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讲了“夏商西周至明清”的一个历史政治制度的演变,对每个朝代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整理,考试背记的知识点不再容易记混淆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目的:
加强对广大地区的统治,巩固王权
内容: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税
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
积极:加强对地方统治,开发边远地区,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消极:王权衰微,诸侯权力大,分封制被破坏
瓦解时间:
西周后期
宗法制
含义:
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关系.
特点:
①嫡长子继承制度; 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同时大小宗地关系是相对的); ③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
实质:
根据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战争,强化王权,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
秦朝的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官制
主要官制: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影响:
积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奠定了政治基本格局
消极:皇权无制约,易形成暴政
地方制度
丞相—郡守—县令
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汉朝:
西汉处实行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后引发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朝:
唐中期以后在边境设节度使,后导致安史之乱,出现潘镇割据
宋朝: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实现收精兵,削实权,控财权
元朝:
创立行省制,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影响:中国古代地方行省制度的重大改革,中国省制的开端
君主专制,中央官制的演变
汉朝(内外朝制):
外朝指的是正式的国家政府机构,由丞相领导.内朝指的是皇宫里面皇帝的私人随从组成的机构
影响:,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唐朝(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尚书之下设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影响: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减少决策失误
北宋(二府三司):
二府是:丞相、枢密院 三司是:度之、盐铁、户部
影响: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元朝(中书省):
中央设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权
影响:相权一度强化
选官用官制的变化
察举制,举孝廉,地方推荐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由下而上推荐,重门第,不重才学
隋以后:
科举制,明后开始八股取士
科举制:
1、积极影响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
2、消极影响 (1)由于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 (2)由于入仕途径单一,只有通过科举考试的人才能做官,而很多人又有做官就能发财的想法,所以导致追求部分士人产生了畸形的价值观,从而催生一些家庭和社会悲剧。 (3)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
1.早期政权(王权)和神权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宰相制度的废除
原因:
①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②执掌宰相职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
积极: 废除宰相制度对加强皇权有利,对防止权臣专权有利
消极: 废除宰相造成皇权过于集中,在“人治”的封建时代,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权旁落,出现太监乱政(宦官专权)
内阁的出现
废宰相后,皇帝政务繁忙,疲于应付
发展过程:
明太祖 殿阁大学士 侍从顾问
明成祖 文渊阁大学士 参与决策
明宣宗 票拟
明神宗 权侵六部
职权:
侍从顾问(非法定机构)没有决策权
军机处的设立
皇太极:
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制)决策权
康熙
雍正:
军机处(跪受笔录)
原因
直接:方便用兵西北
根本:加强皇权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