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近代史概况
中国近代史的经济政治知识点都在这里了!将其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两个阶段,分别进行介绍。主要内容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政治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知识点还未补全。欢迎收藏,下次阅读!
编辑于2020-03-22 00:01:49中国近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
时间:1839年6月 林则徐虎门硝烟
国内背景: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缺乏活力。2.经济上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对外仍然奉行闭关锁国政策,抵制英国工业产品的倾销 国际背景:西方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工业强国对市场和原料需求不断增加并不断向外殖民地主义扩张,虐夺殖民地。2.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中国的出超地位。
经济变革: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原因:外国市场,物美价廉。 影响: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商品经销场所,原料掠夺地2.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有所提高3.自耕农大量破产,小工业者破产,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工业民族工业的兴起但自然经济在近代中国仍然一直占主导地位
思想变革: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 》)-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承认西方技术的先进。蛮,夷--洋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1840~1842年 一鸦
背景:英国率先完成工革,急需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材料。2.中国封建统治腐朽与衰落,社会危机加剧
结果:签订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赔款开设无处通商口岸进出口关税由双方商定
附件: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一体均沾
危害:中国开始沦为两半
战败原因: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战胜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内因: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外因:英国武器先进。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
原因: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激化
人物:洪秀全
概况:1851年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定都天津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1856年,军事上达到鼎盛。天津事变1864年失败
改造“天朝”的措施: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资政新篇》-资本主义
1.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2.引起了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3.汉源权力增加,中央权力下移。4.动摇了清政府在南方的统治基础5.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但也导致江南地区人口减少和长期动荡。6.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856~1860年 二鸦
两次鸦片战争,开始沦为两半-两半加深
背景:英国工业革命三系完成经济实力大增要求扩大市场没有达到目的
概况: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后烧毁圆明园
结果:签订第二批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在长江各口岸航行,巨额赔偿。《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增开天津,九龙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
危害两半加深
19世纪60BC~90BC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名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学习层面:西方的科学技术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结果:破产-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影响:客观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促进近代城市化失败原因:没有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只学习西方技术。政治制度洋务派内部的腐败
概况: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派遣留学生。创办北洋舰队等新式海军。设立总理衙门,驻外史官等,推动政府机构的近代化
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轻工业为主集中在东南沿海受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压制
原因:内忧外患
民族工业兴起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列强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原因:1.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台湾和藩属国朝鲜,明治维新(1868)使日本国力强大,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出兵发动侵略战争
概况:1894年9月清军平壤大败,黄海海战李鸿章“避战保舰”1895年2月北洋舰队覆灭
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反映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输出与瓜分世界的侵略特征
影响:中国两半大大加深。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刺激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野心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掀起救亡图存运动民族意识觉醒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出现维新变法运动民主共和思想兴起。改变远东国际格局,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
1895~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 1895年公车上书.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改良派 实行君主立宪制 学器物到学政治制度
原因:洋务运动中分化出一批早期维新思想家,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突破了器物限制。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日益加剧,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
共同主张救亡图存,维新变法,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
宣传及作用;扩大的维新思想的影响,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赢得了包括张之洞等部分封建官员对维新变法运动的支持,壮大了维新变法的力量
措施:裁汰多余的机构和人员。……但也直接威胁到旧官僚的利益。新办银行。……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淘汰绿营,采用宪法编练新军。……提高战斗力。废八股。……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特点:急于求成,改革主要针对封建弊病展开,引起社会很多阶层的恐慌
影响:爱国激发人们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进步,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的官僚体制,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启蒙:推动新思想的传播,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奠定基础
失败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顽固派的阻挠,国际环境对变法不利
1900年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
完全沦为两半
1898年到1901年义和团运动
原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西方的宗教侵略
影响(意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丹存在盲目排外思想和行为我也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深渊中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概况: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赔款,拆除北京至天津大沽炮台,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危害中玄奘是最严重赔款数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两半完全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瓜分狂潮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899)
影响: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
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利益均沾
影响:标准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美国也得到了整个中国市场。暂时缓和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矛盾,使中国形成列强共管局面
1904年同盟会成立
1911年武昌起义
背景:社会基础:《辛丑条约》使清政府的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遗,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
组织准备:革命知识分子军无状态和民主革命团体不断发展,孙中山推动下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理论基础: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推翻帝制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建立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革命派,权力掌握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
1912 .1~1912.3 南京临时政府改造中国
政治方面颁布《临时约法》
权利来源方面规定全在民,总理对总统权力有制约作用
意义: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和民主共和的政体的建立;使民主共和观念重不深入人心,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度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法律依据
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
思想方面: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的公民教育
1915年新文化运动
背景:辛亥革命对封建制度及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批判不彻底,大多数国民深受专制和愚昧的束缚,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概况: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倡导民主与科学
人物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阵地:北大
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方针
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十月革命后传播马克思主义
意义: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的革新。促进民众的觉醒;唤起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为五四运动兴起的到了宣传和动员作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
浮动主题
经济方面
1912 ~1919年 短暂春天
原因:辛亥革命,救国思潮,一战的影响
荣氏兄弟的纺织和面粉业,张骞的大生纱厂集团
特点:主要以轻工业为主,与外国资本和本国封建经济相比处于劣势,区域分布不合理
影响: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国经济实力,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微信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社会生活:向文明,健康变革。剪辫子。………
浮动主题
浮动主题
原因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为扩大税源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表现上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沿海向内地扩展的趋势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进步瓦解自然经济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创造了物质和及其条件。衣食住行发生变化
思想:高等学堂-京师大学堂,废除八股。1902科举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