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人教版八下第二单元提纲
历史人教版八下第二单元提纲的思维导图,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了根本好转,国内工业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
关于晁盖的章节纲要思维导图,晁盖:爱才敬才,勇猛果敢、豪放不羁、仁义侠义、忠勇信义,欢迎大家学习。
柴进的章节思维导图,如第五十一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朱仝见小衙被李逵杀死,便要杀他,一直追到柴进庄内,柴进得知此事,劝开了两人,但朱仝不愿上梁山,除非杀死李逵。
李逵的章节思维导图,如第三十八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跳:李逵与宋江相会,找宋江借了十两银子去赌,赌输了反倒把银子抢回来,还好宋江及时制止,换了众人银子,后来为了吃鱼,和张顺打了起来,张顺把船撑到江心,让李逵吃了几口水,幸亏宋江和戴宗救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八下第二单元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了根本好转,国内工业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
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主要成就
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
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时间地点:1954年在北京召开
会议内容
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宪法意义: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选举产生了国家领导人。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历史条件
中央人民政府及全国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相继建立,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创举: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改造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完成时间:1956年底,基本完成
局限: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土地改革和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异同
不同
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消灭地主阶级,土地的所有权归农民个体所有,性质仍是私有制
农业生产合作化: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的所有权变为集体所有,性质变为公有制
相同:都涉及土地所有权变化,在各自所处历史形式下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中共八大
时间:1956年
地点:北京
内容: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地工业国
意义:中国开始全面地大规模地社会主义建设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时间:1958年
内容: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评价: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背景:1958年提出的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危害: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调整国民经济
时间:1961-1965年
措施
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与1961年初开始实施
1962年,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会议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济教训,对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成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教训总结
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正确认识基本国情,要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路线
要维护好群众利益,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等
文化大革命
原因: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最大的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遭迫害致死
两个反革命集团
1971年“9.13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建设成就
成就
钢铁: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石油: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
新兴工业:电子、原子能、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交通方面: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科技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成就
区分农业生产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业生产合作化:按自愿互利的原则,将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即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的自留地、果树等,被公社收归为公有,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发展
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理解和认识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也得到锻炼
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挫折和失误,给国家带来了损失,我们从挫折中吸取教训,认识到发展经济要符合国情,遵循客观规律,这为以后的发展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