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上语文古文及古诗
八上语文古文及古诗的思维导图,如山水古文主旨:1.对祖国河山/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2.归隐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的厌恶。
编辑于2023-08-05 15:04:10 江苏省八上语文古文及古诗
古 文 复 习
《三峡》
字词:
①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②襄:冲上,漫上 ③漱:往下冲刷 ④属引:接连不断 ⑤引:延长
翻译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的地方,两岸的山连绵不断,没有空缺的地方
在三峡七百里的路途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春天或冬天的时候,则是白色的急流回旋着,绿色的潭水倒影着山的影子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的山色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的猿猴在高处放声长啸,接连不断实在是凄惨,在空荡的山谷中回响,久久不能停止
(两岸)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常见的山水特点:
三峡
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
巫山
高、奇、秀
山水古文主旨:
1.对祖国河山/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2.归隐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的厌恶
《短文二则》
字词
暂无
翻译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即将消散,猿鸣和鸟叫声此起彼伏。傍晚太阳将要落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跃出水面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猴、鸟雀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像积水一般澄澈空明,水中水藻和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庭院里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澄清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与朱元思书》
字词
①从:随着 ②甚:超过 ③戾:至,到达 ④横柯:横斜的树枝
《孟子三章》
1.字词:
①亲戚畔之:同“叛”,背叛 ②父命之:教导、训诲 ③必敬必戒:谨慎 ④戒之曰:告诫 ⑤与民由之:遵从 ⑦以顺为正:准则,标准 ⑧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⑨衡于虑:同“横”,梗塞、不顺 ⑩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①①征于色:征验,表现 ①②而后喻:了解,明白 ①③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①④敌国:匹敌,相当
2.翻译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如果能够实现志向,就和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如果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走自己的路。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改变,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要将重大的责任降临到这样的人身上,一定先使他的心志劳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本没有的才能。
《愚公移山》
1.字词
①寒暑易节:更替 ②甚矣:严重 ③山之一毛:指草木 ④不若:比不上 ⑤一厝朔东:放置、安放 ⑥陇断:同“垄”,高地
2.翻译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翻译: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翻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翻译: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周亚夫军细柳》
1.字词
①已而:不久 ②之细柳军:到,往 ③被甲:同“披”,穿着 ④彀弓弩:张开 ⑤天子先驱至:先行引导的人员 ⑥居无何:过了不久 ⑦改容式车:同“轼”,车前横木,这里指扶轼 ⑧持兵揖:拱手行礼 ⑨曩者:先前
2.翻译
①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不久后,(皇帝)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张开弓弩,把弓拉满。
②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皇上被感动了,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俯身扶着横木,表示敬意。
③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先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领完全可以被偷袭和俘虏。
古 诗 复 习
《野望》
1.字词解释
皋、薄暮、徙倚、采薇
2.标题——望
表层:眺望景色 深层:内心期望——受赏识、受重用
3.画面:生动的翻译+概括
颔联
萧瑟静谧的山林秋晚图
颈联
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图
4.赏析:手法+分析+情感
△动静结合
5.主旨:翻译+手法+情感
尾联
①孤独无依 ②隐逸之志
《黄鹤楼》
1.字词解释
悠悠、历历、萋萋、晴川
2.词语含义:
空余——只、只有,重在写景 空悠悠——空荡荡,重在抒情
3.画面:颈联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4.赏析:尾联△景与情的关系(翻译/串讲)
①描绘了……画面 ②抒发了……情感以景结情 ③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主旨:情境式提问
①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 ②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
1.易错字
延、蓬、萧、候
2.词语含义
①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③长河——指黄河
3.颔联(征蓬)
“蓬草”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4.颈联
画面:
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直插云霄。苍茫暮霭中,滔滔河水绵延千里,一轮红日在荒漠的地平线处缓缓下沉。
语言(苍凉雄浑、壮阔温暖)
“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 “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
表现手法:寓情于景
刻画出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渡荆门送别》
1.易错字
生、怜
2.字词解释
①从:往 ②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 ③月下飞天镜: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④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⑤怜:喜爱
3.标题——送别(思乡之情)
表面上: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诗人远行 实际上: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4.颔联(随、入)
“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的画面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形象生动地写出江水的博大气 势,流露出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
《钱塘湖春行》
1.易错字
贾、莺、啄
2.字词解释
①初:刚刚 ②暖树:向阳的树
2.颔联(争、早莺&暖树、谁家&新燕)
“争”生动地写出西湖早春黄莺争抢向阳的树的活跃热闹景象,表现了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
“几处”照应“早莺”,“谁家”修饰“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写出了西湖初春季节的特点
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蓬勃的春意,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3.颈联
“乱”“浅”的妙处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乱”字形象的描绘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浅”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表达诗人对早春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庭中有奇树》
