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读书笔记《武曌》
这本书是一部叙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的传记。武则天作为皇帝统治了15年,在统治艺术方面提供突出的竞争力:巧妙地平衡朝廷各方势力, 英勇地抗击突厥和吐蕃的侵犯,同时促使国家的经济持续地增长。
全书围绕着“真正的阅读是自主阅读”这一核心理念展开,剖析了家长关于阅读应用的 4 个重要认知,提供了系统且易用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孩子从小养成阅读习惯、掌握高效的阅读技巧、享受阅读乐趣,同时也解答了令很多家长困扰的问题——不同年龄段孩子阅读的注意事项、如何选书、男孩女孩阅读的区别、什么时候开始读名著等。
通过阅读和学习本书,每一个人都可以掌握这种超凡的领导力。以本书为基础的理论课程,已经帮助了成千上万名企业领导者以及各界人士实现了他们的梦想。相信此书对管理者、员工、伴侣、家长等终身成长者大有裨益。
陈存仁从一个市民的生活视角出发,以银元流通为线索,串起老上海的经济变迁;通过有趣的掌故,细致刻画了民国的人事风物,呈现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此外,作为一位儒医,作者更在书中记叙了传统教育浸润下的处世哲学、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理财方法,对今日年轻的读者不失为一种亲切的启发与鼓励。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武曌
关于名字
虽然当了皇帝,但最悲惨的一件事就是始终没有名字。
武曌(zhao),是自己取名,意思日月当空。“曌”就只给武则天做名字用。 689年,六十多岁,儿子李旦为皇,正在摄政。她替李旦下诏书“朕宜以曌为名”
武则天,是最恨的名字。这个称呼来自于705年被逼退位以后,儿子给她的封号“则天大圣皇帝”,这是她失败的标志。
武媚娘,李世民见她柔美,皇帝对她的称呼。
武昭仪、武才人。是她的身份而不是名字。
女皇的身世
其父武士彟
初为木材商人,家有中亚和汉人的血统,为平民阶层
后因帮助李渊造反,官至工部尚书,受封应国公
其母杨氏
李渊为武士彟所寻的继室,隋朝贵族后裔
武曌成为皇后,封其母为荣国夫人
幼年经历
624年生于长安,为继室所生次女
幼时饱读诗书,因随父亲调遣而见识广博
635年,父丧。受家族排挤 636年,随母亲回到长安
女皇的“宫斗史”
初嫁唐太宗
637年入宫,封五品才人,太宗赐名“媚娘”
入宫前曾说过 “见天子庸知非福,何以儿女悲乎? 后宫中的嫔妃等级 • 居于顶点是皇后 • 皇后下面有四个一品的妃和九个嫔,这个组合叫嫔妃 通常位份较高的妃嫔均有显赫的家族背景,基本上都出自贵族。 • 妃嫔之下是九婕妤,九美人,九才人。 • 再之下是二十七宝林,二十七御女和二十七采女 • 一共一百二十二位
再嫁唐高宗
太宗临终侍疾期间,与高宗相识并相恋
李世民去世,妃嫔需要剃头出家,在感业寺中悔过。
感业寺修行时重获高宗宠爱,入宫为昭仪
武则天写的诗词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与高宗诞育四子两女,集宠于一身
李弘、李贤、李显、李旦(662年) 太平公主(664年)、安定公主(被掐死)
消灭王皇后与萧淑妃势力,贬为庶民,655年31岁成为皇后
二圣当朝
参与朝政
656年,李弘被立为太子。
召开科举考试制度,并进行改革,引入了大量外部底层人才进入到官场。
在高宗支持下开始协理朝政
提升父母爵位,同时消灭武氏外戚干政隐患
660年,李治带武则天回并州,太原省亲。
674年,同侪(chai)之首变为天王天后,大力打压门阀士族
660年~683年,“二圣当朝”李治和武则天共同治理朝政。
逐步掌权
666年作为“亚献”与高宗一起完成泰山封禅
674年,武则天“建言十二事情” • 将父丧服孝三年,母丧服孝一年,改为父母服丧三年。
大幅度提高妇女的地位
675年长子李弘(23岁)暴毙,次子李贤与三子李显先后被废
676年高宗提议传位于武后,推辞未受
任用“北门学士”,发起一系列政治改革
683年高宗崩,684年四子李旦登基为傀儡
女皇的周朝
步步为营的登基
684年为武氏宗族立七庙,剿灭扬州叛乱,易服帜,改官职,定都洛阳
686年让位李旦,李旦坚辞不受。
688年建造明堂,主设计师薛怀义,白马寺住持
689年阴历二月,追尊父亲为忠孝太皇,母亲杨氏为忠孝太后
689年下诏宣布以“曌”为名
690年九月初九 66岁正式登基,国号天授,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李旦称为皇嗣
施政手段
在位初期采用酷吏+情报的恐怖政治,但极少波及百姓
为收集各地信息,打造“铜匦”,共四个轨道。 第一隔:自荐 第二隔:批评 第三隔:预兆 第四隔:遇到不平事
“登闻鼓”和“肺石”,“肺石”后面坐抄录官
后任用狄仁杰魏元忠等贤臣,重视选拔人才
奖励农桑,促进经济发展,强化外交
推行佛教,大力塑造自己“仁慈菩萨”的形象
女皇的晚年
晚年的转变
有意归皇位于李显,大力撮合武李两族联姻
受狄仁杰劝解
笃信道教,受“二张兄弟”蛊惑,贤臣遭迫害
张昌宗、张易之
传奇终结
705年张柬之、崔玄等人发动“神龙政变”后被迫退位,李显登基
705年12月16日去世,享年81岁
706年五月初八与高宗合葬于乾陵,立无字碑于陵前神道
乾陵是中国唯一同时埋葬两个皇帝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