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大新闻消息写作技巧》之导语篇
"导语"是在新闻实践中产生并发展出来的,是消息文体中特有的一种写作手法,它是位于消息的开头以凝练的笔墨概括出消息中最有新闻价值的亮点来引起读者和受众关注并吸引读者和受众能阅读全篇的一段、两段或三段文字,一般以一段文字居多。写好了导语,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编辑于2023-08-04 17:16:37 江西这是一个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委员会(人大各专委)的思维导图,概述了“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组成、任期、以及大会期间和闭会期间的不同职能。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角色和职责。
组织法第二章第五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委员会(人大各专委),大会期间,由主席团在代表中提名,大会通过;闭会期间,常委会可以任免个别副主任委员和部分委员,由主任会议提名,常委会会议通过。
标题,是引读者来看文章的“酒旗、幌子、招牌”。在现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标题决定稿件的命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个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委员会(人大各专委)的思维导图,概述了“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组成、任期、以及大会期间和闭会期间的不同职能。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角色和职责。
组织法第二章第五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委员会(人大各专委),大会期间,由主席团在代表中提名,大会通过;闭会期间,常委会可以任免个别副主任委员和部分委员,由主任会议提名,常委会会议通过。
标题,是引读者来看文章的“酒旗、幌子、招牌”。在现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标题决定稿件的命运。
导语写作技巧——读《人大新闻消息写作技巧》
作 用
1.统摄全篇:上承标题、下启主体。
2.直击硬核:浓缩消息中最重要、核心、关键的元素,直接道出中心实质。
3.勾人夺目: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怎样写得精彩
让最重要的首当其冲
如:“公开透明,选的人们心里敞亮。”这是干练泼辣的瓜州县南岔镇七工村妇女代表会主任XXX,对本村今年的现象人大代表选举作出的评价。
要确保时间的新鲜度
尽量不写需的时间、跨度大的时间、十分久远的时间甚至没有时间,如:几年来、去年以来、本届以来、上届以来等。
用修辞手法让导语跃然声色
如:从“五一”开始,在人行道上违法停车就要“吃”交警部门的罚单了。
让导语精干有力、眉清目秀、避免冗长
要善于挖掘重点、亮点、动点,有“舍得”精神,把不是重点的都剔除,只要干货、硬货、好货。
尽量在导语第一位置亮出时间
把时间、实效凸显出来,让读者感受到这条消息是最新、最快的。
制造悬念、渲染气氛,形成新闻氛围
如:“大家都提那么多年了,应当有点效果了吧?”关于NN立法的建议,当了五年人大代表的某某已经提了四年。今年他会再提吗?
尽可能使导语形成一种气势和气场
如:“小农水”以奖代补资金为什么拨付的晚?能否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如何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W年R月I日下午,这些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出现在某某县人大常委会的第二次会议的专题询问会场。
通过多种手法在导语中造成冲突性效果
数字、方位、时间对比、职业、领域、观点之间的冲突,产生悬念引人不得不看下去。
如:与前几年一样,人大代表某某又做了一件相同的事,就是提着倡导环保的菜篮子来开人代会。但不一样的是,某某的菜篮子每年都会给人以不同的惊喜。今年的惊喜又会是什么?
