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宋代文学史之宋词
宋词的发展史,以时间为线索,如欧阳修 词作革新: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
编辑于2023-07-24 15:25:21 江西唐诗发展史,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唐诗的各各流派。如初唐上官体: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状貌的细腻、精巧方面。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
宋词的发展史,以时间为线索,如欧阳修 词作革新: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研究对象: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所做的具体分析、阐述与评价;在此基础上,所揭示与总结的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体用及形式美等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与规律,则属于文学理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唐诗发展史,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唐诗的各各流派。如初唐上官体: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状貌的细腻、精巧方面。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
宋词的发展史,以时间为线索,如欧阳修 词作革新: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研究对象: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所做的具体分析、阐述与评价;在此基础上,所揭示与总结的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体用及形式美等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与规律,则属于文学理论。
宋代文学史
词
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晏殊《珠玉词》北宋倚声家初祖
内容上抒写男女之情,但已过虑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略去对女性色相的描写,着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
语言一改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典雅。
“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将人生有限的忧思和情爱的缺失交融在一起,其词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
欧阳修 词作革新
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
表现一:语言通俗,接近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与五代词追求语言富丽华美的贵族化倾向相异;(善用白描)
表现二:借鉴和吸收了民歌的“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
开拓词境的尝试
范仲淹
开拓词境
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风格沉郁苍凉;(边塞词)
张先字子野,著有《张子野词》北宋寿最高的词人
表现一:长于表现歌舞音乐艺术的精妙,用形象化的语言,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表现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独具匠心,善于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张三影
词的发展方向
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词的实用功能;
二是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无题的传统格局,也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古今一大转移)
王安石
注重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并进一步由表现个体人生感受开始转向表达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使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词的表现功能由应歌娱人转向言志自娱,标志着词风向诗风靠拢。
柳永词的新变
柳永子耆卿,《乐章集》
慢词的发展和词调的丰富
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扩大了词的内容含量,也增强了词的表现能力;
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令、引、慢、近,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俪俗语言的运用
铺叙和白描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变化;
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要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
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
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北宋中后期
苏轼的词
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提出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其文如其为人)
扩大功能与开拓词境
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只表现爱情之词变为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
词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
日常生活场景
自然山水
乡村
以诗为词的手法
题序,有了词题和词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
大量使事用典
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豪迈奔放的风格
定评: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黄庭坚和晁补之
黄庭坚词雅俗并存与兼学苏柳
一是抒情的自我化;二是使词的题材进一步贴近自我的日常生活。
存有三十多首艳词和俗词;
晁补之的词论及其吟咏情性的隐逸主题;
《骫骳说》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 《小山词》