1.易错字
滋、遗、馨
2.字词解释
①滋:繁盛 ②遗:给予,馈赠 ③盈:充满 ④致:送达
3.颔联
“盈”的意思是充满,这里是说花的香气沾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
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
表现出主人公对远方丈夫深深的思念
思想感情
写春天女子折树枝上最美的花朵,想给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表现了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龟虽寿》
1.易错字
竟、腾、骥、枥、烈
2.字词解释
①竟:终结,这里指死去 ②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③盈缩: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 ④怡:愉快。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一匹上了年纪的骏马虽然形老体衰,伏在槽枥之间,但胸中依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生动地写出诗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仍有志干一番事业的想法,体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赠从弟》
1.易错字
罹
2.字词解释
①亭亭:挺拔的样子 ②一何:多么 ③罹:遭受
3.首联
高山之巅,松树高耸挺立,枝干遒劲,绿荫凝碧。山风呼啸而来,卷起沙石无数,松树却岿然屹立
“冰霜”“瑟瑟谷中风”这些景物突出了松柏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
4.全文
本诗运用象征/托物言志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明人要像松柏一样保持高洁的本性,希望堂弟做一个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的人。
《梁甫行》
1.易错字:
剧、象、萧
2.字词解释
①剧:艰难 ②妻子:妻子儿女 ③宇:房屋
3.尾联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
环境描写
衬托出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海边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4.表现手法&情感
白描,描写海边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海边农村残破荒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饮酒(其五)》
1.易错字:
喧、辨
2.字词解释
①结庐:建造房舍 ②尔:如此,这样 ③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④日夕:傍晚
3.飞鸟相与还——景&情
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
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
4.颈联——见
“见”字把诗人悠然自得的视线无意中与南山相接的情状传神地表现出来,将诗人醉心于南山,怡然自得的悠然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春望》
1.易错字:
溅、烽、搔、簪
2.字词解释
①城:指长安城 ②浑:简直 ③胜:能够承受、经得起
3.标题——望
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
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
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
4.颔联——景&情
情景(手法)
①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以乐景衬哀情)
②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眼泪;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移情于物、拟人)
情感:忧伤国事、恨别家人之悲。
5.家书抵万金
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6.尾联——画面&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雁门太守行》
1.易错字:
摧、鳞、携
2.首联——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手法,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3.颔联——角度
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色的血迹,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4.典故——作用
①“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现将士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豪情。②“黄金台”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求天下奇才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现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精神。
《赤壁》
1.易错字:
戟、郎
2.写法(特点)
咏史诗,借史实抒情
3.折戟沉沙铁未销
①借“折戟”叹指当年的赤壁之战
②借“沉沙”叹指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朝昏庸
③借“铁未销”叹指英雄壮心不已,期望大展身手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以小见大,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借题发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
《渔家傲》
1.易错字:
殷、嗟、谩、蓬
2.字词解释
①殷勤:情意恳切 ②报:回答 ③谩:同“漫”,空、徒然 ④嗟:叹息
3.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二字化静为动,既形象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传神地写出了词人气魄的昂扬飞动,又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
4.下阙——化用
②“路长嗟日暮”化用《离骚》诗意,“路长”谓人生之路漫长修远。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②“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词人以记梦的特殊方式,抒发心中抑郁不平之气,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
《浣溪沙》
1.易错字:
燕归来、徘徊
2.感情
对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意象
“落花”——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
4.小园香径独徘徊——赏析
答:直抒胸臆,抒发寂寞和忧伤之情。“独”字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徘徊”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采桑子》
1.易错字:
棹、逶迤、笙、琉璃、涟漪、禽
2.全诗
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下阙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3.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悠然自得闲适之意
《相见欢》
1.易错字:
簪缨、倩
2.字词解释
①簪缨:代指达官显贵 ②倩:请人代自己做
3.全诗
“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
词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4.“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夸张的手法,词人纵目远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长江也在夕阳下流去,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刻画出眼前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
5.“簪缨”——代指&情感
“簪缨”用了借代修辞手法,代指达官贵人。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以及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难以收复的担忧之情。
《如梦令》
1.易错字:
藕、鸥鹭
2.语言特点
用词简练,平常的口语一般,娓娓道来;朴素平易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纯净之美;但却画面感很强,意境悠远,极富生活气息。
