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 2023.8.4
介绍了以写作为生意味着什么、伏笔的设置、对话的技巧、如何设计情节、小说的“刺”、语言的音乐性等内容,对小说写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编辑于2023-08-04 11:13:51 北京市1、当你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的时候,不要听他怎么说,而是要看他怎么做,从行为逻辑去界定一个人。 2、很多时候,只用感情来经营关系,会使关系存在很大变数。因为人性的本质是自私的,对方对你的善与利益的诱惑有很大关系。当利益的诱惑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性的阴暗面就会被激发。 3、其实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你感觉自己付出了很多,对方却无动于衷,因为你们两个人的价值评判标准不一样。你付出了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等,本质上只是你自己觉得做的这些有价值,但对方并不会因为你的付出程度高低决定你的价值,他只会参照自己的需要。
1、练习自己享受生命的能力吧,你会喜欢一个懂得安放无聊和空虚的自己的。2、我们知道自己有并不喜欢的东西,所以也会尊重他人的一切不愿意和不妥协。3、请在闲暇时光里吸收知识,提高修养,升华自己。你要知道,自己的知识与修养,是任何灾难与意外都不能夺走的。
1、如果我们只做以前做过的事,那就永远学不到新东西。2、我们得学着平衡,得明白长远利益更加重要。3、你每做一件事情便可以得到奖励,这样的机制就比较好;而且奖励是要对你胃口的,不能是抽象的东西。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1、当你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的时候,不要听他怎么说,而是要看他怎么做,从行为逻辑去界定一个人。 2、很多时候,只用感情来经营关系,会使关系存在很大变数。因为人性的本质是自私的,对方对你的善与利益的诱惑有很大关系。当利益的诱惑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性的阴暗面就会被激发。 3、其实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你感觉自己付出了很多,对方却无动于衷,因为你们两个人的价值评判标准不一样。你付出了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等,本质上只是你自己觉得做的这些有价值,但对方并不会因为你的付出程度高低决定你的价值,他只会参照自己的需要。
1、练习自己享受生命的能力吧,你会喜欢一个懂得安放无聊和空虚的自己的。2、我们知道自己有并不喜欢的东西,所以也会尊重他人的一切不愿意和不妥协。3、请在闲暇时光里吸收知识,提高修养,升华自己。你要知道,自己的知识与修养,是任何灾难与意外都不能夺走的。
1、如果我们只做以前做过的事,那就永远学不到新东西。2、我们得学着平衡,得明白长远利益更加重要。3、你每做一件事情便可以得到奖励,这样的机制就比较好;而且奖励是要对你胃口的,不能是抽象的东西。
书名:后浪创意写作教室:从入门到写出畅销小说(套装共6册) 作者:(美)劳伦斯·布洛克,(日)大泽在昌等 译者:邵逸,程亮,杨轲,邢玮,曹源,张铮出版社: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时间:2020-01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巧
以写作为生意味着什么
坚持每日练笔
要想尽早完稿,就必须养成每天写完固定篇幅的习惯
只有做到日日如此、反复不辍,作家生涯才能不断向前
许多作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都在写作,从不休息,有的人更是一天不写就浑身难受。这就如同汽车的引擎,一旦冷却熄火,再想重新发动就不容易了。哪怕每天只写一页,日积月累的话,思维也会变得灵活,能更迅速地融入作品的世界,可见“每日练笔”的重要性
越是受欢迎的作家,截稿时间就越严格,规定完成的页数也越多,所以每天必须写够一定的量。不管多么辛苦,就算“爬”也要“爬够”规定的篇幅,这就是职业作家
我写小说,在起笔阶段几乎从不考虑情节,而是会用大量时间思考男、女主人公和反派角色的塑造。因为只要角色和大概的核心情节确定下来,故事就会自行发展。反之,如果支撑情节的角色不够完善,整个故事就会中道倾塌,最终失败
