汗流浃背、争先恐后、大汗淋漓生龙活虎不甘落后 24、形容关心他人的:无微不至、体贴入微、、问寒问暖、惜老怜贫、抑强扶弱、急公好义 25、描写态度和蔼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合声细语、笑容可掬、笑容满面 26、描写人物品质成语:平易近人、持之以恒、废寝忘食、临危不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7、表示诚信的成语:拾金不昧、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光明正大、光明磊落、路不拾遗 28、描写人物神态的:神采奕奕、眉飞色舞、炯炯有神、眉开眼笑、愁眉苦脸、垂头丧气、没精打采 29、形容刻苦学习的成语:废寝忘食、十载寒窗、悬梁刺股、程门立雪、囊萤映雪、凿壁借光 30、描写人物仪态、风貌的成语:憨态可掬、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相貌堂堂、容光焕发 31、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走马观花、扶老携幼、手舞足蹈、促膝谈心、前俯后仰、跋山涉水 32、描写友情成语:亲密无间、推心置腹、肝胆相照、情同手足、忘年之交、友好相处、天涯比邻、一见如故 33、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哪吒闹海 34、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四面楚歌、纸上谈兵、背水一战、负荆请罪、卧薪尝胆、洛阳纸贵 35、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拔苗助长、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滥竽充数、亡羊补牢 36、形容知识丰富、学问深广: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学贯中西、博学多才、博古通今 37、形容情况紧急的成语: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千钧一发、燃眉之急、火上眉梢、刻不容缓 38、形容考试的成语:冥思苦想、东张西望、抓耳挠腮、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左顾右盼 39、表示英勇行为的成语:前赴后继、冲锋陷阵、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奋不顾身、舍生忘死 40、表示能说会道的成语: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伶牙俐齿、侃侃而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41、与读书有关的成语:韦编三绝、一览成诵、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走马观花、博览群书 42、精神集中的近义词: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心无旁若、专心致志目不转睛一心一意 43、有恒心、有毅力的成语: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有始有终、绳锯木断、坚持不懈 44、形容谦虚的:不骄不躁、大智若愚、功成不居、戒骄戒躁、洗耳恭听、虚怀若谷、谨言慎行 45、形容骄傲的成语:班门弄斧、目空一切、目中无人、妄自尊大、唯我独尊、自高自大、自鸣得意、自命不凡 46、表现社会风貌的成语:欣欣向荣、万象更新、蒸蒸日上、日新月异、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繁荣昌盛 47、描写建筑物的:金碧辉煌、鳞次栉比、富丽堂皇、造型细致、古香古色、气势雄伟、摩天大楼 48、含有夸张的:地动山摇、惊天动地、气吞山河、震天动地、气壮山河、气贯长虹、顶天立地 49、含有比喻的:呆若木鸡、心如刀割、泪如泉涌、光阴似箭、胆小如鼠、挥汗如雨、视死如归 50、形容时间的成语:快: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岁月如流、稍纵即逝慢:一日三秋、度日如年 如隔三秋 宝贵:尺璧寸阴、一刻千金、一寸光阴一寸金 51、以“喜”字开头的:喜上眉梢、喜闻乐见、喜形于色、喜笑颜开、喜气洋洋、喜出望外 52、含有“笑”意思的:粲然一笑、哄堂大笑、眉开眼笑、捧腹大笑、破涕为笑、嫣然一笑 53、描写高兴的:眉开眼笑、捧腹大笑、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喜笑颜开、谈笑风生、兴高采烈 54、描写发怒的成语:大发雷霆、火冒三丈、怒火中烧、怒气冲天 55、描写害怕的成语:胆战心惊、魂飞魄散、惊心动魄 、心惊肉跳、心惊胆寒 56、描写伤心的成语:心如刀绞、泪如雨下、呼天抢地、 失声痛哭 57、形容焦急不安的:坐立不安、心急如焚、焦急万分、心急火燎、迫不及待、燃眉之急 58、含有意思相近和相反的成语:欢天喜地、开天辟地、惊天动地、瞻前顾后、南腔北调、南征北战
词语的仿写:AABB式(高高兴兴)、ABB式(绿油油)、ABCC式(神采奕奕)、AABC式(津津有味)、ABAB式(商量商量)
量词和“的、地、得”的用法
①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 ②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 ③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
词的感情色彩:褒义词:词性带有赞许,肯定感情的词,如“坚强”;贬义词:是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词,如“固执”;中性词:形容不好不坏,如“苹果”。
常用关联词
并列关系: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 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
选词填空:先分清楚所给的近义词在意义、用法或感情色彩上的区别,然后联系所给的句子进行判断选填。
句子
变换句式
1.被字句和把字句:“把”字句或“被”字句。改写时可这样思考:什么“把”什么怎么样;什么“被”什么怎么样。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
2.直述句和转述句:把一句话通过你的口转告给别人。改写时注意人称的变化,要去掉冒号、引号,根据句意及通顺与否可对个别文字作适当改动,但不能改变句意。
3.陈述句和反问句:转换特点:陈述句 反问句(肯定)------ (否定) (否定)------ (肯定)。
