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内分泌系统-肾上腺
器官系统教学-代谢与内分泌系统-肾上腺(全)-课堂笔记自整理 参考人卫教材第九版
编辑于2020-03-23 21:55:16肾上腺
肾上腺的形态结构
肾上腺的发生
皮质来源于侧中胚层的脏壁中胚层
髓质由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迁移而来
肾上腺的位置、组成
位置:腹膜后间隙内,脊柱的两侧,左、右肾的内上方
结构:做肾上腺半月形,右肾上腺三角形
肾上腺的微细结构
被膜
实质
皮质
球状带
形态:薄,细胞排列成球团,细胞较小,多边形,核小色深,胞质含少量脂滴
束状带
形态:最厚,细胞大,多边形,成束排列,脂滴多,呈泡沫状,核圆色浅
网状带
形态:薄、索状吻合成网,细胞小,弱嗜酸,脂滴少,核小色深
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超微结构特点
髓质
髓质细胞:大,多边形,索状吻合成网。含嗜铬颗粒
类型
肾上腺素细胞:多
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少
交感神经节细胞:少,单个或成群
分泌含氮激素细胞超微结构特点
肾上腺的内分泌功能
分泌的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固醇激素)
球状带: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束状带:糖皮质激素GC——皮质醇
生理作用
1.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糖
抗胰岛素作用,抑制周围组织(心、脑除外)对G的摄取、利用→血糖↑——糖尿
脂肪
促进脂肪水解、氧化,有利糖异生——Cushing综合症
蛋白质
促进肝外组织P分解→肝糖原——肌消瘦、骨质疏松、皮肤变薄、淋巴组织萎缩
过功时:使体内脂肪重新分布
2. 对水盐代谢的作用
具有一定的保钠、排钾作用
可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利于水的排出
大量GC,减少小肠粘膜吸收钙,抑制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增加其排泄量
3.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4. 允许作用
胰高血糖素和儿茶酚胺类激素只有GC存在时才能够影响能量代谢
GC还加强儿茶酚胺类激素促脂肪水解、舒张支气管和收缩血管等作用
5. 对胃肠道的影响
促进胃腺分泌盐酸和胃蛋白酶原
提高胃腺细胞对迷走神经与促胃液素的反应性
长期大量使用易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
6. 抗应激作用
减少缓激肽等有害介质的产生
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增强心肌收缩力
升高血压
增加机体适应力、抵抗力
7. 其他
影响神经系统、细胞发育、骨形成
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减轻渗出
抑制抗体、组织胺的生成
抗炎、抗过敏
分泌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CRH和ACTH的调节——ACTH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GC的反馈调节:长反馈、短反馈、超短反馈
GC分泌的昼夜规律
CRH与ACTH分泌呈日节律性(午夜最低,清晨最高),GC水平随其波动
网状带:性激素——脱氢表雄酮、雄烯二酮
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生理功能
醛固酮→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的受体结合→
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管腔面膜钠离子通道的表达
基底外侧膜Na+-K+ATP酶的表达
→Na+重吸收↑水吸收↑K+重吸收↓
分泌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醛固酮合成调控的最主要因素
血管紧张素原—(肾素)—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盐皮质激素(醛固酮)——远端小管保Na+排K+
血容量降低、肾动脉压下降、交感神经兴奋→肾素分泌增加
醛固酮通过增加水、钠重吸收,增加血容量→间接抑制肾素的分泌
血Na+↓、K+↑→醛固酮分泌↑
K+——直接作用球状带,增加醛固酮合成
Na+——通过调节肾小球旁器颗粒细胞合成肾素来影响醛固酮的合成和释放
肾上腺髓质激素(含氮激素)
生理作用
肾上腺素能受体
α——血管平滑肌——缩血管
β
β1—心肌—正性变力
β2—气管、血管平滑肌—舒张作用
肾上腺素:对α、β1、β2受体都有较强的亲和力
去甲肾上腺素:α>β1>β2
心血管作用
去甲肾上腺素NE
兴奋β1受体,加快心率,增加心肌收缩力,加速兴奋传导,最终使心输出量增加
通过α受体使血管收缩而增加静脉血回流,也加强心房肌收缩,但增加心肌的耗氧量
血压升高,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兴奋,通过压力反射导致心率减慢,并超过去甲肾上腺素其本身的正性变时效应结果使心输出量减少
肾上腺素E
通过β2受体扩张骨骼肌和肝脏的血管,外周阻力下降
代谢作用
促进肝糖原分解、脂肪分解和氧化,还可使能量代谢增强
GC对儿茶酚胺的代谢作用具有允许作用
应急学说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反应灵敏
呼吸加强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心跳加快,心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
血压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流多
肝糖原分解增加,葡萄糖氧化增强,血糖升高
脂肪分解加强,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
分泌的调节
交感节前神经(+)→ACh+N受体(嗜铬细胞膜)→NE、E↑
ACTH→糖皮质激素分泌→使合成E、NE的三种酶活性↑
自身反馈调节细胞内:NE、DA↑→酪氨酸羟化酶(-):E↑→PNMT(-)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
体内过程
吸收:口服、注射均可吸收,亦可从皮肤、黏膜吸收
分布:入血后90%与血浆蛋白集合(80%皮质激素运载蛋白CBG,10%白蛋白),10%游离CBG在肝脏合成,雌激素促进CBG合成,妊娠时→药物作用↓
代谢:肝脏
排泄:肾脏排泄
根据作用时长
短效<12h:可的松
中效12-18h:曲安西龙
长效>36h:地塞米松
生理剂量:影响正常物质代谢,维持机体自身稳定
应激:大量,使机体适应环境变化产生的刺激
超生理剂量(药物剂量):影响正常代谢外,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和抗休克等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强大的、非特异性)
特点
抑制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
抑制炎症反应的不同时期
抗炎作用的双重性
注意
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可致感染扩阻碍创口愈合
基本机制:基因效应
