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化学之氮元素
可能有些些乱,但都是一个个找的知识点手打上去,结合了本人考试中的一些经验但希望可以给大家打开思路 (=´ω`=)
编辑于2020-03-26 17:09:05化学
氮的氧化物
NO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
电子式:
化学性质:
NO可以被过氧化钠吸收:Na2O2+2NO=2NaNO2
探究NO与过氧化钠反应实验
通入NO前要先用H2或其他保护气通过装置排出空气,防止NO被氧化
判断产物中是否含有亚硝酸根:将产物溶于水,加入AgNO3,观察是否有浅黄色沉淀
欲最终判断NO3-的存在与否,要通过加热产物,根据2NaNO3 ==== 2NaNO2 + O2↑,称量产物灼烧前后质量计算,NaNO2热稳定性强,不分解
实验室制备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不需加热,含有氮气杂质)
用亚硝酸钠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备:6NaNO2+3H2SO4→3Na2SO4+2H2O+4NO↑+2HNO3(可用启普发生器)
工业制备
合成法:将氮与氧混合气体通过电弧,在4000摄氏度直接化合成一氧化氮N2+O2→2NO
催化氧化法:以钯或铂为催化剂4NH3+5O2→4NO+6H2O
氧化性:6NO+4NH3==(加热)==5N2+6H2O(归中)
还原性:
4NO + 3O2 + 2H2O = 4HNO3或2NO+O2=2NO2,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
NO2
物理性质:黄褐色液体或棕红色气体,其固体呈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
化学性质:
二氧化氮溶于水:3NO2+H2O == 2HNO3 + NO,在有氧气的情况下4NO2+O2+2H2O=4HNO3
由于二氧化氮溶于水还会生成NO,因此NO2不是硝酸的酸酐
被过氧化钠吸收:Na2O2+2NO2=2NaNO3
被氢氧化钠吸收:2NO₂+ 2NaOH ==== NaNO₃+ NaNO₂+ H₂O(碱性环境下歧化)
自身化合:NO2=N2O4 该反应可逆,常考阿伏伽德罗常数
汽车尾气处理:2NO+2CO(催化剂)=N2+2CO2
用作火箭燃料:2N2H4 + 2NO2 =点燃= 3N2 + 4H2O
肼剧毒,为强还原剂,在在碱性溶液中能将银、镍等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
制备:NaClO+NH2CONH2(尿素)+2NaOH==N2H4.H2O+Na2CO3+NaCl
尿素
性质:在酸、碱、酶作用下(酸、碱需加热)能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铵盐的性质)
制备:用液氨和二氧化碳2NH3+CO2→NH2COONH4→CO(NH2)2+H2O
用途: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NO2支持燃烧:2C+2NO2--->N2+2CO2
相关探究实验
用浓硝酸制得的NO2含有水和硝酸,不能说明不支持燃烧
如果用AgNO3热分解制得NO2,同时会产生氧气且氧气体积分数为⅓大于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能说明NO2支持燃烧
污染
NO2为酸雨成分,且含氮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氮
N
化合价
-3
铵根、氮化镁、CN-、SCN-
0
氮气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小,在空气中不燃烧
大气成分中占比最高的物质,占大气总量的78.08%
注意氮气电子式,两侧有电子
实验中常用作保护气,防止物质被氧化
描述:打开弹簧夹,通入氮气(至最后的瓶内有气泡出现),将空气全部排出
氮气的制备
1、将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2NH3+3CuO=N2+3H2O+3Cu
2、将亚硝酸钠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加热NH4Cl + NaNO2 = NaCl + 2 H2O + N2↑
方法1更关注,其优越性在于
1、Cu可循环利用,节约原料
2、产物为N 和H2O,对环境无污染
化学性质:
可跟绝大多数碱土金属反应
锂最易反应,常温下有6Li+N2===2Li3N
镁条在氮气中燃烧:3Mg+2N2==Mg3N2
现象: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环境污染
