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学关于维果茨基的理论,内容有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实质、思维和语言发展经历阶段、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理论的简评、维果茨基理论的应用。
儿童发展心理学,分享了语音发展、词汇发展、句子发展、语用技能的发展、语言获得理论的知识,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随着计算机的推广和技术的进步,心理学家想要了解计算机的逻辑运算方式是否能为我们解释人类思维运作方式提供参考。他们把计算机的硬件类比为人脑,而把软件类比为人类的思维或认知,这种热情促成了信息加工理论的产生。
儿童发展心理学关于布鲁纳的理论的研究,认为儿童的心理结构随年龄的增长而日渐成熟,从而能够以越来越复杂的方式思考和组于动作、坚信我们所经历的世界是我们心灵的产物,反对阶段观,关注儿童发展过程中知识是如何表征和组织的。强调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
(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1.两种工具理论
物质工具:原始人使用的石刀,现代人使用的机器;
精神工具:指人类所特有的语言、符号等。
动物永远不会有这种精神工具,所以动物只能有低级水平的心理,人因使用精神工具,从而使人类的心理发生质的变化,上升到高级阶段。精神工具与物质工具一样,受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影响,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2.两种心理机能的理论
低级心理机能:靠生物进化获得
高级心理机能:是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即以精神工具为中介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这两种心理机能是融合在一起的。
(二)心理发展的实质
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其中社会文化环境通过符号工具影响到认知功能。而认知发展源于在社会交互作用中文化工具的使用,源于将这种交互作用内化和心理转换的过程。
(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心理活动是随意的、主动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目的而自觉引起的。
(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
心理活动的反映水平是概括的、抽象的。儿童年龄的增长、语言能力的发展、日常经验的增多,促进了他们认知活动的概括性和间接性的发展。
(3)高级心理结构的形成。
在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他们的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认知结构的转换性和自调性增强,形成了更高级的心理结构。
(4)心理活动的社会文化历史制约性。
儿童心理的发展不仅是个别机能由某一年龄向另一年龄过渡时的增长和发展,而主要是其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个性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个性特点对个体机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指心理活动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受社会规律制约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不断地社会化,其心理发展才能趋向成熟,儿童才能成为社会的人。
(5)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三)思维和语言发展经历阶段
①0~2岁 语言和思维彼此独立发展,儿童具有前言语思维和前智能言语。
②2~7岁 语言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监督和指导内在思维;二是与他人交流想法。这个年龄的儿童对自己大声说话是因为不能区分这两种功能。
③7岁之后 儿童能够区分语言的这两种功能。私密语言用于思维,成为认知发展的核心。
(四)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1.教学的含义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教学是指儿童通过活动和交往掌握精神生产的手段,它带有自发的性质;狭义的教学是指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一种交际形式,它“创造”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2.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即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其他儿童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茨基认为,把握儿童发展最近发展区,将会大大提高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3.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教学主导着或决定着儿童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儿童两种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4.学习存在着最佳期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在学习任何内容,都有一个最佳年龄。
5.认知发展的“内化”学说
内化是外部的实际动作向内部心智动作的转化。维果茨基提出,一切高级的心理机能最初都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以外部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然后经过多次重复、多次变化逐渐内化成内部的智力动作。
(五)维果茨基理论的简评
优点
(1)维果茨基强调社会和文化在认知发展上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认知的发展。
(2)理论观点的重要意义在于其思想性,对后来的研究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缺点
(1)维果茨基强调的依赖言语指导的参与性活动在某些文化中或某些人来说并不那么适用。
(2)同伴学习并非总是有效,特别是当作为同伴的合作学习者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也并不那么确信时。
(3)过于武断地认为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与有机体的生物结构无关。
(六)维果茨基理论的应用
1.教学支架
布鲁纳等人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提出的概念。教师教学需要控制超出学生能力的任务元素,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他们能力所及的任务内容上,为此教师需要为儿童提供教学支架。
①提供支持
②具有工具性的功能
③扩展学生所能达到的范围
④使学生能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⑤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选择使用
2.交互式教学模式
维果茨基强调社会交往和教学支持在学生逐步发展技能的过程中的作用,有学者据此开发出交互式教学,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对话。教师首先示范提问—回答策略,然后检查学生对某阅读材料的理解水平,最后学生进行相互及自我检查式提问。
3.同伴合作模式
维果茨基的理论是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一。同伴合作反映了集体行动的思想。当同伴合作完成一项任务时,他们分享到的社会交往可以起到教学指导的作用。
4.通过学徒制进行社会指导
维果茨基强调社会交互与内化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这对认知学徒制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影响。在认知学徒制中,新手与专家近距离地一起进行与工作有关的活动。通过与专家一起工作,新手获得了专家分享的重要知识,并且将之与自己当前的理解对应起来。认知学徒制被应用到教育的许多方面,表现为学生与指导教师一起在学校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