若能有几千人,或许你就能靠职业作家的身份谋生了。当然,最好能有数以万计的人认可你的作品
关键在于,要找到并发展自身资质中最强大的武器。这个武器可以是体裁,也可以是人物描写、对话、情节发展等等。而且在发展武器的同时,大家还必须时刻思考,当这个武器达到极限时,如何切换为其他武器。即使对职业作家而言,这也是很需要勇气的,而且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做到。然而,这关系到自己能否在文坛生存下去,而且事实上,只有不断努力的人,才能挖到金山
我在二十三岁出道,已经当了三十多年的作家。当然,文才和“弹药”都已近乎空了,但我可不是想借这次小说讲座骗财啊(笑)。即使文才和弹药少了,技巧却会随着经验和年龄的积累而提升,所以就算是简单的情节,我也能使其变得有趣,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品。而我在年轻时,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我认为小说里有某种“东西”,并不是靠故事情节去吸引读者,而这样“东西”,只有当作者积累一定的经验后才会出现。因此从某个角度讲,积累人生经验以后再出道的人,往往能写出韵味隽永的作品
作家的进步,在于写出多少能赚到钱的文字。空写出成百上千页文字,并不会进步,只有写能赚钱的稿子,才能怀着必须好好写的心态,从而逐渐进步
“热情”。自己心里有没有渴望诉诸笔端的东西?我个人很喜欢硬汉派小说,也特别想写硬汉派小说,不想写其他东西。所以我至今仍一直在写硬汉派小说,当初的“热情”过了三十多年仍未衰退。杂志《小说 野性时代》后面载有横沟正史推理小说大奖的参赛事宜,评委驰星周在其中写道:“我们不需要想当小说家的人,只欢迎会写小说的人。”不是“想当作家”,而是“特别想写小说,一直写一直写,结果就成了作家”。想写的东西如山之多,不管怎么写都不会厌倦,还想继续写,相信自己还能写出更好的作品,于是不停地写——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职业作家,才能作为职业作家生存下去
必须有“写只有自己能写的作品,讲只有自己能想到的故事”的自觉,否则很难一直写下去
技巧可以教,才能没法教
创意属于“才能”,把创意用最佳的形式写成小说则是“技巧”
掌握第一人称的写法
全是好人的小说太弱
即便是心怀善意的人,也会彼此产生误会,也会心生恨意和悲伤,甚至动手互殴,如此才能造成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
不要过度依赖通过对话进行说明
你没能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实现故事化、情节化。主人公和生活顾问的对话部分交待了太多情节。以第一人称写作时,借助对话进行说明确实很重要,但如果过度依赖于此,就会写成流水账
除了“输出”,还要“吸收”
写作是“输出”行为。如果持续输出,自己很快就会变得“中空”,所以请务必记得“吸收”。无论是小说、漫画、电影、戏剧、音乐,请不要忘记持续刺激自己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时,作家是没有休息时间的。即使在睡觉时也会思考刚起笔的小说如何展开后续情节,这就是小说家
讨厌的人并不会认为自己是讨厌的人。例如水母写的《萤》里的藤冈悟,就是一个非常讨厌的人,但他自以为自己很有魅力。就像学校里发生的欺凌事件一样,很多时候,施暴的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欺凌别人,因为人都是会将习惯“自我正当化”的生物。我常写黑道中的人物,其实总是嚷着“我弄死你”的一根筋的家伙并不可怕,反倒是那种一面道歉说“我其实并不想这么做,但不这样做就会被大哥打,所以只好对不住了”,一面用刀把人捅死,再挖坑掩埋尸体的家伙,才更可怕得多。请不要一上来就写讨厌的人,可以让看起来并不讨厌的人逐渐显得讨厌,而且给人的感觉是他不得不变得令人讨厌,让讨厌的感觉在读者中间慢慢扩散。这实践起来很难,因为这是小说家写作秘技中的秘技
并不是说读书多就一定能写出好作品,但是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意外的安排,都需要阅读大量的书才能把握好
通过阅读各种作家的各种作品,我掌握了自身经历以外的知识,也拥有了对于小说的直觉
以容易随波逐流的人为主人公,描写其悲伤、苦闷或丑态,也是小说的魅力之一。但是所谓变化,并不只是由随波逐流引起的,例如失恋、失去亲人,都可能成为变化的理由。关键在于,要“有变化”。如果不管发生什么事,主人公从头到尾都毫无变化,这样的书读者会想看吗?有句话叫“有失有得”,一个人有所失去,又有所得到,才成为一个故事。读者想看的不正是这样的故事吗?