具体表现
对炎症抑制蛋白及某些靶酶的影响
诱导脂皮素1的生成→抑制磷脂酶A₂→减少炎症介质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类的产生
抑制诱生型NO合酶和环氧化酶2的表达→阻断相关介质的产生
对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影响
抑制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
对炎症细胞凋亡的影响
由GR介导基因转录变化,最终激活caspase和特异性核酸内切酶而导致细胞凋亡
快速效应(非基因效应)
特点:起效迅速,对转录和蛋白质合成抑制不敏感
可能机制
细胞膜类固醇受体
非基因的生化效应
受体外成分介导的信号通路
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
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
抑制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
小剂量——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抑制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干扰淋巴组织分裂和增殖
阻断致敏T淋巴细胞所诱发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聚集等
抗过敏作用
机制:减少过敏介质的产生
退热作用
不能中和细胞内毒素
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内源性致热原的释放
抑制体温中枢对内源性致热原的反应
抗休克作用
维持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的允许作用,维持血压,保持重要器官血供
抑制某些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症状,恢复正常微循环,改善休克状态
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阻断了休克的恶性循环
扩张血管和兴奋心脏、加强心脏收缩
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
血液与造血系统
增高:刺激骨髓造血机能,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功能↓
降低:淋巴、单核、嗜酸粒和嗜碱粒↓
中枢神经系统
兴奋性提高,可诱发精神失常(精神病、癫痫患者慎用)
骨骼
抑制成骨细胞活力,减少骨中胶原的合成,促进胶原和骨基质的分解,使骨盐不宜沉着,导致骨质疏松
心血管系统
增强血管对其他物质的反应性,导致钠、水潴留和血脂升高,可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其他作用
增加胃酸与胃蛋白酶分泌,提高食欲,促进消化(大剂量诱发和加重溃疡)
临床应用
替代疗法: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氢化可的松
严重感染
原则上用于严重感染伴有败血症者,目前为消除机体有害的炎症和过敏反应,缓解症状,防止脑、心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利于病人度过危险期
GC无抗菌作用,且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必须佐用足量的抗生素
病毒感染一般不用,无抗病毒作用,用后感染易扩散
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避免粘连影响功能
自身免疫性疾器官移植排斥及过敏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发性皮肌炎 首选
不单用,采用综合隔日疗法,从小剂量开始
过敏性疾病
主要用肾上腺激素受体激动药和抗组胺药,GCs辅助治疗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与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合用
抗休克治疗
感染性中毒休克
首选 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前提下,及早、短时间突击使用大剂量
过敏性休克——与首选药肾上腺素合用
心源性休克——需结合病因
低血容量性休克——补液、补电解质,合用超大剂量
血液病
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再障、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等
局部应用
一般性皮肤炎,湿疹、牛皮藓、接触性皮炎等,宜用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或氟轻松
不良反应
长期大剂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脂类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所致,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多毛、浮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病
诱发或加重感染
免疫抑制作用,结核病患者并用抗结核药
消化系统并发症
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弱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钠水潴留,高血脂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抑制生长发育等。促Pr分解,抑合成,增加钙磷排泄
糖尿病
糖代谢紊乱
中枢神经系统
精神失常,癫痫
停药反应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表现:恶心、呕吐、乏力、低血压、休克
反跳现象
禁忌症
严重的精神病(过去或现在)、癫痫,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新进胃肠吻合术,创伤恢复期,骨折,角膜溃疡,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糖尿病,严重高血压,孕妇,抗菌药物不能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麻疹、霉菌感染等
用法与剂量
大剂量冲击疗法
用于严重中毒性休克及各种休克
一般剂量长期疗法
结缔组织病、肾病综合征和顽固性支气管哮喘
首剂200~300mg/天,逐渐减量,疗程3~5天
中效泼尼松口服,显效后逐渐减量至最小维持量,疗程6~12月
小剂量俩替代法
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次全切除术后
可的松12.5~25mg/日,或氢化可的松10~12mg/日
促皮质激素ACTH
作用于肾上腺,GCs分泌增加,维持肾上腺正常形态与功能
应用:诊断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
皮质激素抑制药
米托坦DDD
杀虫剂DDT类化合物
作用
抑制皮质激素的合成(束状带、网状带)
GCs和性激素减少,醛固酮无影响
应用:皮质癌的辅助治疗
美替拉酮
酮康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