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七下第二章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03
宋元时期,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文人墨客辈出,诗词歌赋.书画艺术等文化瑰宝层出不穷。同时,科学技术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火药、指南针、造纸术等发明广泛应用于军事、航海、印刷等领域。这一时期的文化与科技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025年度计划旨在通过系统性的规划与执行,实现个人或组织在新的一年中的各项目标。本计划模板包含月度计划、每周计划及日计划三个层次,确保目标的分解与落实。通过逐层细化,将年度大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小任务,从而增强执行力和实现效率。
看板设计简洁明了,让您的计划一目了然。您可以轻松记录每天的进展,并在月底进行小结,回顾自己的成长与收获。 实用性强:涵盖阅读、早起、运动等多种计划类型。 易于操作:设计简洁,记录方便,随时查看进度。 总结清晰:每月小结,让您清晰看到自己的成长。 小 结,当月回顾看板,当月习惯看板,当月小结看板。
2025年度计划模板,它是一个全面规划一年发展的工具,能够为你指引前进的方向。这个模板详细地包含了年度目标的设定、季度目标的分解以及月度计划的制定,帮助你步步为营,从而实现你的梦想。
2025年度的日计划模板,旨在帮助你高效地管理每一天的时间,清晰地明确任务目标。它包含了多个模块,如晨间计划、工作学习、晚间总结等,确保你能够充分利用时间,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历史七下第一章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历史七下第一章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01
历史七下第一章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02
历史七下第二章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历史七下第二章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01
历史七下第二章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02
发达的中外交通
陆路
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驿站制)。元代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海路
宋代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巅峰
传出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
火药
发展
唐朝时,已经发明了火药。到宋代,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元朝发明了火铳
外传
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传到了欧洲
影响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活字印刷术
背景
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但雕版印刷刻版费工费时
经过
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泥活字,此后,又发明了木活字
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13世纪时,传入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经过蒙古人的西征传入欧洲
指南针
汉代做成指南工具“司南”。宋代制成了罗盘。北宋末年,开始使用指南针,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史学
大型通史《资治通鉴》的编修,《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史事
新的历史编撰体裁—纪事本末体出现。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首创纪本末体。纪事本末体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
金石学兴起。代表作有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录》等。金石学也被认为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
文学
宋词—两宋时期,“词”大放异彩。两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有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除宋词外,宋金还出现了话本小说
元曲—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于一炉;散曲起源于民间和少数民族乐曲,是当时北方的流行歌曲。元曲反映了民族大整合的时代背景,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绘画和书法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两宋之际风俗画的代有作,反映了宋代商业、运输业、手工业的繁荣,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他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无不传神、富有情趣,当时人们称公布他的画属于“神品”
宋元时期盛行随意挥洒的行书。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人称“宋四家”
都市 生活
大都市
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市民 文化
开封城内有瓦子、勾栏
临安城的文化娱乐业更发达
传统 节日
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就已经有了。 一些节日流的习俗传至今
宋元的科技发展与中外交通
宋元文化与都市生活
对边疆区 域的管辖
东南地区
机构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意义
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 行政机构
西 藏
元朝将西藏划为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元朝在划分各个行省时,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打破原来以地理界限(如秦岭、淮河、黄河等)划分行政区的传统,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地区拼成一个行省,削弱地方的经济力量和文化认同感,目的是使行省失去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加强中央集权
行省制度
内容
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
除吐蕃、畏兀儿以外,设置了10个行省,称为行省制度
目的
为有效管辖国土,加强封建统治
进一步巩固了辽阔的疆土
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的联系
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
中央 官制
中书省
设立中书省作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总理全国政务
枢密院
枢密院掌管兵权。其最高长官为院使,亦由皇太子兼 领,实际上也是虚衔
宣政院
宣政院掌管佛教僧徒及吐蕃事务
御史台
御史台掌管监察事务
1276年
攻破临安,南宋灭亡
1272年
定都大都(今北京)
忽必烈(元世祖)
1279年
完成全国统一
1271年
改国号为元
1260年
忽必烈继承汗位
铁木真(成吉思汗)
1234年
蒙古汗国 灭金
1227年
蒙古军队灭西夏
1206年
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 建立了蒙古政权
历史七年级下册
内容来源 | 人教版历史教材
制作软件 | 亿图脑图
10
9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