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丁三~愿行菩提心学处
丁三~愿行菩提心学处的思维导图。 真正了知法义后,通过实地修行, 而在自相续中对实相之意升起真实无倒的证悟, 彻底升起定解,解脱是非之网后现见实相的本来面目。
编辑于2023-08-21 17:35:22丁三愿行菩提心学处
愿菩提心学处
修自他平等菩提心
无始以来轮回苦海的因是我执 ,始终将自己放到主要位置, 倍加珍爱,三界众生同样渴望获得 一切安乐,不希望有一丝一毫痛苦,如下思维:
1、何时何地,希望自己拥有利乐的事 也希望其他众生拥有同样快乐
2、为自己获得安乐付出怎样精勤努力,为他众也付出同样代价
3、自己细微痛苦也努力舍弃,同样尽力解除他众细微之苦
4、自己享用幸福安乐丰厚受用而欣喜,他众拥有幸福安乐也同样发自内心欢喜
修自他相换菩提心
座上观修
目睹或观想受苦痛众生在眼前
向外呼气:观想自己的安乐、善妙、身体、受用、 善根犹如脱下来的衣服一样完全施给他
向内吸气:观想他众所有痛苦一并吸入体内由自己来承担 由此他已经离苦得乐
生活中观修
当自己遇到不如意痛苦时:观想三界轮回之中 有许许多多感受这样痛苦的众生,他们多么可怜, 愿他们的苦难都成熟于我身上,使得他们能离苦得乐。
当自己享有幸福安乐时:观想以我的这分安乐, 愿所有众生都能获得安乐。
自他相换菩提心,是所有趋入大乘道的修行人必修的无倒究竟精要, 哪怕是相续升起一次这样的自他相换的菩提心也能清净多生罪障,圆满福德资粮,从恶趣邪见解脱
公案
公案1、世尊曾在地狱拉马车时,愿代同伴受苦的善心力,顿生天界
公案3、恰卡瓦格西求法得到“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修心八颂的窍觉 完全断除珍爱自己的执着,自他相换是修行核心。
l
公案2、世尊曾为商主匝哦之女时,因为对自己同样果报(用脚踢母亲 头产生的果报)升起自他相换菩提心立刻解脱了痛苦
修自轻他重菩提心
观想:自己无论住于轮回还是堕落地狱,病痛以及遭受痛苦都可以忍受, 并且但愿其他众生得痛苦成熟于我的身上, 愿我所有的安乐和善果他们能圆满具足
内心深处思维并付诸于行动
公案实例
1、仁慈瑜伽上师讲法时,代狗挨打的公案
2、达玛日杰达割肉救助生病邻居的公案
3、世尊为莲花国王时舍身转生河达鱼, 用自身肉消除瘟疫的公案
4、世尊投生乌龟救人后在沙滩被 八万蚊子吸血而不忍进水的公案
5、世尊转为宝髻国王为遣除敌国疾病与饥荒, 布施自己顶髻,以疼痛为缘对热地狱有情升起猛烈大悲心 利益怨敌无怨无悔的公案
行菩提心学处
布施
财布施
普通布施
一把茶叶,一碗青稞以上的财务布施给其他众生
广大布施
骏马,大象以及儿女等自己忠爱的人及物布施他众
极大布施
布施自己的身体,生命及肢体
法布施
定义:为他众灌顶,传法,念传承想方设法令他们相续奉行善法之举。
法布施的要求
从根本断除自私自利,証悟空性并且具足神通可摄受眷属 自私自利之心断尽可绕益众生,获得见道可超度亡灵, 自私自利之心未断尽之前要发愿: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自己的私心杂念断尽,利益众生时刻到来
无畏布施
对于无有救护的众生,作为他们的救护者,无有依靠的众生,做他们的依靠, 没有亲友的众生,做他们的亲友,一切有为的善法中,救护有情生命功德利益最大。
持戒
严禁恶行戒
指身语意三门要如毒一样断除所有对他不利的十不善业
摄集善法戒
随时随地竭尽全力奉行包括微乎其微善根在内的一切善法
《贤愚经》云
“莫想罪微小,无害而轻蔑,火星虽微小,可焚如山草”
“莫想善微小,无益而轻视,水滴若集聚,渐次满大器”
绕益有情戒
从根本上断尽自私自利,勤勤恳恳依靠四摄直接成办利益众生的事业。初学无论行持任何断恶行善 的学处,都包括在以三殊胜摄持而回向一切众生。
安忍
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
别人当面对自己拳打脚踢,强抢硬夺,恶语中伤以及暗中说一些难听刺耳的话等,我们 不但不该对他们满怀嗔怒,反而应当升起慈悲之心饶益他们。印度单巴仁波切说“百种贪心之业 不及一刹那嗔心罪业大。”
忍耐求法苦行之安忍
为了成就正法必须要不顾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来修行。如续部中说“越过刀山与火海,舍身赴死求正法” 又如往昔诸噶当派大德所谓的四依处:“心依于法,法依于贫,贫依于死,死依于干涸之壑”
