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 七下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历史 七下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思维导图,隋统一南北方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政治 七下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的思维导图,整理了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保障生活、法律为我们护航、我们与法律同行的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
隋的统一
隋朝建立
时间: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即杨坚)
都城:长安(今西安)
隋统一南北方
时间:589年
事件:隋灭陈朝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开通大运河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人物:隋炀帝
时间:605年
布局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全长2700多千米
从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影响
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
消极:为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沉重的徭役负担,是隋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Ⅰ.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上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使有才学的的人能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Ⅱ.科举制成为历超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隋的统一与发展
隋的灭亡
时间:618年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唐朝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建立
人物:李渊
都城:长安
唐太宗李世民
治国策略
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政治上)
用人:任人唯贤:房谋杜断 从善如流:魏征(政治上)
科考:完善科举制,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科目(政治上)
司法:制定法律,减省刑法(政治上)
吏治: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政治上)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
地位: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治国措施
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制度;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开创武举
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成效: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重用贤能:姚崇和宋璟
厉行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政治);发展经济,改革税制(经济);注重文教,编修经籍(文化)
表现
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盛唐气象
经济的繁荣
农业
曲辕犁(回转省力,适用于精耕细作)
筒车(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手工业
蜀锦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唐三彩
商业
海外贸易开始发展,设市舶司管理
长安城是当时国际性大都市
民族交往与交融
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方式:①战争 ②和亲 ③册封 ④设置行政管理机构
开放的社会风气
昂扬进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社会风气兼容并包,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多彩的文学艺术
文学: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e.g.李白 "诗仙" 杜甫 "诗圣"诗"诗史" 白居易"诗魔"
书法:颜真卿端庄劲美,雄浑敦厚;柳公权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绘画:阎立本《步辇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对外交往:双向性,平等性)
遣唐使&鉴真东渡
遣唐使
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影响: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
概况:经6次东渡,于754年抵达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等,修建唐招提寺
评价: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唐与新罗的关系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玄奘西行
时间:贞观初年
贡献
玄奘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安史之乱"
时间:755年发动,763年平定
人物: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
原因
唐太宗追求享乐,任人为亲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灭亡
时间:907年
人物:朱温
事件:建立后梁政权
五代十国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起草)
门下省(审核)
尚书省(执行)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