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原第一至五章知识点
病原学是指专门研究疾病形成的原因。病原学是指引或促成心理和医学问题的形成的因素,是医学的一个基础学科。病原学研究了解障碍为什么会发生,它的起源是什么,它如何影响思维、情感和行为过程可能会帮助我们找到新的治疗途径。本思维导图为大家整理了病原第一到五章知识点,比较全面系统化,希望对你有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总论
绪论
微生物
概念
自然界中的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须用光镜和电镜放大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
个体小,结构简单,繁殖快,种类多,分布广,易异变,适应力强,作用重要
分类
非细胞型
一种核酸
举例
病毒
原核细胞型
拟核、核糖体
细菌
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立克次体
真核细胞型
细胞核、细胞器完整
真菌
寄生虫
长期或暂时生活在其他生物内或体表获取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并损害对方的低等生物
免疫
机体识别自己或非己并排除非己维持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一种功能
第一章
细菌形态
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大小
测量单位:微米μm 测量仪器:光学显微镜
类型
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胞结构
基本结构
细胞壁
革兰阳性菌
1.肽聚糖:聚糖骨架、五肽交连桥、四肽侧链 2.磷壁酸:壁磷壁酸、膜磷壁酸
革兰阴性菌
1.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2.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 3.脂多糖
功能
1.维持细菌形态保护细菌 2.参与菌体内外物质交换 3.有多种抗原决定决定菌体的抗原性 4.粘附宿主细胞与致病性相关
细胞膜
1.选择性渗透和物质运输 2.生物合成 3.产生能量和利用
中介体
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
细胞质
核糖体
链霉素红霉素
质粒
染色体外,控制细菌特定遗传性状 独立复制和传递 F质粒 R质粒
细质颗粒
储存的营养物质,异染颗粒,鉴别细菌
核质
自我复制,双螺旋结构,遗传功能
特殊结构
荚膜
0.2μm 与致病性有关 鉴别与分型
鞭毛
与致病性有关 运动器官 鉴别与分型
菌毛
粘附、与致病性有关 接合、毒力,耐药性
芽胞
抵抗力强 一对一
意义
鉴别细菌 判断灭菌效果 避免感染发生
第二章
细菌生长繁殖条件
营养物质
水 无机盐 氮源 碳源
PH
7.2~7.6
温度
37℃
二氧化碳 氧气
专性需氧菌 专性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 微需氧菌
细菌生长繁殖规律
迟缓期 对数期 稳定期 衰亡期
细菌生长方式
无性二分裂
时间:20-30分钟
细菌代谢产物
分解代谢
合成产物
致病性
热原质 耐高温 毒素与侵袭性酶
鉴别细菌
色素 细菌素
营养治疗
抗生素 维生素
细菌的培养
培养方法
培养基
生长现象
液体培养基
表面生长 混浊生长 沉淀生长
半固体培养基
判断有无鞭毛
固体培养基
细菌菌落
第五章
毒力 (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常用半数死亡量和半数感染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接种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实验动物的半数死亡或感染所需要的最小细菌或毒素量
构成毒力的物质基础
侵袭力
菌体表面结构:菌毛和粘附素 荚膜和类荚膜
侵袭性物质
主要是胞外酶本身无毒性作用丹可破坏机体内一些组织结构在感染过程中协助病原菌侵入机体后吞噬或者扩散
毒素
内毒素
发热,白细胞增多,内毒素血症,内毒素休克,DIC
外毒素
神经毒素
阻断神经元间信号传递
细胞毒素
已知细胞生物合成或破坏细胞等
肠毒素
活化cAMP酶促进细胞分泌
侵入数量
侵入门户 (感染类型)
垂直传播
胎盘 产道 哺乳 接触
水平传播
呼吸道
消化道
接触
经皮肤 粘膜创伤,伤口
节肢动物叮咬
环境因素
感染来源与类型
来源
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隐性感染
免疫力较强,数量不多,毒力较弱,对机体损害较轻 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
优点: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潜伏感染
显性感染
免疫力较弱,毒力较强,入侵数量较多 宿主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按病情急缓分
急性 慢性
按感染部位分
局部
全身
菌血症
致病菌入血未繁殖,一次性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适宜部位后再繁殖致病
败血症
致病菌入血并产生大量繁殖产生毒性物质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毒血症
致病菌在局部繁殖产生外毒素入血到达易感染组织和细胞引起症状
脓毒血症
化脓菌入血大量繁殖并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化脓灶
带菌状态
致病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未立即消失在体内继续存留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带菌者
健康带菌者
恢复期带菌者
医院感染
肺部,尿路感染
伤口感染
病毒性肝炎
皮肤及其他部位
第四章
细菌形态结构变异
形态变异
正常形态细菌→L型变异 细胞壁肽聚糖受损或合成受阻而成
结构变异
荚膜变异:肺炎链球菌
芽胞变异
鞭毛变异
菌落变异
(S)光滑型菌落→粗糙型菌落(R)
毒力变异
毒力增强
毒力减弱
耐药性变异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变成耐药的变异
多重耐药
药物依赖
变异物质基础
细菌染色体
噬菌体
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细菌学诊断
疾病控制,预防耐药菌株的扩散
制备疫苗
流行病学分析
致癌物质检测
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
第三章
细菌的分布
在自然界
土壤
破伤风梭菌
水域
伤寒菌
空气
金黄色葡萄球菌 乙链
在正常人体
皮肤 口腔 上呼吸道及器官 胃 肠 泌尿生殖道
正常菌落
正常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黏膜上有一定数量和种类的细菌寄居这些菌群对人体无害甚至有益
生理意义
营养转化和合成维生素
生物拮抗:阻挡作用,夺取营养,产细菌素
免疫:刺激免疫系统发育和成熟
抗衰老:转化致癌物为非致癌物
菌群失调
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较大变化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菌群失调症
菌群失调没有得到控制出现临床症状引起二重感染
消毒与灭菌
消毒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不一定杀死芽孢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压力103.4k Pa 温度:121.3℃ 时间:15-30分钟
用途
耐高温物品
流通蒸汽法
100℃ 10-30分钟
不耐高温的物品的消毒
煮沸法
100℃ 5~10分钟
间歇蒸汽灭菌法
37℃培养过夜-100℃ 15~30秒
糖类 血清 和鸡蛋的消毒
巴氏消毒法
多用于食品消毒
干热灭菌法
焚烧法
烧灼法
干烤法
日光与紫外线与电离辐射
265~266nm
手术室,病房,细菌实验室的空气消毒 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穿透力弱
电离辐射
血清,抗毒素,生物制品,空气等
穿透力强
滤过除菌法
0.22μm
不耐热的血清,抗生素,生物制品 手术室,烧伤病房及无菌制剂室
化学消毒灭菌法
杀菌机制
变性或凝固菌体蛋白:重金属盐,酚,醇,醛
干扰或破坏细菌的酶系统
改变细胞壁/膜通透性
应用范围
皮肤 、粘膜、伤口、医疗器械、排泄物和周围环境
影响因素
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细菌的种类数量与状态
环境因素的影响
温度和酸碱度
防腐剂
防止,抑制细菌繁殖
疫苗,类毒素
化学疗剂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