先经过几个小山头,最后奇峰突起,是娱乐型故事的基本结构。如果开头就是高峰,然后越来越低,读者是无法感受到情绪宣泄的。反之,如果一路平坦,最后迎来一座小山,则不管那山多么小,读者仍能感受到情绪宣泄
一千页的长篇小说与三十页的短篇小说,其结构原本就是不同的。一千页的长篇小说,如果前八百页一路平坦,走到最后才见到一座小山头,读者是不会接受的,因为他们期待“在长达一千页的小说里读到波澜起伏的故事”。反之,若是三十页的短篇小说,完全可以在前二十页平淡无奇,到第二十五页再生出风波,第二十八页迎来高潮,第三十页落下帷幕。前二十页的助跑是有价值的。故事的长度与情节的结构有着重要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平衡很关键
要想做到成功的反转,伏笔很重要。应该在前期就埋好伏笔。这样对读者公平,而且如果伏笔埋得好,还能让读者赞叹:“啊,原来那里是伏笔啊,太精彩了!”
像这种小伏笔,不要等到故事讲了一半再埋设,应该尽量在不到四分之一的阶段就埋好。而且为了强化伏笔,还应该在中间阶段再埋下一道。如果故事过了一半,读者就能对整体情节有大概的认识,这时就存在达不到反转效果的危险,所以需要特别注意。重读时如果觉得伏笔不够,可以过后再补充,因为只要一行字就够了
为了确保对读者公平,小说需要一些伏笔。如果没有任何前兆或伏笔,就突然告诉读者“这里是大反转”,那纯粹是投机取巧。大家不妨看看自己喜欢的小说里是否有“大反转”的小说,可以尝试对其结构进行分析,以小说整体为范本,查看作者在哪里埋设了怎样的伏笔,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对话部分的秘密
只有两个登场人物时,对话会以“A”“B”“A”“B”的形式进行,但登场人物如果多于三人,作者就必须设法让读者清楚哪句台词属于哪个角色。例如有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女人的台词就该写得带有女性口吻,这样不用反复写“某某说”,读者也能明白。像这种情况也不能过于保守,而且有时女性也会直接说“我是某某”,所以需要作者同时配合角色塑造,仔细考虑符合该人物的说话方式和口吻
假设A和B正在交谈,A身上有秘密,但既然是小说,就不能直接写出来,所以作者必须将其巧妙地隐藏起来。方法就是“隐藏对话”。是否让读者知道A身上有秘密,可以通过控制A和B之间的对话来把握
如果视角人物B向A提出关键性的问题,A却露出不愿回答的表情,或气氛变得很怪,B就会察觉出A在刻意隐瞒。在这一刻,读者就能知道A身上有秘密。写推理小说,应该在故事发展到百分之八十左右时,通过对话让读者知道秘密的真相,而在故事的前半段,如果作者想在揭晓谜底前再留些悬念的话,就应该使用隐藏对话
隐藏对话
沉默
并不是只有藏着秘密的人会沉默,这一点想必大家都清楚。有的人一时想不出合适的措辞,所以会沉默;有的人不善言谈,也会选择沉默。小说的登场人物容易太过健谈,作者想让他们多说话,但如果没有人问,就不要让角色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
岔开话题
被问到决定性的问题时,就转而谈论天气,闪烁其辞。为什么要特意这样做呢?这是因为,当读者对故事有疑问时,视角人物自然也应该有同样的疑问,但总不能直接问“你是凶手吗”,然后对方回答“是的”(笑)。正因如此,才要搪塞、隐瞒、撒谎。视角人物被蒙骗时,读者也被蒙骗了。在这种时候,作者也必须做出被蒙骗的样子。尽管只是装模作样,但这样一来,读者就不会意识到自己受骗了。记住这种“沉默”或“岔开话题”的方法,就能不断推动故事发展。而且,这也关系到小说是否真诚的问题,所以请认真理解
侦探正在追赶罪犯,罪犯突然窜入小巷,不见了踪影。侦探问小巷口的算卦先生:“刚才有没有一个男人跑过来?”算卦先生回答:“没见过男人跑过来”。或许这个例子并不太恰当,但算卦先生的意思其实是“没见过男人跑过来”(但见到女人了)。这就是通过“隐藏对话”布置的诡计
