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
导图作者:Amor小凯 日期:2023年7月28日
个性倾向性概述
个性倾向性
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
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
个性倾向性的内容
需要
动机
兴趣
信念
理想
人生观
世界观
价值观
需要
概念
人脑对生理需求、社会要求的反映
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种类
按需要的起源划分
生理需要
自然需要
饮食
睡眠
休息
运动
排泄
性
社会需要
劳动
交往
成就
友谊
权利
荣誉
尊严
求知
审美
道德
按满足需要的对象
物质需要
衣食住行
劳动工具
生产资料
文化用品
科研用品
精神需要
求知
审美
文化艺术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关于马斯洛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创始人
1943年,《人类动机理论》
“人类需要5层次论”
1954年,《动机与人格》
5层次+求知、审美=7层次论
马斯洛的观点
个人需要的发展过程更多的是波浪式地演进,各种不同的需要的优势由一级演进到另一级
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生理需要
最基本、最重要、最有力量
安全需要
期盼
稳定、安全、保障
避免
灾害、威胁、混乱
归属需要
关心、爱护、信赖
尊重需要
自己对自己的尊重
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
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威望、承认、地位、名誉
求知需要
探求知识、理解知识、克服障碍、解决问题
审美需要
秩序、对称、结构……
对某些行为的完美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创造、追求、理想、才能……
需要层次理论的具体内涵
匮乏性需要
又称为:基本需要、缺失性需要
人在满足这些需要的时候,完全依赖于外界
这类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将直接危及个体的生命
成长性需要
不回避挑战,甚至刻意追求挑战
不回避紧张状态,甚至刻意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
一般来说,人们会先满足低层次需要,再满足高层次需要, 但是!该说法不绝对,也有人会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级需要(如:自我实现的需要)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多种需要。 但每个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的需要的发展而消失
需要的层次越低,力量越强 需要的层次越高,力量越弱
动机
概念
动机,指激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量
产生条件
内在条件:需要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外在条件:诱因
接受某刺激而满足→正诱因
回避某刺激而满足→负诱因
功能
激励功能
激活、激发、引发
指向功能
维持和调整功能
兴趣
概念
兴趣是人们对于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兴趣是动机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
说明
一个人对某事物产生兴趣的具体表现
敏锐的观察力
稳定的注意力
活跃的思维力
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
分类
直接兴趣&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
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
间接兴趣
活动目的或结果引起
个体兴趣&情境兴趣
个体兴趣
长期、指向性、相对稳定
情境兴趣
短暂、唤醒状态
中心兴趣&广阔兴趣
中心兴趣
“专精”
广阔兴趣
“泛猎”
品质
兴趣的广度
兴趣是否广泛
兴趣的中心
兴趣的倾向性
对某个特定领域事物兴趣更浓厚、更强烈
兴趣的稳定性
对事物有持续、稳定的兴趣
兴趣的效能
兴趣能积极推动人的活动,提高活动效能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
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将广阔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积极的评价,强化学生的兴趣
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