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提纲
历史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提纲的思维导图,分享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知识。
编辑于2023-07-25 17:38:01 安徽八上第三单元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思想转变: 变法自强,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成立兴中会
时间: 1984年11月
地点: 檀香山
宗旨: “振兴中华”
口号: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性质: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意义: 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广州起义: 1895年,孙中山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在广州发动起义失败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成立同盟会
背景: 资产阶级思想得到迅速传播,《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益高涨。
准备活动: 1.宣传民主革命的著作:邹容《革命军》、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资产阶级革命派) 2.建立革命团体:华兴会、光复会
成立时间: 1905年
地点: 日本东京
机关刊物: 《民报》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三民主义
内容: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与政治纲领关系: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意义: 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一句话评价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辛亥革命
革命志士的奋斗
萍浏醴起义: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安庆起义(秋瑾牺牲)
广西镇南关起义(孙中山、黄兴领导)
黄花岗起义:孙中山、黄兴、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影响最大)
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辛亥年)
主力: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地点:湖北武昌(武汉三镇之一)
结果: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他拉开了中国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中华民国的建立
背景: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概况: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袁世凯求取革命果实
清帝退位
时间: 1912年
意义: 标志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 1912年临时政府前往北京,标志着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间: 1912 年
目的: 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内容: 1.主权在民(否定了君主专制) 2.平等自由 3.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权力)
意义: 1.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次革命
根本原因: 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直接原因(导火线): “宋教仁遇刺案”
概况: 1913年,孙中山、黄兴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
失败原因: 1.国民党力量涣散 2.北洋军阀实力强大且有列强的支持
袁世凯复辟帝制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对外--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换取日本的支持
护国运动
概况: 1915年,蔡锷、唐继尧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军北上讨袁→各省纷纷独立
结果: 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袁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军阀割据
不利影响: 1.对自然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2.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