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如何阅读一本书》思维导图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2004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该书作者是[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该书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
编辑于2019-01-20 07:21:23《如何阅读一本书》 思维导图笔记
第一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主动的阅读
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地事情 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阅读的目标:为了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了增进理解力而读
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的学习以及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差异
老师的出席与缺席
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而将倾听当做第二顺位的考量,有很充分的理由。因为倾听是从一位出现在你面前的老师学习,而阅读确实跟着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
主题
第三章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一
有系统的略读或者粗读
应用前提:你并不知道一本书怎么样,值不值得读 或者你想要发掘所有的东西,但是时间却很有限。 建议:1、先看书名页 2、研究目录页 3、检查一下书的索引,看是否出现关键词 4、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5、挑几个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打开书记,东翻翻西翻翻,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是不要太多。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种非常主动的阅读,一个人如果不够灵光,不能够集中精神来阅读,就没法进行检视阅读。可以摆在就想象成为一个侦探,找寻一本书的主题或者思想的线索。随时保持敏感。
检视阅读二
粗浅的阅读
对的方向?答案是一个很重要又有帮助的阅读规则,但却经常被忽略。很简单就是“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者思索。
阅读的速度
所谓阅读速度,理想上来说,一直是要读的快,还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
逗留与倒退
训练自己: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啊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眼睛感觉得还要快一点。
总结
1、检视阅读在第三层次中仍然有很重要的功能。检视阅读的两个不走都可以当做是要开始做分析阅读之前的预备动作。
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
主动地阅读基础
1、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谈些什么?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以此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给你了资讯,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觉得十分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 光是知道这四个问题还不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要记得去提出这些问题。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除此之外,你还要知道如何精准的、正确的回答问题,如此训练而来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艺术。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最好的方法,写下来。在书上做笔记。
1、保持清醒 2、阅读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3、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读完一本书,在最后的空白页写下个人索引后,再返回前面的空白页,试着将全书的大纲写出来,用不着一页一页一个重点一个重点的写,试着将全书的整体构架写出来,李处圈出的整体框架,显示出你在智力上对于这本书的所有权。
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检视阅读中,没有太多时间做笔记。但是要回答三个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书?这本书在谈的是什么?作者是接着怎么样的整体框架来发展他的观点或者称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结构笔记
概念笔记
辩证笔记
培养阅读的习惯
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运作练习之外,别无他法。阅读更是一种心智的运动。
第六章 (分析阅读)一本书的分类
书籍为什么要分类?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特别适合用来阅读非小说
从一本书的书名中学到什么?
实用性VS理论性作品
理论作品的分类
如果一本理论的书所强调的内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经验,那就是科学的书。否则就是一本哲学的书。
第七章 分析阅读:透视一本书
规则二:使用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任何一本值得阅读的书都有一个整体性与组织架构。烂书则刚好相反。 规则三:讲述中的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他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结构与规划:叙述整本书的大意(规则二细说)
了解一个故事之后,可以简化成一个熟悉的公式。
驾驭复杂的内容:为一本书拟大纲的技巧(规则三细说)
根据第二个规则,我们可以说出这本书的内容是如此这般。做完这件事之后,我们可以依照第三个规则,将内容大纲排列如下: 1、作者将全书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个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三部分谈的是别的事,第四部分是另外的观点,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 2、第一个主要部分分成三个段落,分别是xyz。 3、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四个重点,分别是ABCD ***这个规则看上去要你去做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事实上一个优秀的阅读者会习惯性的这么做,而且轻而易举 ***很少有书值得我们这么去做,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一本的生命也是有限的。而且也没有一本书是完美的,所以也不值得为任何一本书写出完美的纲要。你只要尽力而为就可以了。
阅读与写作的互惠技巧
任何一个作品应该有整体感,清楚明白,前后连贯。这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好的作品与坏的作品。
又一个规则:发现作者的意图
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在做事都是有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者许多答案。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熟练运用四个规则(对于四个规则稍作总结)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做分类。 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中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列出来之后,在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要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者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认识字
第二层次:检视阅读:略读全书
第三层次:分析阅读
咀嚼和消化一本书
第四层次:主题阅读
最为复杂也最为胸膛的阅读。不是一个轻松的阅读艺术,规则也并不广为人知。但是确实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
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
句子与主旨
找出关键句
从作者的观点来看,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个论述中,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作者沟通的主要核心是他所下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的理由。因此要哦掌握住重点们就要从文章中看到浮现出来的重要句子。
另一个找出关键句的线索在于找出组成关键句的文字来。如果你要了解一句话要说明的主旨,你也就是掌握了其中词义的意思。
接下来就是更进一步找出最主要的主旨的线索。这些组织一定在一本书最主要的论述中——不是前提就是结论。
找出主旨
假设你已经找到了重要的句子。除非懂一点那文法(懂得),否则没法做到这件事。 用你自己的话来说,是测验你懂不懂一个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如果要求你针对作者所写的某个句子作解释,而你只会重复,或者在前后顺序上做微小的改变,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理解了这句话。还有一个测验就是你能否就初一给自己所经历过的组织所形容的经验,或与组织有某种相关的经验?