不仅限于推理小说,日常生活中也常出现语言圈套,例如误解了约会的地点或时间等等,过后想想或许是很普通的事,但当时出于对信息的把握不足,就会导致双方的交谈出现“隐藏对话”。说“没见过男人跑过去”,但没说“没见过女人跑过去”——这只是个简单的例子,但这种“隐藏对话”若是用得好,就能给故事带来悬念,当谜底揭开时,读者会由衷地赞叹:“啊,原来是这么回事。”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请大家妥善运用
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由谁进行“隐藏对话”,其关键在于,并非所有登场人物都肯配合主人公。要是一本小说里的所有人物在回答问题时全都毫不隐瞒,那就太假了
这种游戏的结构有时也适用于小说。主人公找A打听情报X,A却没有轻易透露。主人公就想,可能必须先得到情报Y,将其交给A,才能从A口中得到必要的情报X。像这样精心构思,让对话不会一次性结束,故事就会逐渐变得错综复杂,从而推动情节向前发展。而且,主人公认定一个询问对象,换用不同的措辞无数次反复质问,随着时间的推移,主人公就能积累经验,从而使故事更具深度和广度。因此,请大家不要让打听情报的对话一次就结束,要掌握不轻易透露情报的“隐藏对话”的技巧,从而写出复杂且有深度的故事
有效的对话技巧
变化的对话
假设登场人物A和B正在交谈,A是B的下属,那么A自然会对上司B使用敬语。可是经过某件事以后,A跟B讲话时却变得很随意了。通过对话口吻的变化,能够表现二人在人际关系中的变化。例如,如果A和B是一男一女,可以写二人共度一夜后,讲话就变得随便了,或者还可以写二人共度一夜后,却仍然使用敬语,这样就能刻画人物的个性。“不过是上了一次床而已,别装得像是我丈夫一样”“明明关系都变得这么深了,为什么还是像以前那样疏远?”——像这样,就能使各个人物的感情、背景、妨碍人际关系的因素等,作为伏笔浮出水面。这就是对话能达到的效果
风趣的对话
风趣的对话,对讲故事很有帮助,但如果使用过多,读者可能反应不过来,导致冷场,所以需要注意。而且,要是让读者觉得“哪有人说话总是这种调调”,那就适得其反了。过于完美的主人公有时反而会招读者的反感,所以风趣的对话得用对地方才能见效
色情的对话
男女间的场景,会涉及人类的本能欲望,所以人物形象的塑造更要足够扎实,否则角色间的对话会缺乏真实性
找到决定性的台词
我写小说时,情节常常是写到哪儿算哪儿,但在登场人物的角色塑造上,我会花大量时间,具体想象男、女主人公和反派等各登场人物的角色,直至细节部分。为此,关键的一步是要考虑人物在对话时会使用怎样的措辞。根据每个人物的角色,逐渐写出该人物该说的台词,这样用不了多久,一定能找到“这个人在这种场合只会这样说”的决定性台词。通过考虑对话和台词,能塑造出更具体、更有个性的角色
成为职业作家其实并不太难,难的是一直以职业作家的身份生存下去。反正都决定要当职业作家,那就当一个能一直生存下去的职业作家吧
如何设计情节
要清楚自己想为读者提供怎样的乐趣
“变化”
写惊心动魄的故事,要让读者期待“主人公接下来究竟会变成什么样”“怎样才能摆脱危机”。不光是武侠小说或推理小说,就算是以上班族为主人公的小说,也可以写主人公任职的公司面临危机,或者写主人公受任负责大型项目,却因为没有经验而不知如何是好,但最后成功度过难关
“解谜”
人类心里都有不为人知的谜,行为也成谜。例如,可以写主人公陷入热恋,却发现自己的恋人显得很神秘,仿佛一道难解的谜,于是就想找出这谜的源头,探明恋人身上的秘密,所以通过恋爱来解谜。这也是“解谜”的小说
“谜题”的处理是情节设计的关键
能让读者觉得有趣的小说,大体上有两大要素,分别是“变化”和“解谜”。最理想的形式是过程变化,最终解谜,即A加B。当然,只有A或B也是可以的