生死不渝的苦恋与身世之感的渗入
如梦如幻的境界和语淡情深的风格
秦观
伤心人的伤心词
情韵兼胜
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
采小令之法入慢词
慢词缺乏深长的韵味,小令韵味有余而容量不足
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贺铸
奇特的个性
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
深婉密丽的语言风格与独特的地位
一方面沿着苏轼抒情自我化的道路,写自我的英雄豪侠气概,开启了辛弃疾豪气词的先声;另一方面,语言上又承晚唐温、李密丽的语言风格,而影响到南宋吴文英等人。
周邦彦
漂零不偶的主题和低沉感伤的格调
回环往复的章法结构
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
铺叙善于增加并变换角度、层次
对前人诗句的融化
字面上化用前人诗句变成新的语言,更从立意上点化前人诗句而创造出新的意境
音律的规范化
调美,律严,字工
注重词调的声情与宫调的音色协调一致
擅长用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律的和谐统一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李清照
别是一家的词论
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独特的要求(协律,可歌)
女性情怀的全面展现
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清丽自然的语言和优美淡雅的意境
第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风韵天然;第二,善于用最平常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生不幸死亦不幸的朱淑真
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
朱敦儒字希真
青年的放浪形骸
婉丽明快
中年的漂泊忧愤
悲壮慷慨
晚年的逍遥自在
清疏晓畅,语言通俗
张元干字仲宗《芦川词》 叶梦得,陈与义
时代感和现实感的加强
英雄的苦闷
流落异乡的忧伤与怀旧情结
李纲的咏史词和“南宋四名臣”词
李纲、赵鼎、李光、胡铨
赋予咏史词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性,词的言志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岳飞的英雄之词
南宋中期(中兴词人群)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对词境的开拓
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心灵世界的拓展
有意“要写行藏入笑林”注重从人物的行为活动中展现抒情人物的心态情感和个性形象
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
辛词的艺术成就
意象的转换
军事意象群
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
将古文词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
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词汇入词,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活力,而且空前的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词汇
多样的风格: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
写豪气,以深婉之笔出之;抒柔情,又渗透着英雄的豪气
诙谐而不失庄重,严峻而不乏幽默
定评:《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稼轩词提要》:“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是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辛派词人
辛派先驱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
一方面学苏词的豪,以诗人之句法抒豪情壮志
一方面学苏的放,并兼李白的浪漫精神,以自在如神之笔表现其超迈凌云之气和潇洒出尘之姿
辛派中坚陆游
陆词主要内容是抒发他壮志未酬的幽愤,其词境的特点是将理想化成梦境而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的对比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与辛词相似的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先生
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鲜明的政治功利性和纵横开阖的议论性构成陈词最突出的特点
以气势见长,往往直抒胸臆,语言斩截痛快,风格雄放恣肆,但过分外露,缺乏内敛而少余蕴
效辛体而自成一家的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
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自傲自负又自卑自弃、狂放不羁又落魄寒酸的江湖狂士
刘过以文为词,有时不守音律;造语狂宕,有时不免粗率
定评:《艺概.词曲概》:刘熙载:“刘改之词,狂逸之中,自饶俊致,虽沉着不及稼轩,足以自成一家。”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耿介清高的江湖雅士
恋情的雅化和语言的刚化
省略缠绵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踏莎行》
移诗入词,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语言特色来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而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
别有寄托的咏物词
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和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
但词旨飘忽不定,有时流于晦涩难解
幽冷悲凉的词境与虚处传神的手法
衰落、枯败、阴冷的意象群
通感联觉思维,写情状物侧向思维,侧面着笔,虚处传神
因词制曲的自度曲和韵味隽永的小序
小序自身也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
史达祖
致力于炼句
过分注重炼句,有时词作的境界很不浑成;有时为求尖新而失于雕琢过甚
工于咏物《双双燕》、《绮罗香》
高观国
善于创造名句警语
宋末词坛(创作活动的群体性,周密王沂孙,张炎等浙江籍的词人群,结集为词史第一部咏物专集《乐府补题》)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又号觉翁
非仕非隐的人生
亦梦亦幻的境界
将常人眼中实景化为虚幻,将常人心中的虚无化为实有,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 ,创造出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突变性的章法结构
