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理绪论学习笔记
这是一篇关于病理绪论及第一章适应的思维导图,内容涵盖了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病理学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需要的收藏下图吧!
编辑于2021-07-22 16:43:03绪论
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pathology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任务
应用各种科学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病因学,etiology)和发病机制(pathogenesis)以及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功能、形态结构的改变(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s)及其与临床表现的联系(临床病理联系,clinic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阐明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依据。
内容
一种分法
病理学总论(普通病理学,General pathology)讲述各种疾病的共同的基本病变,即共性。
病理学各论(系统病理学,systematic pathology)讲述各系统疾病及传染病、寄生虫病学的具体特点,即个性
一种分法
病理解剖学(pathologic anatomy or anatomical pathology)现称病理学,侧重从形态学的角度观察和研究疾病。
病理生理学(pathologic physiology or patho-physiology)侧重从机能和代谢方面研究疾病
病理学在教、医、研中的地位
pathology is the foundation of medical science and practice
pathology is a discipline bridging clinical pracitice and basic science.
在临床医疗中,病理诊断是诊断疾病的最可靠的方法,有“金标准”(gold standard)之称。最后诊断(final diagnosis),(doctor's doctor)
在医学科学研究中,病理学是重要的支撑点,各种临床科研均需正确的病理诊断为依据。病理学本身的科研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病理学的发展推动着医学的发展。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病理学可分为
人体病理学(临床病理学,clinical pathology)
尸体剖检(autopsy)简称尸检,是病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尸检作用在于:
(1)明确病变,分清主次,确定诊断,查明死因;
(2)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和新发生的疾病,为卫生防疫部门提供依据(如SARS);积累资料,以供科学研究;收集标本,以供教学需要。
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穿刺和摘除等方法,以诊断或/和治疗为目的,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活检的意义
及时、准确作出病理诊断;冷冻切片快速诊断(20分钟内),协助临床选择手术方案;
有利于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如免疫组化、电镜和组织培养。
外科病理学或称诊断病理学,即在活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病理学分支。
细胞学检查(cytological examination)即脱落细胞学检查,采集病变处的细胞涂片染色后,镜检进行诊断,如女性生殖道、口腔、食管等处脱落细胞、体液及排泄物(如痰)中的细胞。
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所吸取细胞(如前列腺、胰腺、乳腺、甲状腺等)。
实验病理学(experimental pathology,以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
运用动物实验方法,可在适当动物身上复制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即动物模型(animal model)。通过它,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药物疗效等,如慢支模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各种肿瘤模型(大鼠肝癌、肺癌)等。
其优点在于
条件可控
动态观察
组织和细胞培养(Tissue and cell culture)
将某种组织或细胞用适当培养基在体外培养以观察病变发生发展。如肿瘤生长、细胞癌变(恶性转化)、病毒复制等。近年建立多种肿瘤细胞系或细胞株。
优点:周期短,见效快,节省费用。
(三)病理学的形态观察方法和新技术(Techniques of pathology)
大体观察(Gross observation)
运用肉眼或放大镜对病理标本进行观察。观察病变性状(大小、形状、色泽、表面和切面状态),并作记录,取材以备镜检。
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Histological and cytological observation)
病变部位取材,切片(或涂片)、染色(HE)在光镜下观察病变作出诊断。
超微结构观察(Ultrastructural observation)
电镜技术在研究中、在病理诊断中均显示重要作用。如心内膜心肌活检以诊断心肌病、肾活检以诊断肾炎,又如小细胞性恶性肿瘤的诊断EM均具重要作用。
图像分析术(Image analysis)
图像分析术可用于定量分析。如肿瘤病理,它可用于核形态参数测定,如核直径、周长面积、体积和形状因子等,用以进行肿瘤组织的分级、预后判断等,也可用于DMA倍体测定,显色反应(如免疫组化)的定量等。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
测定细胞内DNA含量和倍体数;肿瘤组织细胞周期 S+G2/M期的细胞占所有细胞的比例(生长分数)。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分子生物学技术(Molecular biological technique) 病理学中常用的有核酸分子杂交,特别是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聚合酶链 反应(PCR);DNA测序等。
最近发展起来的基因芯片(Genechip)和组织芯片(Tissuechip),可一次性地测出大量的基因及其表达的改变。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适应:
概念
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因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利于存活的生物学状态,称为适应(adaptation)。
萎缩(atrophy)
定义
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其本质是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
病理改变
1、肉眼观察:
萎缩的组织、器官体积常均匀性缩小,重量减轻,质地硬韧、色泽加深
2、光镜观察
(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
(2)萎缩细胞胞质内常有脂褐素增多;
(3)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增生。
3、电镜观察
萎缩细胞的细胞器减少,自噬泡增多。
分类
1、生理性萎缩
正常人体的某些组织、器官随年龄增长而自然地发生退化和萎缩。
2、病理性萎缩
(1)定义:病理因素促成的萎缩
(2)原因和分类
1)营养不良性萎缩
A: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常因动脉供血长期不足引起
B: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常因慢性消耗性疾病或长期营养缺乏所致。
2)压迫性萎缩
大脑压迫性萎缩脑积水和肾压迫性萎缩
3)失用性萎缩
4)去神经性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
6) 炎症性萎缩
(四)影响与结局
1、影响:发生萎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降低。
2、结局
(1)萎缩较轻,去除原因后,其结构,功能、代谢可恢复正常。
(2)实质细胞数量减少过多,即使去除原因,亦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五)小结
萎缩是常见的适应性反应,根据发生原因将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都能使受累组织和器官功能降低,及时去除病因,可望恢复正常。
肥大(hypertrophy)
(一)定义: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
(二)病理改变
1、肉眼观察:肥大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2、光镜观察
(1)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2)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减少,血管受压。
3、电镜观察:肥大的心肌细胞内细胞器及细胞内物质含量增多。
(三)分类
1、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时的心脏
2、内分泌性肥大:如雌激素作用下的乳腺
(四)影响:肥大的组织、器官功能增强
(五)小结:一定程度的肥大对机体有利,过度肥大则有害。
增生(hyperplasia)
(一)定义: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
(二)增生的原因
1、激素:如前列腺增生。
2、生长因子:如再生性增生。
3、代偿:如缺碘所致的甲状腺增生。
(三)分类
1、弥漫性
2、局灶性
(四)小结:多数增生受机体调控,原因去除,增长停止。
化生(metaplasia)
(一)定义: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1、是由一种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向另一方向分化而成的(与调控分化的基因重新编程有关)。2、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
(二)化生的常见类型
1、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子宫颈
2、肠上皮化生:发生于胃粘膜。
3、骨组织化生:多见于间叶组织、纤维组织。
(三)化生的意义
1、有利于强化局部抗御环境因子刺激的能力。
2、常削弱原组织本身功能。
3、上皮化生可癌变。
(四)小结:化生是一种对机体不利的适应性反应,应尽量消除引起化生的原因。
适应和损伤性变化都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