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发散风寒药
发汗解表药,张廷模教授讲稿版。
编辑于2020-03-05 08:44:34发散风寒药
麻黄
功效
发汗解表
主要用于风寒表证→特殊情况:风寒表实证(这里的实证是指无汗)
临床:麻黄和桂枝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相须为用
宣肺平喘
麻黄的平喘主要是用于咳喘证。这个咳喘证对有外感风寒的邪气外束,影响了肺的宣发功能而导致了肺气上逆,不能清肃下降。
苦降泻肺气→麻黄有苦味→但辛味为主→微苦
用于肺气郁闭,或者肺气壅遏不宣引起的咳喘证 (兼有风寒最佳) 风寒风热都可+杏仁
临床:又因为咳喘为热证,麻黄性温,所以,可以配伍清热泻肺的药抑制麻黄温性)→麻杏石甘汤(石膏清泻肺热)
利水消肿
主治水肿兼有表邪=风水→肺通调水道作用下降 原理→①麻黄发散表邪 ②通过发汗作用可以使泛溢于肌肤的水湿通过汗液外出,减轻水肿
没有风水的水肿用麻黄的情况很少,因为它利尿作用并不强
用法
①麻黄用蜂蜜炒=炙麻黄或者蜜炙麻黄这样在炒的时候它里面的芳香油可能有一定的损耗,相对来说,发汗解表的作用减弱了,平喘止咳的作用相对增强,而且蜂蜜本身有一定的平喘止咳作用。所以说没有外感风寒,比如说肺热咳喘,一般就用蜂蜜来 拌炒,用的是炙麻黄。 ②麻黄捣绒它的药性就变得相对的缓和,一般适合于儿童或老人。
证候禁忌
出汗,热证慎用 高血压和失眠的患者要慎用。
桂枝
发汗解肌
肺经
发汗作用较麻黄温和,风寒表实证和表虚证都可以使用
表虚证
营卫不和→自汗 营卫调和→无汗
风寒+有汗
桂枝+白芍
调和营卫=解肌
桂枝本为解肌《伤寒论》——就说的是桂枝汤,
桂枝发散风寒 白芍敛阴止汗
表实证
风寒+无汗
本质都是实证,都是邪气甚的病证。 这里指的是肌表的一种状态
温通经脉
用于寒凝血瘀证
肝经
驱除血脉中寒邪→血脉流畅→配伍活血化瘀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但本身不是活血化瘀药 可用于治疗寒凝血瘀引起的月经失调、痛经或者说癥瘕甚至于跌打损伤等
寒证+瘀血证→桂枝+活血化瘀药
用于风寒痹证
痹症→就是风寒湿邪凝滞在了人体的关节、经络部位。
桂枝本身不是活血化瘀药,也不是祛风湿药 所以治疗这两个病证,要分别和活血化瘀以及祛风湿的药同用
助阳化气
所以凡是人体阳气亏虚的所有病证,桂枝都能使用
甘能补
平冲降逆
紫苏叶
解表散寒
紫苏就相当于对一类兼有消化系统症状的胃肠型的感冒,中医把它叫做理气解表
风寒表证,表邪不盛的情况
用于轻证
行气和胃
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胸脘满闷这种有消化道症状的比较适合;
气滞可以引起疼痛、胀满 紫苏它是偏于中焦脘腹消除胀满的,而不是偏于止痛的
行气中焦,在脾胃。
止呕
脘腹满闷、恶心呕吐
孕妇胃失和降,在妊娠的早期往往形成了恶心呕吐=妊娠恶阻
咳喘有痰
外感风寒兼有痰咳痰喘
一方面用它来发散风寒解除表证
另一方面用它的祛痰止咳平喘的这个功效来治疗兼有的咳喘痰多
注意
发散风寒主要是紫苏叶,紫苏叶既能发散风寒,而且也有比较好的行气宽中的效果,所以两方面它都可以使用。 而 紫苏梗作用就更加平和,所以它是一个微温的,温性很不明显,它没有发散风寒的作用,所以一般在治疗风寒表证的方当中,基本上不用紫苏梗
生姜
呕家圣药
解表散寒
肺经
微弱,用于轻证。作为辅助的发散风寒的药物来使用
温中止呕
脾胃
温中
能消除中焦的寒邪,中焦的寒邪在脾胃
用于脾胃有寒或者脾胃虚寒的病证
止呕
治疗呕吐的患者一般都能用 胃寒能用,胃热同样能用
