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情绪和情感
无数据
普通心理学:心理过程——情绪情感与意志过程(1) 情绪与情感,本部分重点为情绪与情感的概念、特征、相关表现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教师招聘考试的重要知识点,需掌握!
编辑于2023-07-25 11:19:08 江苏省情绪&情感
导图作者:Amor小凯 日期:2023年7月24日
情绪
情绪的概念
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境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情绪体现着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
情绪组成部分
主观体验
“很高兴”“很痛苦”……
外部表现
表情
面部表情
姿态表情
身体表情
手势表情
语调表情
生理唤醒
例如:激动时容易高血压……
情绪两极性
概念
情绪维度各个特征变化幅度具有对立状态
分类
动力性——增力、减力
需要得到满足→增力 需要无法满足→减力
激动性——激动、平静
激动:强烈、短暂
平静:柔和、持续
强度——强、弱
情绪强度越大,越难以自控
紧张、轻松
心理准备不足 应变能力较差
紧张
心理准备充足 应变能力较强
轻松
性质——肯定、否定
可同时或相继出现
悲喜交加
二者可相互转化
乐极生悲 破涕为笑
情绪状态
心境
又称为心情
微弱、平静、持久
无特定指向性
特点
弥散性
说白了,就是容易传染给别人
“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
长期性
心境产生后,会在长时间内主导人的情绪
激情
爆发强烈、持续时间短
有特定指向性、较明显的外部行为
特点
强烈的
短暂的
爆发的
常见表现
处于激情状态
意识狭窄
意识失控
理解力降低
判断力减弱
容易感情用事
但也有积极作用
应激
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一种保护机制
好处
使机体具有特殊防御、排险机能
使人更加机制勇敢、清醒冷静
坏处
陷入混乱
目瞪口呆
手足无措
语无伦次
健康情绪的培养
良好情绪的标准
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作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对学生情绪调节的指导
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教会学生情绪调节方法
认知调节法
合理宣泄法
意志调节法
转移注意法
幽默法
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情绪变化受情感制约,情感又在各种变化的情绪中体现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二者彼此难以分离,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
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信号功能
个体将自己的愿望、要求、观点、态度,通过一定的情感表达方式传递给别人并加以影响
动机功能
情绪和情感,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适度紧张和焦虑,能够促使人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感染功能
人们之间的情绪可以相互影响和产生共鸣
适应功能
健康功能
情绪失调,会使人生病
组织功能
积极情绪→协调 消极情绪→破坏、瓦解
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
中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
情绪的理解、调节能力提高
情绪发展趋势:外显→内隐
情感内容不断丰富,深刻性初步增加
情感逐步具有稳定性
中学生
情绪体验迅速
不稳定性、两极性交替
外露性、内隐性并存
自尊心强烈而敏感
情感
情感概念
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情感品质
倾向性
情感经常指向什么,由什么引起
是个人意识倾向性的具体体现
是个人情感的本质
深刻性
情感在个人思想行为中表现的程度深浅
取决因素
对生活的体验
认识水平、知识水平
稳定性
情感持久的程度
情感的稳定性,与情感的深刻性有密切关系
效能性
情感对人的实际行动发生鼓舞作用的程度
并非所有人的情感都有效能
情感效能性,以倾向性、深刻性、稳定性为基础
情感分类
道德感
理智感
在智力活动中,根据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情绪的拓展知识
四种基本情绪
快乐
悲哀
愤怒
恐惧
衍生复合情绪
评价他人
爱慕
厌恶
怨恨
自我评价
谦虚
自备
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