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践行核心素养
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践行核心素养,如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构建多媒体音乐学习模式。
编辑于2023-07-21 20:27:37 河北省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践行核心素养
(四)生本音乐课堂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以生为本,就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具有吸引力的情境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从而达到激趣的目的。在创设情境时,既要与音乐学习内容相关,也要符合高中生的学习兴趣需求,从而真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高中音乐《春江花月夜》这一课时,教师以情境激趣,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古典乐曲,原是一首琵琶曲。这首乐曲意境非常美,为此,教师借助多媒体工具,创设情境,还原乐曲内容,让学生沉醉于美妙的情境之中。在情境中,学生感受到了乐曲中的画面,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等,仿佛就在学生眼前。学生被逼真的情境吸引。紧接着,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乐曲,让学生认真倾听,再引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堂。师:引子部分用了哪些乐器表现江边美景?你能尝试为这首渔歌创作合适的歌词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浓厚。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以情境带领学生走进音乐课堂,利用问题牵引学生的思维,从而突出学生主体。这样的音乐课堂将学生放在首位,渗透了生本教育理念。为了让音乐课堂更有效,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内容,创设多变的情境。
二、实施分层教学,促进个性发展学生个体间难免有差异,新课改提倡差异化教学。传统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注重教学分层,以“一刀切”的方式教学,难以促进集体进步,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要想构建生本课堂,教师就要多从学生角度优化音乐教学设计。实施分层教学是构建生本课堂的必需,只有注重分层,学生才能在不同的层次中得到最大化发展,个性才能得到发挥,教学才能更高效。在教学高中音乐《少女的祈祷》这一课时,教师以分层教学促进生本课堂的构建,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少女的祈祷》是一首钢琴曲,结合钢琴曲内容,教师设计层次性问题,促进学生学习。1.《少女的祈祷》作者是谁?2.这首曲子是什么类型的曲子?(学生回答出“变奏曲式”,教师针对音乐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深层次提问,即什么是变奏曲式。)3.这首钢琴曲的结构是什么?4.少女在祈祷什么?以上设计的问题层次性较强,如问题1,是曲目最基本的知识,学生只需要回答出作者即可。问题2难度也不大,但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难度更大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设计分层问题,让不同的学生具有平等的机会参与课堂,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要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注重对学生分层教学,再对整体教学进行分层,如分层提问、分层练习等。
三、引导个性发挥,彰显课堂魅力生本的课堂少不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学生只有发挥个性,音乐才会愈发有魅力。引导学生个性发挥的方式多种多样,在音乐实践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创编歌词、创编歌曲,也可以设计不同主题的音乐活动,如红歌比赛、流行歌曲比赛等,还可以设计歌舞表演活动,让学生载歌载舞。在不同的音乐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也能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愉悦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这一章节后,教师设计音乐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针对单元主题,教师设计的活动是以少数民族音乐为主题,引导学生以歌舞形式展现音乐内容,从而表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众所周知,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音乐、舞蹈有所不同,各有特点,但都展现了本民族独具个性的一面。为此,在学习这一章节后,教师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学生自由组合,自主挑选音乐,利用不同的形式展现音乐。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设计评比环节,设置不同的奖项,如“最佳组合奖”“最具创意奖”“最佳表演奖”等等。在开放自由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音乐课堂也充满活力,生本课堂得以构建。总之,构建高中音乐生本课堂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作为音乐教师,要注重设计多样化的教学,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发挥个性,从而构建生本课堂。
(三)学科融合
一、音乐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湘版音乐教材《高中音乐鉴赏》为例,翻开音乐课本就会发现,很多音乐作品采用了原诗,如第四单元第一章节中的音乐作品《阳关三叠》。很多学生在初次欣赏时并不能体会诗人王维的依依不舍之情,笔者便鼓励学生朗诵语文课本里的原诗《渭城曲》。开始,学生只是应付式地朗读,无法投入地体会诗人的感情。于是,笔者便让学生放慢速度,寻找诗歌里的韵与调,同时引导学生使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优美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所要表达的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并为其朗诵或吟唱配乐,最后再让学生欣赏完整的音乐作品《阳关三叠》,并学唱主题旋律。通过将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与诗歌中语调的高低相结合,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同时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总之,诗词可以使非语义性的音乐内容更具体化,而乐曲可以使诗词里的情感更加鲜明、更加突出,两者的融合,可以增强音乐课堂的生动性,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此外,还可运用语文中的文学手法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如在教学第五单元第一章节的“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时,若笔者先让学生欣赏艺术歌曲《我像雪花天上来》,学生在不理解歌曲内涵的情况下,只能生涩地模仿歌曲的曲调,而难以准确、全面地体会艺术歌曲所表达的丰富情感。但若在听赏之前,先引导学生关注歌词,运用语文教学中的赏析法找出一些关键词,再配以歌唱,使这些关键词与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紧密结合,便有助于学生把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
二、音乐与历史学科的融合 任何音乐作品的创作都有其历史背景,所以对相关历史的了解程度也是影响音乐作品欣赏的重要因素。在音乐欣赏课中,笔者会先介绍与乐曲有关的一些历史知识。仍以湘版音乐教材为例,第四单元第一章节“华夏音乐之光”涉及了古代乐器琵琶,笔者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对比欣赏《霸王别姬》与《十面埋伏》
(二)强化音乐课堂实践教学
音乐艺术是以声音为表现手段,以听觉为对象的艺术,也称听觉艺术。不同的音乐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音乐艺术的神奇之处在于,在欣赏音乐时,会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而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围绕音乐艺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角度,用情感沟通音乐,用情感诠释音乐,用情感表达音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应多开展音乐活动课,根据所学内容,用歌唱、舞蹈、乐器演奏或即兴创编等实践活动展现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深层次地了解音乐艺术,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使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实现高中音乐课堂个性化。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学的新目标、新理念,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指引。核心素养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使学生领会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多元化地参与音乐的实践表现,教师需要充分结合时代文化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创新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多元化、现代化的音乐学习课堂,让学生通过鉴赏音乐来深刻理解音乐的本质和内涵,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人文修养,从而实现音乐教育同步于学生个体成长。
(一)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
当今的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学习生活枯燥,那么如何来缓解学生这种压力,调节他们的情绪呢?那就是通过音乐鉴赏。使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加强音乐文化了解,强化社会责任感。所以,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不单单只是基本的专业知识或者演奏技能的传授,它还充分融入了道德文化、思想文化以及音乐文化等。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结合高中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热情,提高综合文化修养,加强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构建多媒体音乐学习模式。比如教师可以丰富授课内容,搜索相关的文字资料和视频制成PPT(电子课件),进行讲解。也可以通过电子软件创编音乐。利用PPT一步步引导学生了解音乐文化、感受音乐的魅力、深入音乐的学习。教学中再设计一个实操环节,让学生通过课堂内容的学习后,进行分组、合作、游戏等活动方式,发展多样化音乐学习模式, 这种信息化的音乐教学设计,能提高音乐学习的趣味性,灵活音乐教学的组织方法,使音乐教学进一步实现了现代化、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