没有受过文法和逻辑艺术训练的人,他们在阅读上的失败以及处处可见的“口语主义”(所谓口语主义是指使用文字但是却没能体会其中的思想传达)可以证明如果缺乏这种训练,会如何成为文字的奴隶,而不是主人。
找出论述
建议: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是,如果这个论述并没有这样表达出来,你就要去架构。你就要从这一段或者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作为一个优秀的作者,对于一个用心的读者,最好的法则是将每个论述的步骤都说明的一清二楚。
注意: 1、记住所有的论述都包含了一些声明。这些申明的作用是什么? 2、区别归纳法与演绎法的不同之处 3、找出作者认为哪些事情是假设,哪些是能证实的或者有根据的,以及哪些是不需要证实的自明之理。 ***每一个论述都有开端,基本上有两种开始的方法:1、作者与读者这都同意的假设;2、第二种是不论作者或者读者都无法按否认的自明之理,这种情况就需要多一点的说明了。
找出解答
总结: 1、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 2、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3、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4、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十章 公正的评断一本书
受教是一种美德
受教或能学习是一种极为主动的美德。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动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她根本就不可能学习到任何东西。光是努力,不足以称得上是受教,读者必须读懂如何评判一本书。接下来是第三个阶段的阅读规则,训练自己受教的能力。
修辞的作用
暂缓评论的重要性
先了解作者的观点,你懂了,你才可以发言你同意或者不同意; 你懂了的前提是你已经做好了分析阅读的前面两个阶段
避免争强好辩的重要性
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的辩驳或者争论
大多数人会以赢得辩论为目标,却没想到要学习的是真理。所谓的赢旨在于增进知识,而不是将对方打败。不要做情绪化的读者,要去做理性地读者。
划解争议
把不同的观点当做是有可能解决的问题
知识上的不想当可以用教导来解决
沉潜在理性中的争论是被深深隐藏的,因此,一个人在于别人对话是,就算有不同的意见,最后还是有希望达成共识。他应该准备好改变自己的想法,才能改变别人的想法。
问题在于很多人不认为争议是教导与受教的一个过程。他们对于自己的观点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如果沟通是为了增进知识,从整个角度出发的沟通是不会有收获的。
如果一个作者的主旨没有理论基础,就可以看做是做这个人的意见。一个读者如果不能区分出知识的理论说明与个人观点的阐述,那他就无法在阅读中学到东西。
小结
1、要求读者想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着急开始批评
2、肯定读者不要争强好辩或者盲目反对
3、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做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
第十一章 赞同或者反对读者
偏见与公正
当你可以说出“我了解,但我不同意”之后,可以问作者提出四个方向的说明
你的知识不足
你的知识有错误
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使人信服
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关于以上这四点,前三点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准则,如果你无法提出相关的佐证,就必须同意作者的说法,或者至少一部分说法。
对于此前的总结
这些分析阅读的规则是一个理想化的阅读。没有人用过这样的方法来阅读一本书。而是用过这些方法的人,可能也没办法读很多的书。当我们说某人读书读得很好的时候,我们心中应该要有这些标准来做衡量的依据。太多时候,我们使用这样的句子来形容一个人阅读的量,而非阅读的质。一个读得很广泛但是却读不精的人,预期值得赞美,不如值得同情。
