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的思维导图,意识是觉察&感知,起统合 管理 调控作用;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 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注意≠意识,注意决定意识内容含无意识过程。
编辑于2023-08-01 12:42:08 广东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意识的一般概念
意识
概念
觉知
觉察&感知
外部事物
内部状态
时间延续性
空间广延性
高级心理功能
起统合 管理 调控作用
心理状态
不同层次
eg.意识 无意识
有一般性变化
eg.觉醒 惊奇
特性
局限性
意识不到
决定因素
感官特性
意识容量
认知加工过程
性质
熟练度
能动性
意识到不存在的东西
eg.盲视 幻觉
克里克
意识由神经元产生&控制,非天生
生物节律的周期性
生物节律
基本生理活动、过程
心理状态
周期性变化
视交叉上核
下丘脑中
作用
“超生物钟⏰”
+/-松果体
褪黑激素
镇静
睡眠
季节性情感障碍
光照量→荷尔蒙(褪黑激素)
无意识
定义
不曾觉察的心理活动
观点
弗洛伊德
被压抑的观念 愿望
冰山理论
认知心理学
完成背景任务
eg.筛选
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行为
自动化
不受意识控制
eg.关闹钟
对刺激的无意识
没有觉察事件的影响
麦凯
双耳不同刺激
歧义词~非追随耳
eg.广告
盲视
脑损伤→刺激的无意识觉察
韦斯克朗兹
病人“看”不到刺激,能加工刺激
意识状态
睡眠与梦
睡眠(1/3)
与觉醒对立 意识状态
睡眠研究
脑电波
β
清醒 警觉时
频率高 波幅小
α
安静 休息时
频率较低 波幅稍大
δ
睡眠的主要脑电波
频率更低 波幅更大
功能指标
呼吸 心率 血压 肌肉强度
阶段
非快速眼动睡眠 (90min) (NREM睡眠)
第一阶段(10min)
混合的 频率&波幅较低
易惊醒
身体放松,呼吸变慢
第二阶段(20min)
偶现睡眠锭
短暂爆发的高频高幅的脑电波
较难唤醒(与第一阶段相比)
“慢波睡眠” 深度睡眠阶段 (前半夜多)
第三阶段(40min)
有δ波 睡眠锭
频率↓ 波幅↑
第四阶段
大多数为δ波
可能梦游 梦呓(最原始本能) 尿床
肌肉特别放松
快速眼动睡眠 (REM睡眠)
表现
δ波消失 脑电波与清醒状态相似
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运动
特点
在一夜睡眠中 持续时间渐长
年龄↑→REM↓
大多数发生在睡眠后期
做梦
规律
一夜
一生
功能
功能恢复论
休息 修整 恢复
可通过训练缩短,关键是提高睡眠质量(入睡快,深度睡眠比例增加)
雷切斯查芬
减少睡眠 无明显不良影响
清醒时分泌腺苷→困倦;睡眠时浓度↓
睡眠某成分~身心健康
REM睡眠~健康
深度睡眠阶段:垂体释放生长激素
生态学理论
适应机制
能量消耗↓(睡着不饿,冬眠)
避免受伤
失眠
定义
入睡困难 睡眠不好
脑电特点
常出现α波
梦
解释
精神分析
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 改头换面
反映性本能&攻击本能
美梦成真,欲望的乔装打扮,象征性——>梦的解析
缺乏可靠科学依据
生理学
霍布森
梦的本质:对脑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梦到想上厕所)
与以往记忆&经历有关
布劳恩
REM睡眠阶段
边缘系统被激活
情绪 认知
前额叶未激活
自我监控
梦的特征
高度情感化
非逻辑性
认知
福克斯
梦的功能:将经验重新编码&整合
证据: 剥夺REM睡眠→记忆力下降(情绪色彩★)
在睡眠中,认知系统对存储知识进行 检索 排序 整合 巩固等,一部分进入意识→梦境(苯环)
研究
霍布森
奇异梦境特征
不协调性
不连续性★
较高级皮层系统 试图将混乱的信号整合到梦境中
