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乌合之众体的心理特征读书笔记
社会事实是非常复杂的,想要全部掌握是不可能的。在我们能够看见的事实背后,还隐藏着数不清的原因。我们可见的社会现象的产生,可能是某些很大但又无意识的机制的结果,而我们分析能够达到的范围却不符合这种机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 【1】群体心理
群体的一般特征
什么是群体?
一千个偶然站在一起的人不算群体, 我们讨论的是心理群体 。
每个群体是活的,有自己的感情与思想
人在群体中的表现和他个人时完全不同。
群体中的人,每个人的个性都消失了,表现为与群体的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他们的感情与思想都在关注同一件事。
群体的状态很不稳定。
不一定需要出现在同地,在某种狂暴的感情影响下(如国家大事),孤立的人们也能获得心理群体的特征。
产生群体特征的原因
1. 放大一个人本能的原始因素是数量
处于群体中的人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正义”。对他们来说群体就是正义,数量就是道理,即使不对,也有法不责众。
因为群体是无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
牢固约束于个人的责任感荡然无存,群体得到的是最原始的宣泄与表达。
2. 群体情绪的互相传染
感性的情绪非常容易传染,理性则不然。
3. 易受暗示
放大非理性冲动
群体中的个人
有意识人格消失,无意识人格得势
情感与思想在暗示与传染作用下转向一个方向, 以及暗示的观念具有即刻转化为行动的冲动
在文明的阶梯上趋近野蛮人
群体与个人
群体在智力上低于孤立个人
从感性上和其激起的行为上,极高或极低 取决于收到的暗示是什么性质
群体本身并无所谓好坏,水可载舟,亦可煮粥
英雄主义的群体。正是群体而不是孤立个人,会不顾一切地赴汤蹈火
犯罪群体
群体的情感和道德观
1. 冲动,易变和急躁
冲动:群体是刺激因素的奴隶
个人能主宰自己反应行为,而群体没有这种能力
群体的感情瞬息万变
群体没有能力做任何长远计划或思考
刺激多种多样,群体只是随风起舞
无法理解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障碍
数量上的强大让群体认为自己可以做成任何事
愿望受阻的群体,就会出现激愤状态
一切障碍都想要粉碎,在群体中不受道德的牵绊
2. 易受暗示,轻信
独立的人即使受到暗示,也需要行动的理由
集体很冲动,一致的念头会立刻变成行动
暗示会互相传染
经常出现集体幻觉的例子
勒庞质疑了历史记录之不可信,认为在场人证越多越不可信
群体无理性无意识,失去批判能力,导致极端轻信
3. 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群体的感情不论是好是坏,都极为简单与夸张
因为思想简单所以感情夸张
《乌合之众》作者:[法]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 著 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一点想法:是的,讲道理不如煽动的效果好可是长期取巧,会不会造成公共言论的低智化?现在的路演,拉票不就是这样的策略吗。阳关雪2020.2.10
不知道怀疑和不确定为何物
总是趋于极端,并容易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
感情的狂暴 因为人多责任感的消失而强化
4. 偏执、专横和保守
因为感情简单而极端,所以偏执,非真理即谬误
专横和偏执是一切群体的共性
群体的强大使他们专横,不接受讨论
群体受无意识控制,所以有世俗等级制和保守本能
群体惧怕强权,欺软怕硬
群体发动革命,不是因为革命本能,而是暴力本能
坚不可摧的保守、抗拒变化的本能
5. 群体的道德
群体既有极低的道德,也有极高的
有暴力本能,和群体带来无责任感纵容
也常为宗教信仰和爱国主义等牺牲和献身
高与低实际都是受无意识的支配
观念,推理与想象力
1. 群体的观念
基本观念与次要观念
基本:宗教,社会主义,民主等
具有极大的稳定性
基本观念的变化会引发历史大动荡
次要:一时的环境影响,来去匆匆
为何相互矛盾的观念可以并存
受一时的环境影响,次要观念之间 没有逻辑的相似性或连续
群体没有批判精神,察觉不到矛盾
高深的理论必须经过改造才能被群众接受
无论什么观念,只有他们具有绝对的、毫不妥协 和简单明了的形式时才有效
为了适应群体的低智力,需要改造为通俗易懂
有时甚至也进入无意识领域,变成一种情感
让一个观念扎根或根除都需要很多时间
观念的社会影响与它是否包括真理无关
一个观念不会仅仅因为正确就被人接受
2. 群众的推理能力
只有低下或错误的推理能力
一系列的论证环节群体也无法理解
采用的观念间只有表象上的相似和连续性
没有推理能力也就无法正确判断
群体接受的判断都是被强加的,不是思考的结果
3. 群体的想象力
缺乏推理能力所以想象力强大而敏感
只有形象能影响群体,成为行为动机
历史上,表象总是比真相更起作用
一件事中最不寻常的一面会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宗教,权利和国家都建立在群体的想象力上
如何影响?靠鲜明形象,说理和解释无用
掌握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统治 他们的艺术
影响群众想象力的,不是事实本身, 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想想什么会引爆舆论?故事,而不是数字
事例必须用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摆在群体面前
一次死 500 人的事故比一段时间死 5000 人瞩目
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宗教感情
需要一个崇拜对象,可以是 god 或英雄、某观点
偶像崇拜
盲目服从它的命令
宗教感情必然伴随偏执与妄想
没有能力也不愿对其信条进行讨论
传播这种信条的愿望
倾向于把不接受的任何人视为仇敌
如何立脚?
成功激发想入非非的感情
使群众在服从和崇拜中,得到幸福
让人随时赴汤蹈火
可以断言,群众需要宗教(任何形式)
不是只有神坛木偶才算宗教
无神论者也可以表现崇拜,对象不是神
一切政治,神学或社会信条,想要扎根 群众都需要一定宗教形式
只有这样才能把危险的 “ 讨论 ” 排除在外
如维护罗马帝国的不是武力,而是对皇帝的崇拜。
广义讲说群体的一切信念都有宗教的形式
群体的信念本身就有偏执和妄想的特点
理解重要历史事件需要研究群体信念 长期采取的宗教形式
历史事件固然由君王发布, 却必须由群体的灵魂来贯彻
社会现象也要从心理学角度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