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史纲--第7章--新民主主义时期
考研政治史纲第七章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67-77),内容有从争取和平民主进行自卫战争(67-69)、全国解放战争的发展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70-72)、共产党和民主党的团结合作(73-74)、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75-77)。
考研政治史纲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48-66),内容有日本发动战争企图灭亡中国(48-49)、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50-55)、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56)、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57-63)、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64-66)。
考研政治史纲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41-47),内容有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41-43)、中国革命在曲折中前进(44-47)。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马克思主义原理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第七章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67-77)
新民主主义时期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进行自卫战争(67-69)
67.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苏美两大阵营对立
68.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双方签署“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统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老政协):党派(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人士)达成(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案、军事问题案)
3.两党态度:中国共产党(严格履行)国民党(不能忍受、也忍受不住)使得民众加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
69.国民党发动内战+解放军坚决反击 非
第二节全国解放战争的发展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70-72)
70.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三路大军相互决策,机动歼敌,迫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标志: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新转折点。
7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农民的广泛运动
1.《五四运动》/《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地主剥削农民的地转移到农民手里;绝不侵犯中农;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土地的封建性剥削,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
2.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72.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发展
1.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原因:1.国民党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 2.执行反人民的内战决策 3.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 4.恶性通货膨胀 5.民族工商业走向破产 6.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农村经济急剧严重。
2.学生运动的高涨
学生运动:一二·一运动、一二·三运动、五二·0运动
3.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第三节共产党和民主党的团结合作(73-74)
73.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
性质:民资、城市小资、其他知识分子和爱国者。基本纲领一致。
转变:其他各党愿意跟着共产党领导,标志着民主党排的地位根本变化。
74.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实质:旧民主主义道路
幻灭:中国面临的是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尖锐斗争。客观形势决定人们没有走中间道路的余地。
第四节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75-77)
75.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决战期
2.解放军向全国进军--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7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共同纲领》
1.筹建新中国
中共七届六中全会:迅速夺取全国胜利、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两个务必(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文章:《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领导、基础是由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结合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2.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新政协(新民主义主义)
北京政协会议———通过三个文件
《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77.胜利和基本经验
原因:1.有着人民群众基础2.有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答党的领导3.国际共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意义:1.结束了封建统治+帝国主义侵略+国家内部四分五裂局面的历史,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创造了着政治前提。3.继十月革命+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局面。
结束
国统区内的学生和人民构成第二条战线
三条道路:1.新民主义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道路)2.半殖民地半封建路(国民党)3.资本主义道路(中间道路/第三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