打破时空的通常次序,把不同时空的情事、场景浓缩统摄于同一画面中
或将实有的情事与虚幻的情境错综叠映,使意境扑朔迷离
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
语言的搭配、字句的组合,往往打破正常的语序和逻辑惯例,完全凭主观的心理感受随意组合
语言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
时有堆砌之病、晦涩之失
定评《四库全书总目》:“词家之有文英,亦如诗家之有李商隐”
词风清丽的周密号草窗
工于咏物的王沂孙号碧山
善于隶事用典
善于用象征和拟人的手法,寄托深远
词境狭窄,词旨隐晦,情调低沉,情思缺乏深度和力度
备写身世之感的张炎号玉田,《山中白云词》
论乐理和论词艺词法的词话著作《词源》
别开生面的蒋捷
兼融豪放词的清奇流畅和婉约词的含蓄蕴藉
辛派后劲
刘克庄《后村别词》
词中充满着一股强烈的危机感
艺术视野也比较广阔,表现社会生活的广度上较辛词有所拓展
刘词富有艺术个性,风格雄肆疏放
陈人杰,命短,号龟峰
用词呼唤富有进取精神的男子汉雄健气概的回归
刘辰翁
吸取杜甫以韵语纪时事的创作精神,用词表现亡国的血泪史
“暮年诗、句句皆成史”
文天祥
视死如归的崇高气魄,高昂唱出民族的尊严和志气
宋代文学史
词
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晏殊《珠玉词》北宋倚声家初祖
内容上抒写男女之情,但已过虑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略去对女性色相的描写,着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
语言一改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典雅。
“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将人生有限的忧思和情爱的缺失交融在一起,其词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
欧阳修 词作革新
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
表现一:语言通俗,接近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与五代词追求语言富丽华美的贵族化倾向相异;(善用白描)
表现二:借鉴和吸收了民歌的“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
开拓词境的尝试
范仲淹
开拓词境
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风格沉郁苍凉;(边塞词)
张先字子野,著有《张子野词》北宋寿最高的词人
表现一:长于表现歌舞音乐艺术的精妙,用形象化的语言,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表现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独具匠心,善于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张三影
词的发展方向
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词的实用功能;
二是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无题的传统格局,也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古今一大转移)
王安石
注重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并进一步由表现个体人生感受开始转向表达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使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词的表现功能由应歌娱人转向言志自娱,标志着词风向诗风靠拢。
柳永词的新变
柳永子耆卿,《乐章集》
慢词的发展和词调的丰富
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扩大了词的内容含量,也增强了词的表现能力;
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令、引、慢、近,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俪俗语言的运用
铺叙和白描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变化;
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要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
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
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北宋中后期
苏轼的词
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提出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其文如其为人)
扩大功能与开拓词境
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只表现爱情之词变为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
词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
日常生活场景
自然山水
乡村
以诗为词的手法
题序,有了词题和词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
大量使事用典
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豪迈奔放的风格
定评:王灼《碧鸡漫志》: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黄庭坚和晁补之
黄庭坚词雅俗并存与兼学苏柳
一是抒情的自我化;二是使词的题材进一步贴近自我的日常生活。
存有三十多首艳词和俗词;
晁补之的词论及其吟咏情性的隐逸主题;
《骫骳说》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 《小山词》
生死不渝的苦恋与身世之感的渗入
如梦如幻的境界和语淡情深的风格
秦观
伤心人的伤心词
情韵兼胜
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
采小令之法入慢词
慢词缺乏深长的韵味,小令韵味有余而容量不足
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贺铸
奇特的个性
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
深婉密丽的语言风格与独特的地位
一方面沿着苏轼抒情自我化的道路,写自我的英雄豪侠气概,开启了辛弃疾豪气词的先声;另一方面,语言上又承晚唐温、李密丽的语言风格,而影响到南宋吴文英等人。
周邦彦
漂零不偶的主题和低沉感伤的格调
回环往复的章法结构
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
铺叙善于增加并变换角度、层次
对前人诗句的融化
字面上化用前人诗句变成新的语言,更从立意上点化前人诗句而创造出新的意境
音律的规范化
调美,律严,字工
注重词调的声情与宫调的音色协调一致
擅长用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律的和谐统一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李清照
