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宋辽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宋辽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儒学复兴
儒学复兴运动
背景
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
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
程朱理学
代表
北宋
二程
南宋
朱熹
主张
存天理,灭人欲(服从三纲五常)
格物致知(认识天理的方法)
影响
正面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的特征、气节
提高人的道德修养
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负面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
压抑人的自然欲求
文学艺术
文学
宋朝
宋词
兴起
唐朝后期出现,宋朝进入鼎盛
特点
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格式
代表
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
婉约派
李清照
柳永
话本
早期白话小说
元朝
元曲
散曲
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杂剧
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自,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就形成了杂剧。
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代表
关汉卿、王实甫
艺术
书法
特点
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代表人物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绘画
特点
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代表人物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吴道子(画圣)
顾恺之
科技
技术
印刷术
时间
北宋
发明者
毕昇
火药
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
指南针
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井方广泛应用于航海
人物
沈括
北宋
代表作
《梦溪笔谈》
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郭守敬
元朝
设计和监例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国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王祯
元朝
编撰《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少数民族文字
契丹文
辽代契丹人创制
分类
契丹大字
契丹小字
女真文
12世纪金国建立后创制
西夏文
西夏党项族创制
蒙古文(八斯巴文)
畏兀体蒙古文,拼音符号,拼写蒙古语
中国最早将文字拼音化
社会变化
科举考试
南北分卷制度
平民社会到来
强调公平竞争
平民家庭仕人进入政坛(取世不问家事)
婚姻择偶标准变化(婚姻不问阀阅)
人身市场的松弛
世代奴婢转向雇佣
国家对社会控制的松懈
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国家干预
经济重心南移
过程
魏晋南北朝
江南地区开发
五代十国
宋朝
北宋
南宋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原因
北方人口南迁
水田农具的改进,农业耕种技术的成熟,稻麦轮作发展
人口增加,促进耕地大量开垦
南方自认地理条件优越
影响
长江下游和太湖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商业发展
官方设置榷场
纸币出现
交子
海外贸易
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重要财源
外贸交易
进口
香料,珠宝
出口
丝织品,瓷器
主要港口
广州
泉州(刺桐城)
明州
城市繁荣
宋
市场
打破市坊界限
打破时间限制
娱乐
瓦肆出现
元
杭州
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元大都
北方最大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农业和手工业
农业
耕种制度
复种制
提高粮食产量
经济结构
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引进占城稻
棉花的种植与推广
过程
始于宋朝
元朝大大推广
带动纺织业发展
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手工业
制瓷业
五大名窑
定窑
汝窑
哥窑
官窑
钧窑
彩绘瓷器
青花瓷
釉里红
矿冶业
煤炭的使用
气候寒冷,使用煤作为燃料
提高金属冶炼质量
印刷业
活字印刷术
造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