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生基础知识-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上-7
内科学第一章呼吸系统(上) 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最新对我国部分城市及农村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原因的统计数据,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占第四位(13.1%),在农村占第三位(16.4%)。 本篇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为主,包括分类、病原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等核心考点。
【内科学】第五篇-血液系统疾病 血液系统主要包括血液、骨髓、脾、胸腺、淋巴结及广泛分布的淋巴组织。出生后骨髓造血持续终生,小儿全身骨髓均具有造血功能,成人的骨髓造血组织主要分布在扁平骨、椎骨和管状骨的干骺端。 本节讲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包括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评估、治疗等内容
【内科学】第五篇-血液系统疾病 血液系统主要包括血液、骨髓、脾、胸腺、淋巴结及广泛分布的淋巴组织。出生后骨髓造血持续终生,小儿全身骨髓均具有造血功能,成人的骨髓造血组织主要分布在扁平骨、椎骨和管状骨的干骺端。 本节讲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包括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等内容
【内科学】第五篇-血液系统疾病 血液系统主要包括血液、骨髓、脾、胸腺、淋巴结及广泛分布的淋巴组织。出生后骨髓造血持续终生,小儿全身骨髓均具有造血功能,成人的骨髓造血组织主要分布在扁平骨、椎骨和管状骨的干骺端。 本节讲述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包括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评估、治疗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医学生基础知识【内科学】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典型的病理变化
充血期
早期,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红色肝变期
有较多的红细胞渗出,病变部位的肺组织色红而饱满
灰色肝变期
有大量白细胞和吞噬细胞积聚,病变部位的肺组织灰白而充实
消散期
炎症逐渐消散,肺泡内重新充气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炎(pneumonia)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的急性炎症,可由多种原因(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放射线、化学及过敏因素等)引起。
本章重点介绍临床常见的肺炎球菌肺炎。 肺炎球菌肺炎(pneumococcal pneumonia)是由肺炎球菌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为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征为突然发病,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呼吸困难和肺实变体征。本病多发生于寒冬或早春,常见于青壮年。近年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其起病方式及临床症状均不典型。
分类
按照解剖分类
大叶性(肺泡性)
小叶性(支气管性)
间质性肺炎
按照病因分类
感染性肺炎
理化性肺炎
变态反应性肺炎
按照患病环境分类
社区获得性肺炎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
病原学
肺炎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常成对或成链排列,菌体外有荚膜,荚膜多糖具有特异抗原性和致病力,根据其抗原性不同,可分为90个血清型。成人致病菌多属1~9型及12型,以第3型毒力最强。肺炎球菌在干燥痰中能存活数月。但阳光直射1小时,或加热至52℃10分钟,即可杀灭,对石炭酸等消毒剂亦甚敏感。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肺炎球菌是寄居在口腔及鼻咽部的一种正常菌群,其带菌率常随年龄、季节及免疫状态的变化而有差异。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或有毒力的肺炎球菌入侵人体而致病。
发病机制
上呼吸道感染、吸入麻醉、受寒、疲劳、醉酒等,使呼吸道黏膜受损;年老、体弱、慢性心肺疾病、长期卧床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均易引起肺炎球菌进入下呼吸道,在肺泡内繁殖而发病。肺炎球菌不产生毒素,不引起原发性组织坏死或形成空洞。荚膜是其主要致病物质,具有抗吞噬及对组织的侵袭作用,首先引起肺泡壁水肿,出现白细胞与红细胞渗出,含菌的渗出液经Cohn孔流向邻近的肺泡,使炎症扩大。由于炎症不通过支气管,所以病变不受肺段的限制,而可累及整个肺叶,亦易累及胸膜,引起渗出性胸膜炎。自抗生素应用后,病变呈整叶分布的典型病例已甚少见。
病理
实际上4个病理阶段不能绝对分界,在应用抗生素后,此种典型的病理分期已很少见
临床表现
多数起病急骤,常有受凉淋雨、劳累、病毒感染等诱因,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病程约7~10天
症状
1.寒战、高热
2.咳嗽、咳痰
3.胸痛
4.呼吸困难
5.其他症状
体征
呈急性热病容,呼吸浅速,面颊绯红,皮肤灼热,部分有鼻翼扇动,口唇单纯疱疹
早期肺部体征无明显异常,或仅有少量湿啰音,呼吸音减低,及胸膜摩擦音等
型的肺实变体征有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低或消失,并可出现支气管呼吸音。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
重症患者有肠充气,上腹部压痛多与炎症累及膈胸膜有关。少数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可在24小时内血压骤降,多见于老年患者
本病自然病程1~2周。发病5~10天,体温可自行骤降或逐渐减退;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后可使体温在1~3天内恢复正常,一般情况改善,症状减轻,肺实变体征消失。但局部的湿啰音及X线的肺部改变可持续1周以上。
并发症
肺炎球菌肺炎的并发症近年来已很少见。严重败血症或毒血症患者易发生感染性休克,尤其是老年人。其表现为发病急骤伴高热,但亦有体温不升者,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脉搏细数或不可触及,呼吸急促,口唇及肢体紫绀,皮肤湿冷,四肢厥冷,多汗,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甚至昏迷,少尿或无尿。其他并发症有胸膜炎、脓胸、心肌炎、脑膜炎、关节炎等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检查
病原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
知识整理来源: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