3.情感变化
尽兴游玩的欢愉→误入藕花深处的些许“惊恐”→“鸥鹭”惊起的豁然开朗
八上语文古文及古诗
古 文 复 习
《三峡》
字词:
①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②襄:冲上,漫上 ③漱:往下冲刷 ④属引:接连不断 ⑤引:延长
翻译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的地方,两岸的山连绵不断,没有空缺的地方
在三峡七百里的路途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春天或冬天的时候,则是白色的急流回旋着,绿色的潭水倒影着山的影子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的山色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的猿猴在高处放声长啸,接连不断实在是凄惨,在空荡的山谷中回响,久久不能停止
(两岸)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常见的山水特点:
三峡
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
巫山
高、奇、秀
山水古文主旨:
1.对祖国河山/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2.归隐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的厌恶
《短文二则》
字词
暂无
翻译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即将消散,猿鸣和鸟叫声此起彼伏。傍晚太阳将要落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跃出水面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猴、鸟雀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像积水一般澄澈空明,水中水藻和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庭院里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澄清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与朱元思书》
字词
①从:随着 ②甚:超过 ③戾:至,到达 ④横柯:横斜的树枝
《孟子三章》
1.字词:
①亲戚畔之:同“叛”,背叛 ②父命之:教导、训诲 ③必敬必戒:谨慎 ④戒之曰:告诫 ⑤与民由之:遵从 ⑦以顺为正:准则,标准 ⑧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⑨衡于虑:同“横”,梗塞、不顺 ⑩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①①征于色:征验,表现 ①②而后喻:了解,明白 ①③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①④敌国:匹敌,相当
2.翻译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如果能够实现志向,就和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如果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走自己的路。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改变,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要将重大的责任降临到这样的人身上,一定先使他的心志劳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本没有的才能。
《愚公移山》
1.字词
①寒暑易节:更替 ②甚矣:严重 ③山之一毛:指草木 ④不若:比不上 ⑤一厝朔东:放置、安放 ⑥陇断:同“垄”,高地
2.翻译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翻译: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翻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翻译: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周亚夫军细柳》
1.字词
①已而:不久 ②之细柳军:到,往 ③被甲:同“披”,穿着 ④彀弓弩:张开 ⑤天子先驱至:先行引导的人员 ⑥居无何:过了不久 ⑦改容式车:同“轼”,车前横木,这里指扶轼 ⑧持兵揖:拱手行礼 ⑨曩者:先前
2.翻译
①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不久后,(皇帝)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张开弓弩,把弓拉满。
②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皇上被感动了,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俯身扶着横木,表示敬意。
③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先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领完全可以被偷袭和俘虏。
古 诗 复 习
《野望》
1.字词解释
皋、薄暮、徙倚、采薇
2.标题——望
表层:眺望景色 深层:内心期望——受赏识、受重用
3.画面:生动的翻译+概括
颔联
萧瑟静谧的山林秋晚图
颈联
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图
4.赏析:手法+分析+情感
△动静结合
5.主旨:翻译+手法+情感
尾联
①孤独无依 ②隐逸之志
《黄鹤楼》
1.字词解释
悠悠、历历、萋萋、晴川
2.词语含义:
空余——只、只有,重在写景 空悠悠——空荡荡,重在抒情
3.画面:颈联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4.赏析:尾联△景与情的关系(翻译/串讲)
①描绘了……画面 ②抒发了……情感以景结情 ③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主旨:情境式提问
①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 ②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
1.易错字
延、蓬、萧、候
2.词语含义
①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③长河——指黄河
3.颔联(征蓬)
“蓬草”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4.颈联
画面:
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直插云霄。苍茫暮霭中,滔滔河水绵延千里,一轮红日在荒漠的地平线处缓缓下沉。
语言(苍凉雄浑、壮阔温暖)
“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 “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
表现手法:寓情于景
刻画出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渡荆门送别》
1.易错字
生、怜
2.字词解释
①从:往 ②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 ③月下飞天镜: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④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⑤怜:喜爱
3.标题——送别(思乡之情)
表面上: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诗人远行 实际上: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4.颔联(随、入)
“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的画面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形象生动地写出江水的博大气 势,流露出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
《钱塘湖春行》
1.易错字
贾、莺、啄
2.字词解释
①初:刚刚 ②暖树:向阳的树
2.颔联(争、早莺&暖树、谁家&新燕)
“争”生动地写出西湖早春黄莺争抢向阳的树的活跃热闹景象,表现了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
“几处”照应“早莺”,“谁家”修饰“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写出了西湖初春季节的特点
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蓬勃的春意,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3.颈联
“乱”“浅”的妙处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乱”字形象的描绘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浅”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表达诗人对早春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庭中有奇树》
1.易错字
滋、遗、馨
2.字词解释
①滋:繁盛 ②遗:给予,馈赠 ③盈:充满 ④致:送达
3.颔联