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
当闻到甚深空性实相,尤其是远离勤作自性大圆满实相精要,超越善恶因果的十二金刚大笑,稀有八句等法语时, 不可升起邪见,要千方百计毫不颠倒地受持它们的密意。如果升起邪见或进行诽谤,是舍法罪,是无数劫中不能从 地狱深渊解脱的因。
精进
擐甲精进
当听到往昔诸圣者前辈,诸佛菩萨的事迹行为以及为求正法历尽苦行的历史传记时,不能认为“因为他们是佛菩萨而我怎么能做到呢 ”进而懒散懈怠。应当思维:他们是这样修行而获得成就的,孑义作为他们的追随虽然不能胜过他们,但必定能获得同等的成就。
加行精进
虽然心里有求法修法的念头,但一直在明日复明日中耗尽人生岁月,我们必须断除这种怀着修持正法的愿望而虚度人生的现象,如哲白莲大师说, “人生犹如屠场畜,过一瞬间死意临,今日明日久蹉跎,终于榻中呼号矣”,因此我们一定要刻不容缓的修持正法,就像懦夫怀里钻进蛇或者美女头上着火一样, 急不可待,彻底放下,完全舍弃今生今世的一切琐事 ,毫不迟疑的致力于佛法,否则红尘的琐事没完没了,接踵而至,此起彼伏,犹如水的波纹一样, 始终空不出一个修法的时时间,一旦自己下定决心,放下时间琐事,也就是琐事完结的时候
总之,是否能够获得佛果,唯一依赖于精进,我们一定要勤奋,努力,而实行这三种精进,一个人虽然有上等的智慧,但如果仅有下等的精进 那么他只能成为一个下等修行人,尽管只有下等的智慧,但如果具备上等的精进,也必定会成为一名上等的修行人。如果毫无精进,那么尽管 具有其他功德,也无济于事,全知无畏洲说:“无今进之士。具智财权力,皆不能救彼,犹如一商主,有舟无船桨。” 因此,我们不管在何时何地,一定要做到饮食适量,睡眠适度,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不紧不松的精进修行。就像晚舟,挽弓,射箭一般, 不然只是空闲性,偶尔性的修法是不会有任何成就的。
不满精进
所谓的不满精进,就是说当自己在闭关修行,观修本尊,诵经念咒,行持善法等方面稍有成就之时,千万不能以此为满足而务必要发誓活到老,修到老。
静虑
静虑之必要
如果没有避开一切喧嚣散乱的环境,而依止寂静处,那么相续中不可能生起禅定,所以最先远离散乱,对我们每一位修行人来说十分重要。
真实静虑
凡夫行静虑
耽著明乐无念的觉受,进而追求这一目标,也就是说带有耽著觉受禅味而观修的时候,就叫做凡夫行静虑。
义分别静虑
虽然远离了觉受的耽著,而没有享受禅味,却耽著空执对治品观修的时候就称为义分别静虑。
坐禅的一切时分,身体的要诀,就是做毗卢七法,眼睛的要诀, 就是依靠看式等等,这些都十分重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身正脉就会直,脉正风就会正,风正心就会正” ,因此不能躺着或靠着等等,身体端正,一直在无所分别, 无所执着的境界中入定,这就是静虑度的本体。
缘真如静虑
离了空执对治的念头,安住与法性无分别的等持中就叫做缘真如静虑
智慧
闻慧
指对于上师所传讲的一切正法的词句,自己听闻后,原原本本的理解
思慧
对于上师所讲的一切法义,不仅仅是限于表面听听,表面了知,而是在自相序中通过反复琢磨,研究,观察思维而加以抉择,不懂的地方请教他人, 不以似是而非似懂非懂为满足,而要升起解,必须做到将来自己身居寂静深山,独自修行关于修行的要点,不需要请教别人,完全有独立自主,彻底断除疑惑的把握。
修慧
真正了知法义后,通过实地修行, 而在自相续中对实相之意升起真实无倒的证悟, 彻底升起定解,解脱是非之网后现见实相的本来面目。 也就是说,一开始依靠闻法和思维断除增益, 随后在实修时,对于五种外境的一切显现观为无实有的空色幻化八喻。
一切本来无有,而在迷乱者面前显现,犹如梦境
因缘缘起聚合而骤然显现,犹如幻术
本来无有,而显现为有,犹如光影
由此了达外境的显现均为虚妄的本性, 再通过观察显现这些的作者有境心的自性, 从而在对墴显现不灭当中,止息执着对境的 分别念,于证悟虚空般明空法性的境界中安住, 这就是智慧度。
门耳思修的结果必须达到,慈悲心菩提心日益增上我执烦恼日渐薄弱的目的。
在显现之时不成实有,犹如阳焰
里里外外均不存在而显现,犹如鼓谷声
如有能依所依,犹如寻香城,现而无自性,犹如影像
本来无有之中显现一切,犹如幻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