其实在动笔之前,应该先在心里定义好“这部小说的看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清楚地认识到小说的看点是A还是B,抑或是A加B,在此基础上设计情节。这一点很重要。例如看点若是A,设计情节时就必须考虑让主人公遇到什么事,从而发生变化
不要增添过多的登场人物,增添的部分要好好整理。想靠很少的人物来推动情节发展,就需要让每个角色的形象足够鲜明、立体,所以要增强主要人物的个性。用来增强角色鲜明度的逸闻趣事,就是关键点的隆起部分,即小高潮
小说需要“刺”
如果起初创作的都是小格局的故事,就像一粒小球,固然精致凝实,但日后若想向外稍作扩展,都会感到力有不逮。但若从一开始就把故事放在一个大圆圈里去写,在圆圈里添入若干要素,不管这些要素怎样整理,外面的大圆始终都在。所以,首先请以创作大格局的故事为目标。尤其是长篇小说,应该先画出一个“大圆圈”,然后寻找大量材料,充实这个“圆圈”。其中的关键在于,这些充实“圆圈”的要素对读者来说是否有趣
跳跃
假如只凭现有的登场人物——即自己剧团的成员——并不能使故事顺利跳跃,就需要增加成员,为剧团补充前人从未写过的角色,并在转折点上使用该人物,以此实现故事的“跳跃”。如果需要两次转折,就需要增加两名成员。可以加入不同于之前的两个角色,也可以将四名成员A、B、C、D中的A和D的角色融于一人之身。也就是利用角色的两面性,或是“似好实坏”“似坏实好”的模式。关键在于,要在前半段就布置妥当,不能等到故事临近结束时再抱佛脚
当读者看到故事的三分之一处,觉得登场人物已经全部现身,自以为认清了每个角色的时刻,故事突然完成一次令读者拍案惊奇的“跳跃”。通过在整体的约三分之一处引发“本来还以为是好人呢,现在看可能是坏人啊”的小反转,达到迅速充实情节的效果
A以前总是帮助主人公,在读者眼里是个好人,可他却在主人公最艰难时突然表现出另一面,拒绝提供帮助。主人公苦苦恳求,A却开始提条件。这里可以是各种要求,例如要主人公给钱甚至让出女朋友。此前的故事一直在讲A如何帮助主人公,可是到了这里,由于A的缘故,主人公开始偏离主线,走上岔路。读者看到这里,就会开始为主人公担心。主人公没想到A如此恶劣,可是没他帮忙又不行,无奈只能听从A的要求,但当故事发展到整体的约三分之二时,A又重新变成了好人,或者为了实现更大的跳跃,让A变成了完全不同于从前的性格:“我先前之所以采取那样的态度,是因为担心你。你一向太天真了,我一直不留余力地帮你,其实对你来说并非好事,所以我才会故意拒绝帮你。”如此发展情节,就能使故事变得更充实
我前面曾介绍了角色扮演游戏的方法,作为“隐藏对话”的例子。为了得到道具X,必须先得到道具Y,将其交给对方,才能换来X。道具Y的加入,就使故事完成了一次“跳跃”。增加新的角色或必要的道具,都能实现“跳跃”,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
让主人公经历磨难
得到道具X,以为终于可以进入下一关了,却发现必须得到更难获得的道具Y,否则就寸步难行。请大家尽量设计这样的情节
有趣的小说,无论是哪种体裁——推理小说也好,恋爱小说也罢——对主人公都是残酷的。温柔对待主人公的小说是不会有趣的
常有人对我说:“为什么每次都要让他遭遇那么残酷的事呢?”“你可真忍心让鲛岛经历那么残酷的事,他可帮你赚了不少钱呢。”我也觉得真的让他受了很多罪。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越让鲛岛遭罪,大家就越会买书看
对主人公越残酷,让主人公遭越多的罪,故事就越有趣
当然,可能有人觉得:“我讨厌那样的小说,我想读更轻松、更暖心的小说。”然而,就算是乍一看显得轻松、温暖的小说,如果细细分解开来,也会发现残酷的命运无形地造访主人公,主人公也会以无形的方式挣脱命运的摆布
小说的“刺”,也可以叫小说的“毒”。故事只要有登场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抵达作者设定的目的地,即已构成小说的“形”
