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二章: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的思维导图,囊括课本全部知识,更有资深教师笔记补充,脉络清晰,有助学习和记忆
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思维导图,知识点详尽齐全,逻辑清晰合理,更有笔记细节补充,帮助迅速理清本章整体脉络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思维导图,知识点详尽齐全,清晰简明,一目了然,一起来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微生物的类群
无细胞结构
有
原核生物
真菌
原生生物
微生物共同特点
培养基
概念:……营养物质……
基本营养构成
基本成分:水、碳源(作用)、氮源(作用)、无机盐 【无机碳源/氮源不能提供能量】
pH、特殊营养物质、氧气
特殊物质:维生素(乳酸杆菌)等生长因子(概念、常见、需要原因)
pH、氧气
霉菌(酸性)
细菌(中性或微碱性)
厌氧生物(无氧)
类型
物理性质【琼脂不能提供碳源和能源,只做凝固剂】
化学成分
用途: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青霉素、高浓度食盐、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不加氮源
鉴别培养基:伊红美蓝、酚红、刚果红
配制原则:目的明确、营养协调、pH适宜、特殊物质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牛肉膏营养成分
蛋白胨营养成分
无菌技术
概念
目的:①②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
主要内容:①②③④
消毒与灭菌
消毒(杀死部分微生物)
煮沸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牛奶(优点)
化学药剂消毒法:酒精浓度不能过高
紫外线消毒法
灭菌(杀死所有微生物)【培养基丢弃前应进行灭菌处理】
灼烧灭菌:接种环、涂布器、瓶口
干热灭菌:耐高温且需保持干燥
物品不能摆放太挤
不要与干热灭菌箱内壁的铁板接触
高压蒸汽灭菌
不要太挤
不要与筒壁接触
排掉冷空气原因
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
原理
流程: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纯化大肠杆菌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计算
称量:牛肉膏(称量纸) 都容易吸潮(操作要求)
溶化:若需要则调pH、加琼脂后不断搅拌(原因)
灭菌: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干热灭菌)
倒平板:50℃(原因)、酒精灯火焰附近
瓶口迅速通过火焰(原因)
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
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置(原因:①②)
培养基制备成功标准(空白对照无菌落)
纯化大肠杆菌
接种方法:常见,其它
平板划线法(一般用于菌种的纯化) 【观察菌落特征,分离混合菌】
灼烧接种环原因:第一步,每次划线前,划线结束后
接种环冷却后划线原因
蘸取1次菌液,5个划线区域共灼烧6次
从上一次划线末端开始划线原因
不能划破培养基原因
遵循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对照原则
稀释涂布平板法(一般用于筛选菌株) 【观察菌落特征,计数】
梯度稀释(移液管吹洗三次,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涂布平板
涂布器末端浸在盛有体积分数70%的酒精的烧杯中
涂布时可转动培养基,使菌液分布均匀
菌种的保藏
临时保藏: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4℃,菌种容易被污染、产生变异
长期保存:甘油管藏法,-20℃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技术
研究思路
筛选菌株
原理:……目的菌株……(包括营养、温度、pH等),抑制或阻止……
方法:选择培养基(概念)
如何证明有选择作用 实验组:以尿素为唯一氮源 对照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如何证明是否有杂菌污染(空白对照无菌落)
实例:筛选耐高温的DNA聚合酶→热泉(70~80℃)环境中筛选
统计菌落数目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血球计数板)缺点
稀释涂布平板法
原理:①②
计算方法:1g土中的菌株数=(C÷V)×M【C、V、M代表含义】
成功的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恰当的稀释度; 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同一稀释度3个或3个以上平板,求平均值
结果: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原因)
设置对照(主要目的)
实验流程
土壤取样(什么样的土壤、多深的土样、装在哪里、取样用具灭菌、火焰旁称取)
制备培养基
样品的稀释
分离不同微生物采用不同的稀释度(原因)
细菌(10⁴、10⁵、10⁶) 放线菌(10³、10⁴、10⁵) 真菌(10²、10³、10⁴)
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标记培养皿
不同微生物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细菌、放线菌、霉菌)
在一定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温度及培养时间),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
菌落计数
24h统计一次,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原因)
至少3个平板求平均值
菌种的鉴定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pH升高,指示剂将变红,说明该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基础知识
纤维素
基本单位
存在部位: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
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棉花
用途:①②
纤维素酶
复合酶
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的实验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刚果红染色法
原理:刚果红+纤维素→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酶)→红色消失,出现透明圈
实验设计
土壤取样
富含纤维素的环境的土壤(生物与环境的互相依存关系)
选择培养
液体培养基(原因)
目的
为什么能“浓缩”所需的微生物
振荡培养的目的
梯度稀释
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方法一(NaCl溶液的作用优点、缺点)
方法二【优点、缺点(①②)】
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进一步鉴定
……挑取并接种……选择培养基
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
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液体发酵、固体发酵
纤维素酶的测定:对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