4.肯定句和否定句。
扩句和缩句
1.扩句: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主语、谓语和宾语),再给主干词加上合适的修饰词(定语、状语、补语)。扩写后的句子比原句的意思更具体、充实,但主要意思不变。
2.缩句。首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然后找出每部分的主干词,再去掉修饰性的词语,把主干词连成完整的句子,但要保留原句的主要意思。
3、整理句子顺序。
修改病句
1) 成分残缺-句子不完整。
2) 用词不当。
3) 搭配不当。
4) 词序混乱。
5) 前后矛盾。
6) 重复啰嗦。
7) 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8) 注意常用修改符号的用法。
9)分类不当。
10)指代不明。
修饰方法
1) 比喻句:俗话叫“打比方”。一种是明显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有的比喻句用“成了”“变成”“是”等代替比喻词。
2) 拟人句: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
3) 夸张句: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
4) 排比句:把意思相联、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大体相等、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表达意义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强语气。
5) 设问句:自问自答,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6) 反问句:无疑而问,问而不答,答案暗含在问话中,加强语气,突出重点。
7)对偶句: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
标点符号的用法
1) 句号(。):陈述句的末尾停顿用句号。
2) 问号(?):问句末尾的停顿。
3) 感叹号(!):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4) 逗号(,):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5) 分号(;):一个句子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用分号。
6) 顿号(、):句子中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7)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提起下文,表示后面还有话要引起注意。
8) 引号(双引号“ ” 单引号‘ ’) 引号的三种用法:
a) 表示直接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书刊等的话。 b) 表示强调,引起注意。 c) 表示意思否定。
注:引号里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9) 省略号(……)四种用法:
a) 表示引文内容的省略。 b) 表示例举事物的省略。 c) 表示话没说完。 d) 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10) 书句号( 《 》 ):表示书籍、报刊、文章、影视剧等的名称出现在一个句子中的时候,这些名称应用上书名号。
11) 破折号(——)三种用法:
a) 表示解释说明。 b) 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c) 表示声音延长。
文章
划分段落层次
1.并列式,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 2.总分式,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也包括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以及先分述再总结。 3.顺承式,即按事情发展、时间更迭、地点变化、动作的先后或事物的内容性质顺序表达; 4.转折式,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折词分开。 5.因果式,按照事物的原因、结果的关系表达意思的自然段,叫因果式小段。包括先因后果和先果后因两种情况。
概括段落大意
1.摘句法:
1) 总分结构的段落,概括段意抓住总写句。 2)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其中“承上”部分往往是上一段的段意,“启下”部分往往是下一段的段意。 3)要摘录几句才能概括段意时,要对句子作适当压缩。
2.采用层意归并法。(层与层之间是并列关系)
3.选取主要意思。在一段中写到几个内容,其中有主要内容,也有次要内容,在概括这类段落的段意时,就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筛选”,选取主要内容作为段意,删去次要内容。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人物描写的外貌描写中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五种描写方法。
作文
应用文请假条(借条、收条和领条)、日记 、留言条、通知、启事、信件(书信、感谢信)、写板报稿。
侧重叙事的记叙文。 ①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②记叙的顺叙: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记叙五种。顺叙: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转换。
侧重记人的记叙文。 ①选择自己最熟悉、最了解、最有感情的人来写。 ②抓住最能反映他(她)的好思想好品德的典型事例来写。
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①抓住特征,准确描述。 ②空间顺序: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里到外,从外到里等。
童话、想象类作文:奇幻经历、动物及物品拟人化、梦境演绎等。
提供材料的作文 材料作文:扩写、续写、改写、缩写、看图作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