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类的史前时代
世界古代史第一章(齐世荣版)—人类的史前时代,介绍了人类的起源、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文明的产生、史前文化的知识。
编辑于2023-08-16 21:43:50
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
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
人类的史前时代
人类的起源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人类是历史和自然界的产物
太古代(约46亿—25亿年前)
最原始的生物
远古代(约25亿—6亿年前)
腔肠、软体、节肢等多细胞动物
古生代(约6亿—2.25亿年前)
颈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中生代(约2.25亿—7000万年前)
哺乳动物、鸟类
新生代(7000万年前—至今)
第三纪
古新世
始新世
灵长类
渐新世
出现猴类和猿类
中新世
上新世
第四纪
更新世
全新世
从猿到人的过渡
达尔文
《物种起源》
《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
恩格斯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攀树的猿群
原上猿(3500万—3000万年前)
埃及古猿(2800万—2600万年前)
森林古猿(2300万—1000万年前)
巨猿
西瓦古猿
腊玛古猿
正在形成中的人
腊玛古猿(1400万—700万年前)
南方古猿
完全形成的人
最早的人属
能人(距今180万年前)
最早的化石是在坦桑尼亚发现。
直立人
最早在印度尼西亚发现
生存年代:170万/150万—30万/20万年前
北京人,元谋人,蓝田人,和县人。
早期智人(古人)
生存最早的是德国的斯坦因海姆人
生存年代:25万—4万年前
德国的斯坦因海姆人(距今20-30万)
英国的斯旺斯孔布人(25万)
晚期智人(新人)
法国克罗马农人是最早被发现
生存年代:距今4/5万—1万年
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河套人。
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早期
时间:20/30万年前
能人、直立人
最初是砍砸器
代表石器:舍利文化,阿舍利文化。
旧石器时代中期
时间:20/30年前—4/5万年前。
早期智人
石砧打制石器
代表石器:欧洲穆斯特文化(小型尖状器和刮削器)、中国丁村文化(大型砍砸器为主)
旧石器时代晚期
时间:4/5万年前—15,000年。
晚期智人
磨制石器开始出现(仅仅在锋刃)、复合工具和复合武器广泛传播
采集和狩猎生活
旧时代早期:直立人使用木矛狩猎
旧时代中期:有了性别的分工
男子从事狩猎,女子从事采集。
有洞穴和棚屋
旧时代晚期:陷阱狩猎、骨针
人类向美洲及澳洲的迁徙
旧石器时代晚期,美洲和澳大利亚有人居住
氏族制度的形成
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血缘家族
美国学者摩尔根根据夏威夷人的亲属称谓提出的设想
班辈婚(母系氏族)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
过渡期:中石器时代(约15,000年前)
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冰期结束
亚欧冰原被草原和森林取代
非洲变为干旱气候
经济活动发生变化
生产工具发生变革
出现弓箭、细小石器
德国的斯坦尔莫,发现人类最早使用弓箭的证据。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最早的农具是一根一端削尖的木棒
时间范围:公元前8000年前—公元前3500年前
三个中心
西亚
大麦、小麦、小扁豆
东亚
粟和水稻
中南美洲
玉米、豆类、马铃薯
畜牧业的起源
西亚:绵羊、山羊、猪(土耳其最早饲养猪)、马(乌克兰草原最早养马)
欧洲希腊:猪
中国:猪、狗
中南美洲:骆马和羊驼
农业革命的影响
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
人类开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物质基础
新石器时代的特征
陶器的广泛使用和磨光石器的流行
西亚和希腊—无陶器新石器时代
出现村落,并开始建造适合长时间居住的房屋
土耳其恰塔尔·休于—人类定居公社
母系氏族全盛时期—对偶婚
文明的产生
金属的冶炼
金/铜石并用时代
原始社会开始进入解体阶段(p14)
土耳其的恰约尼遗址,迄今所知最早的铜器(公元前7500年)
公元前3000年代—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普遍使用青铜器
铁的使用
公元前1400多年—两河流域米坦尼王国(世界上最早发明冶炼技术)
公元前1000年代初—欧洲铁器时代(哈尔斯塔特文化)
公元前1世纪—非洲南部和撒哈拉地区进入铁器时代
中国商代中晚期—对铁有所认识
春秋中晚期掌握冶铁技术
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社会大分公
畜牧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氏族部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和积累
畜牧部落最先出现私有财产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手工业和农业分离
由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变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母系氏族开始转变为父系氏族
生产力的增长是过渡的基础
一夫一妻制
仍保留氏族社会的民主性质
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
私有制的出现
第1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中的畜群最早变为私有财产。
第2次社会大分工:出现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等价交换
商品生产和商人的活动加速了私有制的发展
阶级的出现
奴隶主为了生产更多的剩余产品,吸收新的劳动力
国家的产生
过渡阶段:军事民主制
强制机关—国家
国家和氏族的区别:①国家按地域划分国民。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②国家设有公共权力的暴力机构,氏族则没有凌驾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史前文化
宗教的萌芽
在旧石器时代中期萌芽
灵魂崇拜(旧石器时代中期)
自然崇拜(日月星辰、风雨雷电)
图腾崇拜(旧石器时代晚期)
巫术
最普遍的形式是比拟和模仿
其他崇拜(祖先崇拜、死人崇拜、巨石崇拜、动物崇拜、性器官崇拜等)
史前艺术
旧时期时代中期萌芽
约5万年前,尼安德人创作的艺术品,被视为人类可能最早的艺术品
旧石器时代晚期兴盛
原始绘画
雕刻
装饰
音乐舞蹈
科学知识的萌芽