避免套话,切记穿靴戴帽
避免“为了....”“根据...”“经过......”“在....下”这类穿靴戴帽似的套话,代之以鲜活、生动的新闻事实。
如:为了使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职,.....近日,某某县人大常委会依据....,在某某村选区开展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评议试点工作。....测评满意率达80%。 改为:“测评满意率达80%!”昨天,某某县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评议试点工作在某某村选区圆满结束。
多用动词、多写套话
使导语动感十足、内容生动引人、气氛灵动活跃。
如:昨日上午,在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预备会议上,当主持人宣布开始表决时,人大代表各自郑重地在电子表决器上按下表决键,不到一分钟,全场到会代表的表决结果已显示在主席台两侧的大屏幕上。这是本市人代会首次使用电子表决器进行表决。
11最好有色彩
一种是单位颜色方面的色彩,一种是新闻细节这类的色彩。不同的细节呈现给读者不同的风貌。
如:今天8:45,在上演播台的最后一刻,张丽君吃了块巧克力,抿了一口红茶,再用熟练的手势又演练了一遍国歌直播过程。担任此次上海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式手语翻译的张丽君,曾是一名特教老师,今天她向观众传播的是一套中国手语。又如:上海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将于1月27日召开。记者昨天获悉,届时,开幕式的电视直播将首次提供手语同步翻译,让10万聋哑人也能与健全人士一样,在第一时间"听"到《政府工作报告》,共同参与和见证全市人民政治生活的大事。
12以熟悉的带入陌生的,优化阅读感受
如:“谢木兰”一看这个名字,记者立马联想到了家喻户晓的“花木兰”。“不知这是怎样的一位代表?”带着这份好奇,记者赶到了江西代表团驻地。
不同类型导语怎么写
叙述型
直叙式
只言事实、不舍观点、不谈感情和场面,直截了当直奔主题,集中展示内容中的重点、热点、特点,是所谓“头重脚轻”即“倒金字塔式”结构消息写作的经典模式。
如:从今年起,上海市人大将建立"代表建议解决率报告制度"——人大代表所提出的议案和书面意见到底解决了没有,有多大比例得到实际解决,将在年底一见分晓。
概括式
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消息的诸项新闻事实要点或者事实梗概,使读者和受众一眼就能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全篇的概要和主题。 常见于经验类、成果类、成就类、全局类、总结类等非事件类消息的写作之中。
如:多数法规三审就通过,这部法规经历四审,数易其稿,还没通过。多数法规初审时有较多争议,三审时基本达成共识,而这部法规,每一审都改动不小,直到昨天的四审,各方观点仍交锋不断。随后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于是决定,《厦门经济特区园林绿化条例(草案)》暂缓表决,修改完善后,下次常委会会议进行五审。
描写型
描绘式
把新闻事件现场的环境、场面、景物、氛围以及事件细节、情等,或是新闻人物的表情状态、音容笑貌、动作行为等,绘声绘色地、鲜明突出地勾勒、描绘出来 使人有置身其中的感觉或者有如当面的感觉,以此吸引读者和受众并引出主要新闻事实。
如:2017年9月1日,外地来江苏连云港务工的胡女士站在连云区南巷小学的门口,边看着自己的女儿小子玥走进教室,边拉着人大代表秦泗花的手,这个坚强的女人此时实在忍不住感激的泪水:"秦大姐,你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啊!"
描述式
在对新闻事件的场面、场景或新闻人物的表情、动作等进行简洁描绘的同时,穿插一两句或者两三句叙述、解释、说明、评议、阐发,以增强描绘的厚度与纵深,揭示更深层次的报道价值和意义。这种手法首先通过描写以烘托气氛,引发出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核心事实与价值,使描写与叙述、解释、说明、评议、阐发等有机融合,既增强了导语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又揭示了主题的深度,展示了事实的力度,从而吸引读者和受众。
如:昨天上午,记者来到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所设的秘书处议案建议组,只见除了"议案接收""建议接收""建议交办"的指示牌外,比往年还多了一块带着二维码的欢迎牌﹣-"省人大代表建议公开平台,欢迎各位媒体朋友扫码查看"。随着大会开幕,全新的代表建议公开平台也正式上线,社会公众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实时查看省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
议论型
评议式
在导语中单纯运用议论、论说的手法,不与叙述相结合,即不直接与新闻事实连在一起,只是通过议论、论说,使消息的主题、意义、价值、倾向得到预先揭示、引领,之后再在消息的主体部分展现新闻事实 。这里的议论、论说,有时由作者之口直接道出,有时借报道中的人物之口说出,后一种手法更为贴近新闻客观性原则。
如:"民生实事在代表大会期间进行票决,还是第一次,意义重大。政府重点推进哪些民生工程由大家说了算,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也能促进代表对政府工作的理解……"