“盈”的意思是充满,这里是说花的香气沾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
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
表现出主人公对远方丈夫深深的思念
思想感情
写春天女子折树枝上最美的花朵,想给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表现了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龟虽寿》
1.易错字
竟、腾、骥、枥、烈
2.字词解释
①竟:终结,这里指死去 ②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③盈缩: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 ④怡:愉快。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一匹上了年纪的骏马虽然形老体衰,伏在槽枥之间,但胸中依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生动地写出诗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仍有志干一番事业的想法,体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赠从弟》
1.易错字
罹
2.字词解释
①亭亭:挺拔的样子 ②一何:多么 ③罹:遭受
3.首联
高山之巅,松树高耸挺立,枝干遒劲,绿荫凝碧。山风呼啸而来,卷起沙石无数,松树却岿然屹立
“冰霜”“瑟瑟谷中风”这些景物突出了松柏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
4.全文
本诗运用象征/托物言志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明人要像松柏一样保持高洁的本性,希望堂弟做一个像松柏一样坚强不屈的人。
《梁甫行》
1.易错字:
剧、象、萧
2.字词解释
①剧:艰难 ②妻子:妻子儿女 ③宇:房屋
3.尾联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
环境描写
衬托出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海边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4.表现手法&情感
白描,描写海边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海边农村残破荒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饮酒(其五)》
1.易错字:
喧、辨
2.字词解释
①结庐:建造房舍 ②尔:如此,这样 ③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④日夕:傍晚
3.飞鸟相与还——景&情
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
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
4.颈联——见
“见”字把诗人悠然自得的视线无意中与南山相接的情状传神地表现出来,将诗人醉心于南山,怡然自得的悠然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春望》
1.易错字:
溅、烽、搔、簪
2.字词解释
①城:指长安城 ②浑:简直 ③胜:能够承受、经得起
3.标题——望
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
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
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
4.颔联——景&情
情景(手法)
①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以乐景衬哀情)
②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眼泪;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移情于物、拟人)
情感:忧伤国事、恨别家人之悲。
5.家书抵万金
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6.尾联——画面&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雁门太守行》
1.易错字:
摧、鳞、携
2.首联——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手法,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3.颔联——角度
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色的血迹,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4.典故——作用
①“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现将士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豪情。②“黄金台”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求天下奇才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现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精神。
《赤壁》
1.易错字:
戟、郎
2.写法(特点)
咏史诗,借史实抒情
3.折戟沉沙铁未销
①借“折戟”叹指当年的赤壁之战
②借“沉沙”叹指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朝昏庸
③借“铁未销”叹指英雄壮心不已,期望大展身手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以小见大,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借题发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
《渔家傲》
1.易错字:
殷、嗟、谩、蓬
2.字词解释
①殷勤:情意恳切 ②报:回答 ③谩:同“漫”,空、徒然 ④嗟:叹息
3.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二字化静为动,既形象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传神地写出了词人气魄的昂扬飞动,又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
4.下阙——化用
②“路长嗟日暮”化用《离骚》诗意,“路长”谓人生之路漫长修远。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所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②“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词人以记梦的特殊方式,抒发心中抑郁不平之气,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
《浣溪沙》
1.易错字:
燕归来、徘徊
2.感情
对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意象
“落花”——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
4.小园香径独徘徊——赏析
答:直抒胸臆,抒发寂寞和忧伤之情。“独”字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徘徊”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采桑子》
1.易错字:
棹、逶迤、笙、琉璃、涟漪、禽
2.全诗
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下阙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3.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悠然自得闲适之意
《相见欢》
1.易错字:
簪缨、倩
2.字词解释
①簪缨:代指达官显贵 ②倩:请人代自己做
3.全诗
“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
词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4.“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夸张的手法,词人纵目远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长江也在夕阳下流去,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刻画出眼前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
5.“簪缨”——代指&情感
“簪缨”用了借代修辞手法,代指达官贵人。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以及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难以收复的担忧之情。
《如梦令》
1.易错字:
藕、鸥鹭
2.语言特点
用词简练,平常的口语一般,娓娓道来;朴素平易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纯净之美;但却画面感很强,意境悠远,极富生活气息。
3.情感变化
尽兴游玩的欢愉→误入藕花深处的些许“惊恐”→“鸥鹭”惊起的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