第十二章 辅助阅读
1、相关经验的角色
一般经验:并不一定是每个人都有才叫一般
特殊经验:主要是阅读科学性作品有关
2、其他的书可以当做阅读时的外在助力。
这个建议尤其适用于所谓巨著。许多伟大的作品不只是互相有关联,而且在写作时还有特定的先后顺序,这都是不该忽略的事情。阅读彼此相关的书籍,依照写作的时间顺序来读,对你了解最后写的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外在辅助阅读的主要功用在于延伸与一本书相关的内容脉络,相关的书籍也能提供一个巨大的王庄脑络,以帮助你全是你正在阅读的书籍。
3、运用导读与摘要
慎用一本书的导读,要正确的运用这些导读,必须向经理读完一本书,然后还有问题困扰着你的时候,你才运用这些导读
摘要的作用:如果你已经读过这本书,他可能会唤醒你的记忆;在主题阅读中,摘要的用处很大,你可以因此知道某些特定的议题是与你的主题密切相关的。
4、运用工具书
字典和百科全书
一个残忍的事实:你在运用工具书之前,你自己已经具备了很多知识。否则工具书对于矫正无知的功能是有限的。
如何使用字典
如何使用百科全书
第十三章 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
两种实用型的书
一种是通过规则的使用并加上实际行动才能达成
另外一种是诉诸于原理的分析,看上去像是理论的书籍
说服的角色
当你在阅读任何一种实用的书籍时,一定要问你自己两个主要的问题。第一:作者的目的是什么?第二,他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每一本实用的书籍的作者多少是个雄辩家或者宣传家。因为你对他作品最终的评断来自你是否接受他的结论。
因为实用问题的特性,也因为所有实用作品中都混杂了雄辩,作者的性格在实用书中就比理论书中还要来得重要。比如为了了解与频段一本道德的论述、政治论文或者经济论著,你就要了解一点作者的人格、生活与时代背景。
赞同实用书之后
1、这本书是在谈些什么
2、作者的共识,主旨与论述
3、内容真实吗?实用性的书,虽然也会与正式做比较,但最主要的确是你能不能接受作者的宗旨---他最终的目标加上他建议的达成目标的方法。
4、这本书与我何干
第八章 分析阅读: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阅读规则之一
找出共同的词义
词语与词义
规则之二:找出重要词语,透过他们与作者达成共识。首先是要找出举足轻重的词语,然后确认这些词语在使用时的最精确的含义。
找出关键字
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字就是那些让你头疼的字。这些字很可能对作者来说也很重要。
关于专门用语及特殊词汇
如果作者没有指出来,读者就要凭着以往对于这个主题的知识来寻找
大多数读者的问题在于他们根本就不太注意文字,找不出他们的困难点。他们区分不出自己很明白的字眼与不太明白的字眼。除非你愿意去注意问题,找出他们所传递的意义,否则这些建议一点用处都没有。
如果你在阅读一本有利于增进理解力的书,那么你可能无法了解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字,是很合理的。如果你把他们都看作是日常用语,像是报纸新闻那样容易理解的程度,那你就无法进一步了解这本书了。你就会变成看书就像是在看报纸一样。如果你不试着去了解这本书,这本书就对你一点启发也没有了。
大多数人都习惯于没有主动的阅读,没有主动的阅读或者是毫无要求的阅读,最大的问题就是读者对于字句毫不用心,结果自然也就无法与作者达成共识了。
找出字义
现状:作者在全书用的字眼是一个或者几个含义,如何区分
建议: 1、判断这个词有几个含义,如果是多重含义,则看看这些含义之间的关系如何 2、注意这些字在某个地方出现时,使用的是其中哪一种意义。看看上下文是否有线索,可以让你明白变换意义的理由。
一点总结:看到这里你或许不想在研究下去,就算你不想,只要你肯花一点精神,在读一本的书的时候,找出重要的关键字,确认每个字不同意义的转换,并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你对一本书的理解力就会大大增加了。很少有些习惯上的小小改变,会产生如此宏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