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历史复习必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作者为你把这些知识整理成思维导图啦!主要包括百家争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宋明理学等内容,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个赞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百家争鸣
Ⅰ.百家争鸣
A. 原因
1.社会变革,士阶层的崛起
2.政治经济的变动
3.诸子百家、各大学派之间的批驳融合
B. 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基础。
Ⅱ.道家
A.老子
1.道家学派创始人
2.万物本源是道
3.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4.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B. 庄子
1.无为而治
2.任何事物的绝对自由
Ⅲ.法家
A.韩非
1.集大成者,战国末期
2.以法治国(权术、权威、法治)
3.迎合大一统专制国家发展的趋势
Ⅳ.儒家
A. 孔子
1.春秋晚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理论家
2.儒家学派创始人
3.核心思想:仁。
4.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首创私学,有教无类,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B. 孟子
1.仁政
2.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3.性本善
C. 荀子
1.仁义王道
2.君舟民水
3.性本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Ⅰ.无为有为
A. 无为到有为
1.原因是秦末战火纷飞,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恢复生产稳定人心,休养生息。
3.结果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4.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形势需要。
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董仲舒
1.汉代儒家代表人物
2.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到儒家思想中
3.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4.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加强君权)
5.三纲五常的提出
Ⅲ.儒学成为正统
A.儒学兴起
1.汉武帝启用众多儒学家。
2.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B.儒学教育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博士(教育为儒学垄断)
2.兴办太学(打破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3.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
C.结果
1.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宋明理学
Ⅰ.三教合一
A.魏晋南北朝
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
B.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即三教合一
C.唐朝
1.统治者奉行三教并存
2.佛教道教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3.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Ⅱ.程朱理学
A.背景原因
1.统治者的支持
2.儒学融合佛道思想,展开复兴
3.北宋程氏兄弟南宋朱熹最为突出,故亦称为程朱理学
B.程氏思想主张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2.先有理后有物(理学核心思想)
C.朱熹思想主张
1.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2.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即三纲五常
3.存天理灭人欲
Ⅲ.陆王心学
A.陆九渊
1.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
2.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王阳明
1.背景: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继承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集大成者
3.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4.致良知,知行合一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Ⅰ.李贽离经叛道
A.社会背景
1.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商品经济发展
3.社会吏治腐败
B.思想主张
1.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Ⅱ.明清时期三大进步思想家
A.黄宗羲
1.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天下为主君为客
3.影响:对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B.顾炎武
1.实践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天下郡国利病书》
3.经世致用,一代朴实学风先河
C.王夫之
1.思想来源继承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3.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4.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D.积极意义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