评述式
有评有述、有述有评,述评结合、叙议结合,虚实相间、夹叙夹议,或是先评论后叙述,或是先叙述后点评,或是先叙述后点评再叙述,或是先评论后叙述再点评。这里的点评、评论,有时就是一种评价、定论、结论。
如:2018年11月30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审议通过《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规定》(下称《规定》),并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放管服"改革领域首部综合性地方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袁杰评价说,《规定》在省级层面率先为实现"最多跑一次"提供了制度样本。
悬念型
提问式
在新闻素材中提炼出一个或者几个读者和受众关心的问题,然后把这一个或几个问题以疑问句的方式鲜明、尖锐、突出地提出来放在导语之首,随后就用新闻事实来加以回答。
如:在人大代表议案办理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专题询问会上的答复承诺落实得怎么样?询问的问题解决了多少?意见措施落实了多少?江苏省丰县人大常委会坚持"问后回头看"的形式,促进人大监督作用的发挥,并让二次满意度测评成为人大监督新常态,确保人大监督成果转化和整改落实,不断巩固和扩大测评实效。
疑问式
在新闻素材中提炼出一个或者几个读者和受众关心的问题,然后把这一个或几个问题以疑问句的方式放在导语的末尾(提问式导语是放在导语之首),以此引发读者和受众的关注和猜想 提问式导语是提问、作答,疑问式导语是只问不答,将其答案放在了下面的新闻主体部分。
如:50%的居民赞成养犬,50%的居民极力反对,双方都呼吁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如果立法,该站在哪一边呢?
修辞型
比喻式
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或相近之处,将一物类比为另一物, 使读者和受众对新闻事实更容易理解,有时还可以增强新闻事实的深刻性。
如:2019年6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议事厅,正在进行一场严肃的特殊"考试"。市人大常委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执法检查组召开联组会议,针对条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询问。
比拟式
把物当成人来写即拟人,把人当成物来写即拟物,也有把某一物当成另一物来写的情况。 增强导语的形象性、感染力,有时对于揭示新闻的主题和意义也更有表现力。
如:"这次修订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大修,未成年人保护法终于长出了'牙齿',在解决可操作性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日前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将于明年6月1日正式施行,从事了21年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难掩激动。
对偶式
就是一对短语或者句子、词组在字数上相等,在结构上也相同或相似,在词义上相近、相关或者相反,排列在一起醒目、整齐,富有诗词歌赋的文采,颇具生动性、形象性以及概括力、表达力、节奏感。
如:2018年10月30日,泰安市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开展首次专题询问,聚焦环保主题、履行监督职能,询问面对面、问题点对点。
排比式
把一组句式结构相同或相近、语句意思相关或相连、句子语气一致、整体气势递进的词语 子排列在一起。 能够突出消息中的重要之点,有效地增强导语的表达效果,形成一种"机关枪""连珠炮"式的气势和排山倒海、一泻千里般的气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如:部门预算编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预算批复是否与人代会批准的一致?项目支出是否科学、细化?为进一步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省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日前对省民政厅、省文化厅、省畜牧兽医局、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山东行政学院等五个部门进行了2017年部门预算备案审查。这是我省首次对省级部门预算进行备案审查。
引用式
在导语中引用诗句、格言、成语、名言、俗语、谚语、歇后语、名人名句等现成的话。 可以省略很多文字,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地表达、说明、阐释、揭示新闻的主题思想、内容意义、情感认识等,而且具有相当程度的权威性,还具有很强的带入感,同时也增加了文采表现力和生动性。
如:有句话叫: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分好走难走,对于住在城市社区里的人来说,路的质量既是社区的脸面,也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家住济南天桥区的申女士就特别关注这个问题。
