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笔记,包括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三部分内容,需要的自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第三章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下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概括性
间接性
改组性
一、儿童思维发展一般特点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 的具体运筹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
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
前运算阶段2-6、7岁
符号功能,心里符号(表象)来思维,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补:皮亚杰守恒实验
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转换化)开始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思维活动超出具体的、感知的事物,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凭借推理、归纳来解决抽象事物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要依靠具体形象(表象)的支持。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这一基本特征,在儿童掌握概念、应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对事物理解的各个思维环节上都有所表现。
二、概念的掌握
水平
抽象概括的水平制约着掌握概念的水平
直观到典型
典型到具体
具体到抽象
对事物下定义反映概念掌握的水平
功用性定义
定义只能指出事物的种类
定义指出来了事物种属关系
科学的定义
一般形式42页
发展趋势42页
发展
影响儿童概念发展的一些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儿童的概念
三、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小学儿童判断的发展
课本43页
小学儿童推理的发展
直接和间接推理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四、理解的发展
理解首先要以一定的知识系统、表象和概念为前提
在教学中儿童理解力的发展
小学生对不同教材的理解的发展
课本47页
1.对寓言、比喻词的理解 2.对作品中人物行为动机的理解 3.对因果关系的理解 4.对矛盾关系的理解
五、儿童思维品质的分析
(一)思维的独立性 指自己善于揭示问题的关键,自己去寻求解答问题的方法,自己去作出问题的答案,而不过多地依赖别人的提示,和借用或套用现存的答案。
(二)思维的批判性 指善于评价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善于检查自己提出的论点,不把初步的看法当作最后的定论。
(三)思维的广阔性 指善于抓住问题中的各方面,全面地来考虑问题,同时还要联系到问题领域更广泛的有关方面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思维的深刻性 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出关键,善于揭露现象的原因,善于看到事实的依据,善于理解事物的意义,和善于预见事件遥远的后果。
(五)思维的灵活性 是指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摆脱偏见和成见,不拘泥于“老一套”解决的方法,而善于发现问题的新情况和其中的变动,从而相应采川新的解决方法。
(六)思维的敏捷性 指在面临需要迅速作决断的问题时,能够动员全部智力,及时而正确地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一、小学是儿童创造力发展的新阶段
第一,从这一时期起,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开始正规而系统的学习,学习逐步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
第二,小学阶段是儿童逐步掌握书面言语和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第三,小学阶段,儿童要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
第四,小学阶段的儿童与学前期比较,想象力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第五,在创造性思维方面,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研究发现,儿童期创造性思维的一般发展进程为:
1)一、二年级直线上升; (2)三、四年级出现低谷; (3)五、六年级再次上升。
二、小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与创造发明
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技巧
霍尔曼总结了创造型教师的教学技巧,列举了有利于培养儿童创造力的12种方法P53页
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基本要求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鼓励儿童创造性学习,发挥儿童的主动性
通过实际活动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尊重儿童的个性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创造力补充:
创造力的特征: 敏感性 流畅性 灵活性 独创性 再定义性 洞察性
创造力的两个主要成分 A.创造性想象 B.创造性思维 发散思维的特征: 流畅性:点子多多 变通性: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独特性:跳出常规,挑战规则 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