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 6 章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儿科学第 6 章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要求: 掌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征性X线表现及重要治疗原则 熟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与胎粪吸入综合征、湿肺、感染性肺炎的鉴别要点
编辑于2023-08-05 00:04:48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要求
掌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征性X线表现及重要治疗原则 熟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与胎粪吸入综合征、湿肺、感染性肺炎的鉴别要点
概述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主要是因肺表面活性物质(PS) 缺乏所致;以生后不久(数小时)出现呼吸窘迫并进行性加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病理形态上有肺透明膜的形成,又称肺透明膜病(HMD)
多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PS成分与作用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 : 发育成熟的肺、肺泡表面存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 ,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 PS于胎龄18-20周开始产生,缓慢增加,35-36周达肺成熟水平。
PS成分与产生
PS的产生
磷脂酰胆碱(PC)/卵磷脂:胎龄18-20周开始产生,缓慢上升至35-36周达到肺成熟
磷脂酰甘油(PG):26-30周前浓度很低,其后与PC平行,36周达高峰。
鞘磷脂:含量恒定,只在28-30周有个小高峰。
PS的作用
降低其表面张力,防止呼气末肺泡萎陷,以保持功能残气量(FRC) , 维持肺顺应性,稳定肺泡内压和减少液体自毛细血管向肺泡渗出
病因
PS (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是RDS的根本原因
早产
PS生成少,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磷脂酰胆碱(PC)/卵磷脂:胎龄18-20周开始产生,缓慢上升至35-36周达到肺成熟
磷脂酰甘油(PG):26-30周前浓度很低,其后与PC平行,36周达高峰。
糖尿病母亲婴儿(IDM)
高血胰岛素抑制糖皮质激素,而糖皮质激素能刺激PS的合成分泌
择期剖宫产儿
缺乏宫缩,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应激反应弱,PS合成分泌减少同时肺液转运障碍,影响PS功能
其他
重度Rh溶血病:胰岛细胞代偿性增生,胰岛素分泌过多,抑制PS分泌
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肺呈暗红色,质韧,在水中下沉。光镜下见广泛的肺泡萎陷肺泡壁附一层嗜伊红的透明膜。
临床表现
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窘迫(一般6小时内)
症状:呼吸急促(>60次/min)、呼气性呻吟、鼻翼煽动、吸气性三凹征、青紫。严重时表现呼吸浅表、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发绀加重、四肢松弛。
体征:胸廓扁平,肺部呼吸音减弱,湿哕音恢复期易出现PDA
3天后病情将明显好转
症状
呼吸窘迫
呈进行性加重,呼吸频率>60次/分,伴鼻翼扇动和吸气性三凹征。严重者可出现不规则呼吸、呼吸暂停、呼吸衰竭。
呼气性呻吟
是本病的特点
是由于呼气时气流通过部分关闭的声门所致。呼气时部分关闭声门是患儿对肺泡萎陷的保护性反应,其作用是使呼出的气流缓慢排出,以保持一定的呼气末正压和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萎陷
青紫
因缺氧而导致中央性青紫,还原HGB>50g/L,一般供氧常不能改善症状。
肺部体征及全身情况
肺部听诊呼吸音降低,无肺部并发症时,湿哕音少见。由于严重缺氧,酸中.毒,患儿可出现反应迟钝,四肢肌张力低下,体温不升,心率由快变慢,心音由强变弱。肤色灰白或青灰。常有血压下降。
生后24-48小时病情最重,超过3天,则有自愈倾向。
未使用PS,出生后12小时才出现呼吸困难,一般不考虑本病。
并发肺炎、颅内出血者,病程明显延长。
动脉导管开放(PDA)
原因---恢复期肺顺应性改善,肺动脉压力下降;发生导管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分流量大时可出现心衰、肺水肿
症状---酸中毒,喂养困难,呼吸暂停。
体征---脉压差增大,水冲脉,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前区搏动增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收缩期或连续性杂音。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析
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pH值和动脉氧分压(PaO2)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碳酸氢根减少
其他
X线检查
X线分级
Ⅰ级:两肺野透亮度降低,可见均匀散在的细小颗粒、结节肺泡萎缩)或网状阴影(细支气管过度通气)
Ⅱ级:除Ⅰ级加重外,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延伸至肺野中外带。
Ⅲ级:肺野透亮度更加降低,呈磨玻璃样改变,心影及膈缘模糊。