认知的不确定性
里滕豪斯
梦境转换
转换类型有一定规则
高级皮层试图从神经元的混乱中建立认知秩序
催眠
轻易对暗示做出反应的意识状态
特点
个体间易被催眠程度差异
经常白日梦
想象力丰富
易沉浸
依赖性强
对催眠深信不疑
易被催眠
解释
社会认知/角色扮演
被催眠者扮演“被催眠”
被催眠者确信
意识功能分离
意识基本功能:执行和监督
催眠时,执行功能正常 监督功能无效
应用
除非病人动机很强,一般不会立即有明显效果
白日梦与幻想
白日梦
注意力转移到虚构世界
基于个体记忆/想象 自发产生
幻想
儿童看📺↑~白日梦↑
精神活性药物 改变意识状态
分类
抑制剂
减弱神经活动
兴奋剂
加速神经活动
致幻剂
产生幻觉
影响神经递质
副作用
耐受性
依赖性
戒断反应
药物成瘾
注意的一般概念
基本概念
概念
心理活动/意识 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
特点
指向性
选择&忽略
“朝向”
集中性
全神贯注
“强度/紧张度”
注意&意识
注意≠意识
注意决定意识内容
含无意识过程
密不可分
注意时,意识清晰
注意指向→意识活动的中心
外部表现
外部行为
注意的客观指标
做笔记→在听讲
行为&注意不总是一一对应
假装上课
功能
基本功能
选择信息
精细加工&整合
分类 (品质)
选择性注意
定义
≥2刺激 择一 略他
双耳分听实验
抑制机制
负启动
现象
探测刺激~被忽视的启动刺激 →探测刺激反应&准确率↓
解释
注意抑制了 忽略刺激的激活
对两者各自出现时间 区分能力↓
持续性注意 (稳定性)
定义
一定时间 保持
衡量注意品质
研究方法
警戒作业
辨析
注意动摇
短时间起伏波动
未离开当前活动
原因
感官局部适应→感受性↓
机体节律性活动引起
注意转移
有目的转移
离开当前活动
分配性注意
定义
同时注意≥2刺激
边听课边记笔记
注意分配
手握方向盘 脚踩油门
研究方法
双作业操作
条件
熟练度/自动化程度(基本)
活动性质:智力 动作技能
葛列众
难度↑→完成质量↓
视觉注意现象
迈克 洛克
未注意盲
西蒙斯
变化盲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认知理论
选择功能
过滤器理(瓶颈理论/单通道理论)
布罗德本特
容量有限
一部分进一步加工
其他被完全阻断
全或无
不足
双耳分听实验中,非追随耳信息受到加工
衰退理论
特瑞斯曼
非追随/不被注意→强度减弱而非消失
不同刺激 激活阈限不同
自己名字(鸡尾酒会)&火警信号 易激活
注意选择在意义分析之前
后期选择理论(完善加工/反应选择/记忆选择理论)
信息在加入过滤/衰减装置前受到充分分析
注意选择 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注意选择在意义分析之后
多阶段选择理论
在不同加工阶段都可能发生
分配功能
认知资源理论
注意是资源,资源是有限的
注意:对刺激归类&识别的认知资源
认知资源有限
完全被占用→不加工新刺激(未注意)
存在负责资源分配的机制
双加工理论
谢夫林
认知加工种类
自动化加工
无需注意
习得后难改变
受意识控制的加工
需注意
可随环境调整
生理机制
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
朝向反射
巴甫洛夫
情境的新异性引起
包含身体的一系列变化
作用
提高感受性
动员全身能量资源
应付面临的任务
脑干网状结构
从脊髓上端→丘脑的弥散性神经网络
感觉信号通路
①特异通路→皮层感觉区
②感觉通路侧枝→网状结构→大脑皮层
作用
维持🧠的一般性兴奋&觉醒水平
边缘系统&大脑皮层的功能
边缘系统
环绕大脑两半球内侧 形成的环状脑区
眶回
扣带回
下丘脑
海马
杏仁核…
前扣带回
监控
大脑皮层
产生注意的最高部位
作用
调控皮下组织
主动调节行动&选择信息
前额叶
注意
直接参与言语指示引起的激活状态
额叶
抑制皮下组织
选择性注意
注意调控网络
背外侧前额叶
顶下皮层
颞上皮层
感觉皮层
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