在导语中引用文中人物的话语,在大范围上来说,也是一种"引用",而且这种"引用"在新闻实践中运用很多。这种"引用"符合新闻客观真实的根本原则,有增强导语的权威性、客观性、可读性、生动性,应该加以提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原文引用,一般应加上双引号,如果不是原文引用或引用大意,则不用加双引号。
如:在30日下午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联组会议上,李连宁委员指出,现在很多青年人不仅要取得高学历,还要去考各种各样的资格证,手上拿着一大把证,可就是找不到工作。
对比式
把具有明显差异、互相矛盾、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现象、场景、人物,或者某种事物、现象、场景、人物的不同侧面、不同阶段等,放在一起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照,从而加以比较和鉴别,给读者和受众带来十分强烈的冲击和深刻的印象,进而得出一种新的结论或判断。
如:走在东营市的胶州路上,记者看到来来往往的行人车辆畅通无阻,道路两旁的商店整洁有序,一切都显得亲切自然。可是在九个月前,这条短短500米的道路却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那时,道路两旁人行道上遍布着各式各样的摊位。商贩和购物的群众把人行道挤得水泄不通,想要通过此地的市民只能冒险到机动车道上去走,群众对此意见非常大。
设问式
就是"一问一答"或"自问自答"。 起到一种强调的作用,以吸引读者和受众的注意。 把消息中能够引人注目的元素提炼出来,形成一个问题以引发关注,随后就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使人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之感,形成小小的波澜起伏、曲径通幽,增强了导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设问式导语一般都是直接回答问题。
如:"巢湖路改造项目开工后,道路附属设施建设缓慢,存在反复开挖现象,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请问对此如何解释?今后该如何在其他项目上总结教训,杜绝此类现象发生?"去年7月份,在肥西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的全县道路建设和管理情况专题询问会上,面对人大代表周红瑛的现场发问,肥西县重点局局长张良利一下子紧张起来。"由于管道铺设涉及多个部门,在管道下埋时,没有协调好,造成重复开挖。"张良利向发问的代表解释说。
衬托式
用次要的事物、景物、人物、现象等来作为陪衬,使主要的更加凸显、更加鲜明。 陪衬分为两种:一种是正衬,作为陪衬的一方与突出的一方之间存在差异关系,用"美"衬托"更美",用"好"衬托"更好" 等 另一种是反衬,作为陪衬的一方与突出的一方之间存在正反关系,比如用"美"衬托"丑" 等。
如:今天是4月19号。记者随省人大环保世纪行检查团来到铁岭市昌图县进行执法检查。我现在在辽河三江口向您报道:今天天气格外晴朗,阳光明媚,万树穿上绿装,刚刚耕种完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可是,与这极不相称的是我身边滚滚流淌的东辽河水,水呈砖红色,让人看了心情特别沉。
双关式
利用汉语当中有的词、词组具有多音、多义的特点,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使字面上的意思与实际所指不同,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效果。双关的用法有两种:一种是语义双关,就利用词或者词组的多义,有意使句子具有双关的意义和效果;另一种是谐音双关,利用词或者词组的多音或同音,有意使句子具有双关的意义和效果。
如:按惯例,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男委员应穿正装——西服以示庄重,而昨日下午朱相远委员身着浅蓝色半袖衬衫就走进了全体会议厅。原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趁正审议节能法草案的"热度",将全体会议的空调温度也由24摄氏度调"热"至26摄氏度。这一温度变化,缘自朱相远委员在三天前提的建议。
借代式
通过某一物同另一物之间的相关性,来借此代彼、以小见大、以局部代表整体、以具象代替抽象、以特征代替本体,从而使语言表达产生化繁为简、具体形象的效果。导 这一手法在人大报道中也是经常使用的,比如"账本""红头文件""钱袋子"等称呼,都属于借代。
如:作为一名新任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小兵一直期待看到完整的"国家账本"。这位财政学专业背景的代表认为,提交全国人大代表审查的预算草案、财政资金支出的分配方向,应该与政府工作报告承诺要办的大事一脉相承。
11反语式
即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反语通常有两大类:一种是风趣反语,这种反语一般是正话反说,通常字面体现的是否定或者贬低,而实际上是表达肯定或表扬,显得诙谐、幽默、风趣、活跃;另一种是讽刺反语,这种反语一般是反话正说,字面体现的虽然是肯定、表扬,而实际上表达的却是否定、挖苦、嘲讽、贬低。
如:每年的朱总理记者招待会提问,轮到者都是幸运儿。但最后一个提问者都会被全场"嫉妒"的眼光注视。今年的最后一个幸运者是中国日报的记者,他问出的是有关保护消费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