无论是什么种类的作品,关键在于是否蕴含了能在读者心中激起涟漪的东西。作品要让读者产生“我要是主人公,就不会这么做”或“要是我的话,会比主人公做得更好”等想法,也就是“读者不会从头到尾只做旁观者”,这才是小说的关键所在
这个“刺”,也可以说是个性。作品只有具备个性,才能吸引有共鸣的读者追随。反过来说,缺少个性的作家,是不会有读者追随的。一部作品,有人讨厌,就一定有人喜欢。而喜欢的人越多,读者也就越多,当读者达到一定数量后,这部作品就能变成商品了
锤炼文字和精心描写
假如有两种文字,一种读来很顺畅,小说的内容能毫无阻碍地进入脑中,另一种无论读多少遍,都无法在脑中形成画面。那我认为,这两种文字最大的区别在于“节奏”
写小说经验不足的人,经常每写完一句就换行。与之相比,熟练的老手所写的文字,上下句会衔接得很好,一个段落结束,也能流畅地进入下一个段落
大家若是熟悉自己塑造的角色,就算完全不描写服装或相貌,只写该人物的谈话方式、走路方式、在街上遇见某人的场景,该角色也会栩栩如生地浮现在读者的脑海中。若能做到这样的描写,才是最理想的
所谓描写的三要素,就是“场所”“人物”“氛围”。小说就是围绕这三个要素展开活动的。登场的人物在哪里?是谁?现在是什么状态?负责向读者传达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就是描写,而支撑描写的就是文字
挑战长篇小说
小说是信息的传达,所以关键在于,不论是“序破急”还是“起承转合”,都得在相应的部分妥善地传达必要的信息
开头泛泛而后渐入佳境的作品自然是有的,但大家既然想当职业作家,就必须让人在书店里拿起你的书,随便翻看前几页,就立刻觉得“啊,好像很有意思”。请记住,能否给读者留下“似乎是部有趣的小说”的印象,正是由开篇的二十页决定的
塑造多个“强”的角色
男、女主人公或反派“弱”的小说是下乘之作
能让角色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台词
中途解开谜题,防止后继乏力
解开第一个谜题,再制造新的谜题
让故事成为有两个“结”的双重结构,把先打的结解开以后,再打个结,然后再去解。只有一个结的长篇小说,难免显得单调,而且很难把悬念一直维持到最后。而在中间把结解开,然后在快到结局时再打一个结,就能让故事出现两个高潮
写小说最重要的十件事
技能让你知道如何去做一件事。写作的技能让你获得写作的自由。它也会告诉你你内心想写的是什么。技艺使艺术成为可能
艺术得碰运气,靠天赋。这是争取不来的东西。但你能学习技巧,掌握它。你可以靠学习获得你的天赋
去做好一件事意味着献身于它,寻找整体的和谐,从心所欲。学习做好一件事也许需要付出一生。但这值得
你书写的声音:语言的音乐性
如果你独自工作,放声朗读你的作品;有气势地表现它们。这样做毫无疑问会引导你在各种地方改进自己的文本,同它多做互动,让文本内的声音更有力度和活力
每个句子都有自己的韵律,它也是作品整体韵律的一部分。韵律让歌曲潺潺流动,让骏马嘚嘚飞奔,让故事不断伸展
如咒语般充满力量:语言和结构的重复
词、短语和画面的重复;话语的重复;事件的复现;回声、倒影、变化——从讲民间传说故事的祖母到最复杂精致的小说家,一切叙述者都在运用这些工具,而对它们的熟练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篇文章的力量之所在
重复的单词如同咚咚敲打的锤子一样
当然,重复不局限于词语和句子。结构性重复指的是故事中出现了相似的事件:它们互相呼应着发生,贯穿了整个故事或小说
到虚构作品和非虚构作品中去寻找结构性重复的例子。对重复、伏笔和呼应在叙事构架和推进上的作用了然于胸,将会大幅提升你对优秀故事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