别是一家的词论
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独特的要求(协律,可歌)
女性情怀的全面展现
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清丽自然的语言和优美淡雅的意境
第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风韵天然;第二,善于用最平常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生不幸死亦不幸的朱淑真
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
朱敦儒字希真
青年的放浪形骸
婉丽明快
中年的漂泊忧愤
悲壮慷慨
晚年的逍遥自在
清疏晓畅,语言通俗
张元干字仲宗《芦川词》 叶梦得,陈与义
时代感和现实感的加强
英雄的苦闷
流落异乡的忧伤与怀旧情结
李纲的咏史词和“南宋四名臣”词
李纲、赵鼎、李光、胡铨
赋予咏史词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性,词的言志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岳飞的英雄之词
南宋中期(中兴词人群)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对词境的开拓
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心灵世界的拓展
有意“要写行藏入笑林”注重从人物的行为活动中展现抒情人物的心态情感和个性形象
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
辛词的艺术成就
意象的转换
军事意象群
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
将古文词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
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词汇入词,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活力,而且空前的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词汇
多样的风格: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
写豪气,以深婉之笔出之;抒柔情,又渗透着英雄的豪气
诙谐而不失庄重,严峻而不乏幽默
定评:《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稼轩词提要》:“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是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辛派词人
辛派先驱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
一方面学苏词的豪,以诗人之句法抒豪情壮志
一方面学苏的放,并兼李白的浪漫精神,以自在如神之笔表现其超迈凌云之气和潇洒出尘之姿
辛派中坚陆游
陆词主要内容是抒发他壮志未酬的幽愤,其词境的特点是将理想化成梦境而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的对比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与辛词相似的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先生
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鲜明的政治功利性和纵横开阖的议论性构成陈词最突出的特点
以气势见长,往往直抒胸臆,语言斩截痛快,风格雄放恣肆,但过分外露,缺乏内敛而少余蕴
效辛体而自成一家的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
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自傲自负又自卑自弃、狂放不羁又落魄寒酸的江湖狂士
刘过以文为词,有时不守音律;造语狂宕,有时不免粗率
定评:《艺概.词曲概》:刘熙载:“刘改之词,狂逸之中,自饶俊致,虽沉着不及稼轩,足以自成一家。”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耿介清高的江湖雅士
恋情的雅化和语言的刚化
省略缠绵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踏莎行》
移诗入词,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语言特色来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而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
别有寄托的咏物词
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和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
但词旨飘忽不定,有时流于晦涩难解
幽冷悲凉的词境与虚处传神的手法
衰落、枯败、阴冷的意象群
通感联觉思维,写情状物侧向思维,侧面着笔,虚处传神
因词制曲的自度曲和韵味隽永的小序
小序自身也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
史达祖
致力于炼句
过分注重炼句,有时词作的境界很不浑成;有时为求尖新而失于雕琢过甚
工于咏物《双双燕》、《绮罗香》
高观国
善于创造名句警语
宋末词坛(创作活动的群体性,周密王沂孙,张炎等浙江籍的词人群,结集为词史第一部咏物专集《乐府补题》)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又号觉翁
非仕非隐的人生
亦梦亦幻的境界
将常人眼中实景化为虚幻,将常人心中的虚无化为实有,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 ,创造出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突变性的章法结构
打破时空的通常次序,把不同时空的情事、场景浓缩统摄于同一画面中
或将实有的情事与虚幻的情境错综叠映,使意境扑朔迷离
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
语言的搭配、字句的组合,往往打破正常的语序和逻辑惯例,完全凭主观的心理感受随意组合
语言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
时有堆砌之病、晦涩之失
定评《四库全书总目》:“词家之有文英,亦如诗家之有李商隐”
词风清丽的周密号草窗
工于咏物的王沂孙号碧山
善于隶事用典
善于用象征和拟人的手法,寄托深远
词境狭窄,词旨隐晦,情调低沉,情思缺乏深度和力度
备写身世之感的张炎号玉田,《山中白云词》
论乐理和论词艺词法的词话著作《词源》
别开生面的蒋捷
兼融豪放词的清奇流畅和婉约词的含蓄蕴藉
辛派后劲
刘克庄《后村别词》
词中充满着一股强烈的危机感
艺术视野也比较广阔,表现社会生活的广度上较辛词有所拓展
刘词富有艺术个性,风格雄肆疏放
陈人杰,命短,号龟峰
用词呼唤富有进取精神的男子汉雄健气概的回归
刘辰翁
吸取杜甫以韵语纪时事的创作精神,用词表现亡国的血泪史
“暮年诗、句句皆成史”
文天祥
视死如归的崇高气魄,高昂唱出民族的尊严和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