Ⅳ级:整个肺野呈“白肺”,支气管充气征更加明显,似秃叶树枝。
超声检查
彩色Dopper超声有助于动脉导管开放的确定诊断;也有助于RDS与湿肺的鉴别
诊断
可根据 ①病史、临床特征;②胸部X线;③血气分析 来诊断
鉴别诊断
湿肺
多见足月儿,系肺淋巴或/和静脉吸收肺液功能暂时低下
生后出现呼吸增快,但吃奶佳、哭声响亮及反应好;重者也可有发绀、三凹征和呻吟等;
听诊呼吸音减低,可有湿啰音
胸片提示肺泡、间质、叶间胸膜积液为特征
一般2-3天后症状缓解消失
相同点
表现为呼吸增快、重者有青紫和呻吟
听诊呼吸音减低,可闻及湿啰音
不同点
为暂时性呼吸增快(一般2~3天症状缓解消失) ,多见于足月儿,为自限性疾病
多数吃奶佳、哭声响亮及反应好
X线胸片显示肺气肿、肺门纹理增粗和斑点状云雾影,常见毛发线(叶间积液)
B组链球菌肺炎
B组链球菌败血症所致的宫内感染性肺炎
母亲妊娠晚期有感染、羊膜早破或羊水有臭味史
临床及X线胸片表现与本病难以区别
感染证据:CRP、WBC、细菌培养。抗生素治疗有效
膈疝
阵发性呼吸急促及发绀
腹部凹陷,患侧胸部呼吸音减弱甚至消失,可闻及肠鸣音
X线胸片可见患侧胸部有充气的肠曲或胃泡影及肺不张,纵隔向对侧移位
治疗
一般治疗
保温、监测生命征
保温:置于自控式暖箱内或辐射式抢救台上,保持皮肤温度36.5℃
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气
保证液体和营养供应
第1天5%或10%葡萄糖液70~80ml/(kg.d) ,以后逐渐增加到120~150ml/ (kg·d),并补充电解质
病情好转后改为经口或鼻饲管喂养,热卡不足时辅以部分静脉营养
抗生素
根据肺内继发感染的病原菌(细菌培养和药敏)应用相应抗生素治疗
纠正酸中毒
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正压通气,纠正呼吸性酸中毒
保证通气的条件下,剩余碱(BE)负值>6时,需用碱性药
计算公式:5%碳酸氢钠ml数=-BE×体重×0.5
BE负值<6时,去除病因(改善循环、纠正低氧血症或贫血等)
氧疗和辅助通气
吸氧
指征:吸入空气时,PaO2<5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TcSO2) < 90%
方式:鼻导管、面罩、头罩吸氧
持续气道正压(CPAP) 或NIPPV
作用
呼气末增加气体存留,FRC增加,防止呼气时肺泡萎陷,提高氧合及减少肺内分流
指征
FiO2>0.3时,PaO2<50mmHg或TcSO2<90%
方法
鼻塞(常用)、面罩、鼻咽管或气管插管
初调参数
PEEP 4-6cmH2O <8-10cmH2O
适用于轻型RDS,早使用可避免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
参数调节幅度:压力为3~8cmH2O
CPAP 1~2cmH2O/次,最高可达8-10cmH2O,FiO2 0.05/次
维持血气
PaO2 50~80mmHg或TcSO2 90%~ 97%,PaCO2<60mmHg
撤离指征
FiO2<0.4及CPAP 2-3cmH2O时,PaO2 >60mmHg或TcSO2 >92%
常频机械通气(CMV)
指征
①FiO2=0.6时,PaO2<50mmHg或TcSO2<85% (紫绀型先心病除外)
②PaCO2> 60~ 70mmHg伴pH值<7.25
③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呼吸暂停
初调参数和参数调节幅度
一般情况下每次调节1或2个参数
高频震荡通气(HFV)
对CMV治疗失败的RDS患儿,可应用HFV
ECMO
对呼吸机治疗无效的病例有一定疗效
价格昂贵
人员设备要求高
*适宜呼吸机参数判定
临床,上以患儿口唇、皮肤无发绀,双侧胸廓适度起伏,双肺呼吸音清晰为宜
动脉血气结果是判断呼吸机参数是否适宜的金标准
*撤离指征
PIP<18~20cmH2O,PEEP=2-3cmH2O,频率≤10次/分,FiO2<0.4时,动脉血气正常,可转为CPAP ( CPAP=PEEP ) ,维持治疗1~4小时,血气正常即可撤离呼吸机
低出生体重儿可不经过CPAP而直接撤离呼吸机。
*机械通气并发症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原因:长时间上机引起继发性肺内感染,影响撤机。 常见致病菌:肺炎克雷伯、铜绿假单胞、肠杆菌、不动杆菌。
肺气漏(PAL) 原因:CMV压力过高。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 原因:上机时间长、 高浓度吸氧or感染。肺泡发育障碍及肺间质纤维化。
早产儿视网膜病(ROP) 原因:吸氧浓度过高,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失明。
其他:气道损伤、 心排量减少、PDA、IVH等
PS替代疗法
作用
改善肺顺应性,降低呼吸机参数
用法
一旦确诊尽早应用(生后24小时内) 气管内100-200mg/Kg.次 2~4次,间隔时间一般为6-12h
常用PS
Survanta(牛肺)、Exosurf(人工合成)、Curosurf (猪肺)
使用PS注意事项
气管插管深度适宜。气管插管深度:体重(Kg) +6(cm)
复苏囊加压or增加通气压力:避免堵塞气道,使尽量弥散
使用后及时下调通气压力:避免发生肺气漏
气管插管时间要快:插管时间过长易导致缺氧性脑损伤
关闭动脉导管
保守处理
保证足够的肺氧合
严格限制入液量
纠正贫血,维持血细胞比容>35%
维持适当的PEEP,减少心脏左向右分流
有体液潴留给予利尿剂
药物关闭
吲哚美辛
剂量:每次0.2mg/kg,首次用药后12、36小时再各用1次,0.1mg/kg,共3次
布洛芬
首剂10mg/kg,首次用药后24、48小时重复5mg/kg
手术治疗
若药物治疗后PDA仍不能关闭,并严重影响心肺功能时应行手术结扎
预防
预防早产
加强高危妊娠和分娩的监护及治疗
对欲行剖宫产或提前分娩者,判定胎儿大小和胎肺成熟度。
促进胎肺成熟
对孕24~34周需提前分娩或有早产迹象的胎儿,出生48小时前给孕母肌注地塞米松或倍他米松。
预防应用PS
胎龄<28~30周的早产儿,对有气管插管者于生后30分钟内应用;若条件不允许争取24小时内应用。
思考题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性X线表现 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