化痰止咳
不管是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或者是里寒证,寒邪犯肺,生姜都可以使用。
实际上是作为辅药
解鱼蟹毒
香薷
发汗解表
作用较强,有明显的发汗效果
对于普通感冒,疗效很好,但香薷气味难闻,可能会引起呕吐,应用不广泛
化湿和中
外散风寒,内化暑湿(最佳)
利尿消肿
也可以用于风水证(和麻黄原理相同),利尿比麻黄明显
用法注意
作为解表药用→量小一点,煎煮的时间短一点; 作为利尿药→量大一点,煎的时间长一点。一般还要晾凉了以后服,因为热的时候气味更加浓烈
荆芥
温性是最不明显的、最温和的一个药。
祛风解表
用于外感表证
清头目、利咽喉、止痒
对于外感表证不分寒热,可以说同等的普遍使用
透疹
主要指的是透发麻疹
麻疹中医认为是内蕴热毒,外感天行 本身是体内有这种蕴藏了热毒,再感受了麻疹的邪毒而出现的。
消疮
生荆芥的作用
荆芥炒炭→止血药
味苦
肝经,肝藏血
防风
祛风解表
它在治疗风寒表证为主的同时,有时候也可以少量的用于风热表证
胜湿止痛
止痛
止痛作用是直接的,它不是因为发散了风寒而间接的 但是相对于其他兼有止痛药来说,疗效不是很好
胜湿
只要是祛风湿,也可以治疗湿浊内生引起的疾病
它不但能够祛除风湿,还对风湿痹证有止痛的效果。不管风湿痹证发生在全身的哪一个部位,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药。
止痉
味甘,甘能缓
止痉实际上就是息风止痉,就是对肢体的抽搐和肌肉的痉挛的一种治疗作用。
防风一般在中药的复方当中 其他的肝风内动没有用, 主要是用到破伤风(既有内风,又有外风)这种情况
羌活
散寒解表
比麻黄应用更广泛,(麻黄有不良反应)
胜湿止痛
用于风湿麻痹证
上半身——羌活 下肢——独活
止痛的部位主要是在项背
肺经(膀胱经)
白芷
解表散寒
用于风寒感冒
止痛
阳明经止痛(眉棱骨、前额、牙龈肿痛、疮痈肿痛早期(活血作用)等)
通鼻窍
主要是用于鼻渊(鼻窦炎)为主的,配伍辛夷、苍耳
燥湿
燥湿止带(白带)
细辛
有小毒
发散风寒
解表作用不强,与白芷类似
祛风止痛
除了用于外感风寒的头身疼痛,鼻渊的前额或者头痛以外,对于跌打损伤、牙痛或者风湿痹痛等,很多的疼痛证,它可以广泛地应用,不但可以内服,而且可以局部的外用
宣通鼻窍
与白芷一样
温肺止咳(化引)
止咳作用强
麻黄附子细辛汤
细辛它既是发散风寒的药→增强麻黄发散风寒的效果 细辛又是温里药→阳虚生内寒→协助附子来温散里寒
治疗阳虚感冒
藁本
祛风散寒
除湿止痛
苍耳子
有小毒
通鼻窍
是治疗鼻渊或者其它鼻科疾病的一个很重要的药物
散风寒
辛夷
特殊用法
辛夷外面有绒毛,煎煮的时候可能会脱落、混入煎液当中刺激咽喉,引起咽喉的不舒服,所以一般要用沙布来包煎。
散风寒
通鼻窍
在通窍、止痛方面,辛夷不如苍耳子,辛夷要弱一些,但是辛夷没有毒性,没有苍耳子那样燥烈,所以同样应用很广泛。
浮动主题
生姜压榨了以后取它的汁液可以急救昏厥 把它生姜煨了以后的煨生姜或者叫煨姜,那么它温中止呕的效更好 生姜表皮→利水消肿
桂枝在发散风寒药当中是一个长于入血分的药,其他的很多都是以(入)气分为主→入血分的温性的药,而且温性还是比较强的→容易动血→血热妄行、加重出血的症状
麻黄有很好的平喘作用→对于气喘不是风寒引起的,因为肺热郁闭,肺热壅盛,而肺气不能清肃下降→也可以使用。 (气喘多由痰多引起,麻黄治疗效果不明显)
把麻黄作为一个发散风寒的发汗解表药,就必须和桂枝同用。
麻黄开泄腠理,透发毛窍→就把汗孔打开,让它舒张容易出汗 桂枝畅旺营血→使营血能够畅旺于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