有初步的地理知识
原始语言具有具体性的特点
数学知识落后,只知“多”“少”的概念
文字的产生
最早的文字—苏美尔文字(公元前4000年末)
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
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
人类的史前时代
人类的起源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人类是历史和自然界的产物
太古代(约46亿—25亿年前)
最原始的生物
远古代(约25亿—6亿年前)
腔肠、软体、节肢等多细胞动物
古生代(约6亿—2.25亿年前)
颈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中生代(约2.25亿—7000万年前)
哺乳动物、鸟类
新生代(7000万年前—至今)
第三纪
古新世
始新世
灵长类
渐新世
出现猴类和猿类
中新世
上新世
第四纪
更新世
全新世
从猿到人的过渡
达尔文
《物种起源》
《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
恩格斯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攀树的猿群
原上猿(3500万—3000万年前)
埃及古猿(2800万—2600万年前)
森林古猿(2300万—1000万年前)
巨猿
西瓦古猿
腊玛古猿
正在形成中的人
腊玛古猿(1400万—700万年前)
南方古猿
完全形成的人
最早的人属
能人(距今180万年前)
最早的化石是在坦桑尼亚发现。
直立人
最早在印度尼西亚发现
生存年代:170万/150万—30万/20万年前
北京人,元谋人,蓝田人,和县人。
早期智人(古人)
生存最早的是德国的斯坦因海姆人
生存年代:25万—4万年前
德国的斯坦因海姆人(距今20-30万)
英国的斯旺斯孔布人(25万)
晚期智人(新人)
法国克罗马农人是最早被发现
生存年代:距今4/5万—1万年
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河套人。
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早期
时间:20/30万年前
能人、直立人
最初是砍砸器
代表石器:舍利文化,阿舍利文化。
旧石器时代中期
时间:20/30年前—4/5万年前。
早期智人
石砧打制石器
代表石器:欧洲穆斯特文化(小型尖状器和刮削器)、中国丁村文化(大型砍砸器为主)
旧石器时代晚期
时间:4/5万年前—15,000年。
晚期智人
磨制石器开始出现(仅仅在锋刃)、复合工具和复合武器广泛传播
采集和狩猎生活
旧时代早期:直立人使用木矛狩猎
旧时代中期:有了性别的分工
男子从事狩猎,女子从事采集。
有洞穴和棚屋
旧时代晚期:陷阱狩猎、骨针
人类向美洲及澳洲的迁徙
旧石器时代晚期,美洲和澳大利亚有人居住
氏族制度的形成
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血缘家族
美国学者摩尔根根据夏威夷人的亲属称谓提出的设想
班辈婚(母系氏族)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
过渡期:中石器时代(约15,000年前)
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冰期结束
亚欧冰原被草原和森林取代
非洲变为干旱气候
经济活动发生变化
生产工具发生变革
出现弓箭、细小石器
德国的斯坦尔莫,发现人类最早使用弓箭的证据。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最早的农具是一根一端削尖的木棒
时间范围:公元前8000年前—公元前3500年前
三个中心
西亚
大麦、小麦、小扁豆
东亚
粟和水稻
中南美洲
玉米、豆类、马铃薯
畜牧业的起源
西亚:绵羊、山羊、猪(土耳其最早饲养猪)、马(乌克兰草原最早养马)
欧洲希腊:猪
中国:猪、狗
中南美洲:骆马和羊驼
农业革命的影响
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
人类开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物质基础
新石器时代的特征
陶器的广泛使用和磨光石器的流行
西亚和希腊—无陶器新石器时代
出现村落,并开始建造适合长时间居住的房屋
土耳其恰塔尔·休于—人类定居公社
母系氏族全盛时期—对偶婚
文明的产生
金属的冶炼
金/铜石并用时代
原始社会开始进入解体阶段(p14)
土耳其的恰约尼遗址,迄今所知最早的铜器(公元前7500年)
公元前3000年代—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普遍使用青铜器
铁的使用
公元前1400多年—两河流域米坦尼王国(世界上最早发明冶炼技术)
公元前1000年代初—欧洲铁器时代(哈尔斯塔特文化)
公元前1世纪—非洲南部和撒哈拉地区进入铁器时代
中国商代中晚期—对铁有所认识
春秋中晚期掌握冶铁技术
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社会大分公
畜牧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氏族部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和积累
畜牧部落最先出现私有财产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手工业和农业分离
由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变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母系氏族开始转变为父系氏族
生产力的增长是过渡的基础
一夫一妻制
仍保留氏族社会的民主性质
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
私有制的出现
第1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中的畜群最早变为私有财产。
第2次社会大分工:出现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等价交换
商品生产和商人的活动加速了私有制的发展
阶级的出现
奴隶主为了生产更多的剩余产品,吸收新的劳动力
国家的产生
过渡阶段:军事民主制
强制机关—国家
国家和氏族的区别:①国家按地域划分国民。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②国家设有公共权力的暴力机构,氏族则没有凌驾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史前文化
宗教的萌芽
在旧石器时代中期萌芽
灵魂崇拜(旧石器时代中期)
自然崇拜(日月星辰、风雨雷电)
图腾崇拜(旧石器时代晚期)
巫术
最普遍的形式是比拟和模仿
其他崇拜(祖先崇拜、死人崇拜、巨石崇拜、动物崇拜、性器官崇拜等)
史前艺术
旧时期时代中期萌芽
约5万年前,尼安德人创作的艺术品,被视为人类可能最早的艺术品
旧石器时代晚期兴盛
原始绘画
雕刻
装饰
音乐舞蹈
科学知识的萌芽
有初步的地理知识
原始语言具有具体性的特点
数学知识落后,只知“多”“少”的概念
文字的产生
最早的文字—苏美尔文字(公元前4000年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