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史纲--第4章--新民主主义时期
考研政治史纲第四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新局面革命(30-41),有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30-33)、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34-36)、中国革命的新局面(37-40)。
考研政治史纲第七章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67-77),内容有从争取和平民主进行自卫战争(67-69)、全国解放战争的发展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70-72)、共产党和民主党的团结合作(73-74)、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75-77)。
考研政治史纲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48-66),内容有日本发动战争企图灭亡中国(48-49)、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50-55)、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56)、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57-63)、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64-66)。
考研政治史纲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41-47),内容有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41-43)、中国革命在曲折中前进(44-47)。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马克思主义原理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新局面革命(30-41)
新民主主义时期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30-33)
30.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
兴起--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基本内容:内容:民主、科学、个性解放、新文学 口号:民主和科学(新文化并没有全盘否定孔子的思想内容) 态度:充满理性
历史意义: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局限:优先位置--改造国民(错误)(正确--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共和国行不通、没有批判精神
31.十月革命
影响:经济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直接走解放之路、推动其在中国解放的传播、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李大钊
文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理论--标志李大钊已经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32.五四运动
历史条件:新的力量、新文化的潮流、俄国十月革命 (直接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运动由学生转向工人:五四爱国运动的知识分子发展成为工人阶级等的爱国反帝运动
五四运动结果:重大胜利
33.五四历史特点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表现:反帝反封建、真正群众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标志:上述新特点成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的开端。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34-36)
34.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1.早期的队伍:新文化运动领袖--李大钊、陈独秀 、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毛泽东 、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的活动--董必武
2.早期运动特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结合的思想、到农村去
3.发展:民主:劳动人民群众;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广泛传播
3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结合
1.早期组织:《新青年》编辑部成立
2.活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实际问题、到工人中去、建党的研究
36.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1.历史必然性
2.中国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3.历史特点--没有被阉割的具有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的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最具坚定的革命性
4.加强自身原因:工人阶级人不多、地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5.伟大意义:有了自己的政党、改变了历史发展进程、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改变世界局势。
6.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37-40)
37.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的民主革命纲领:【首要问题】:分清敌友 【中共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指明奋斗目标 + 群众路线的方法
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工人运动】: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唯一的胜利 【农民运动】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开展反抗地主压迫的斗争
38.实行国共合作和掀起大革命高潮
1.第一次合作的形成:【条件】:”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中共二大会议做出: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的决议(即两党合作)、中共三大会议:全体共产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1.国民党一大召开,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在民族主义中突出--反帝、在民权主义中突出--民主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在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2.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纲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3.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大革命的兴起:【起点】:五卅运动
3.北伐的胜利进展:【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使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评价】:比以往任何都广泛、宏伟、深刻
4.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的贡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口号、【提供】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发动】群众运动、 【帮助和推动】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39.大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
1.失败:如浮动 【标志】:四一二革命政变、七一五革命政变
2.原因:【客观】: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 {资产阶级这时的性质有所改变,倒退回大地(封建)大资(帝国)}
【主观】:右倾错误、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国情
40.教训、意义
1.教训:各阶级在内的统一战线(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武装斗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2.大革命的意义: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锻炼各革命阶级、提高政治威望
结束
这里北洋军和大革命都失败是因为:北洋军政府张作霖在逃亡东北途中被炸死,其儿子张学良在东北降下最后一面五色旗,改为青天白日旗;大革命失败是蒋介石和汪精卫在上海兵变,捕杀共产党,因此大革命因国共两党合作破裂而失败告终。
第一次国共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共同纲领】:新三民主义 【军队】:无【政权】: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