温室效应
CO2、CH4、N2O、氟利昂
臭氧层破坏
氟利昂、氮氧化合物等
酸雨
硫酸型酸雨
①2SO2+O2=2SO3②SO3+H2O=H2SO4
③SO2+H2O=H2SO3④2H2SO3+O2=H2SO4
硝酸型酸雨
①2NO+O2=2NO2②3NO2+H2O=2HNO3+NO
治理
在燃料煤中加入生石灰固硫
2CaO+2SO2+O2=CaSO4(或分两步写)
制硫酸尾气氨吸收法:SO2+2NH3+H2O===(NH4)2SO3
光化学烟雾
NOx
绿色化学:
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 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提高原子利用率)
氮肥
分类氨态氮肥、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硝铵态氮肥、氰氨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
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肥料混用,如草木灰(K2CO3)会反应放出氨气
酸碱性对歧化/归中反应的影响
原理
非金属单质在水中的歧化多是得到两个酸。一个是氢酸、一个是含氧酸碱性条件有利于这些反应(产物端有酸)正向进行,而酸性条件利于其逆向进行
栗子
卤素单质的两种歧化:①1,1归中:X2+2OH-=X-+XO-+H2O ②1,5热歧化:3X2+6OH-=5X-+XO3-+3H2O
注意温度对于反应的影响
氯
与冷的氢氧化钠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与热的氢氧化钠反应:Cl2+6NaOH=5Nacl+NaClO3+3H2O
卤素两种酸性归中:①1,1归中②1,5归中,同歧化
84消毒液不能和洁厕灵共用:氯的1,1归中
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
非卤素时,有时满足酸性歧化
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条件下歧化生成二氧化硫和硫单质
氧化亚铜遇酸:Cu₂O+2H+ =Cu₂+ +Cu+H₂O
燃烧实验
酸酐
定义
某含氧酸脱去一分子水或几分子水,所剩下的部分
只有含氧酸才有酸酐,无氧酸无酸酐
常见酸的酸酐:
H2SO4 → SO3 H2SO3 → SO2 H2CO3 →CO2 H3PO4 → P2O5 HNO3 → N2O5 HNO2 → N2O3 CH3COOH → (CH3CO)2O H3PO3亚磷酸→ P2O3
特殊注意:
SiO2二氧化硅不与水反应,即与水接触不生成硅酸,但人为规定二氧化硅为硅酸的酸酐
高锰酸酸酐Mn2O7
制备方法:KMnO4(高锰酸钾)和冷的浓硫酸作用生成暗绿色的油状七氧化二锰(Mn2O7): 5H2SO4(浓) +4KMnO4 → 2K2SO4 + Mn2(SO4)3 + Mn2O7 + 5H2O + 2O2↑
启普发生器
限制:
不能加热
反应也不能放热太多
NO2:反应
只能适用于块状物体
SO2制备不能用启普:NaSO3为粉末
O2制备不能用启普:MnO2为粉末
防止小孔堵塞
乙炔制备不能用启普:
乙炔的制备:CaC₂+2H₂O→C₂H₂↑+Ca(OH)₂
注意事项
导气管口塞入少许棉花:防止产生的泡沫进入导管
副反应生成H2S及PH₃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常用CuSO₄除去这些杂质
除杂方程:CuSO4 + H2S = H2SO4 + CuS↓
加饱和食盐水,避免电石和水反应过于剧烈
装置图
反应发出大量的热
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为糊状物,易堵塞
固-液不加热型
适用范围
H2:Zn+2HCl=ZnCl2+H2↑
CO2:CaCO3+2HCl=CaCl2+CO2↑+H2O
H2S:FeS+ 2HCl=FeCl 2 +H 2 S ↑
NO: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
优点:
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能节约药品,控制反应速率和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可随时向装置中添加药品
氰根、硫氰根
C、N之间以叁键相连
KSCN
KSCN的制备
1、CS2+2NH3→NH4SCN+H2S
2、2NH4SCN + K2C03→ 2KSCN + (NH4)2C03
检验三价铁离子
血红色络合物,并非沉淀
拟卤素
化学性质与卤素相近,表现出单质的还原性
氰
制备方法:4HCN+MnO2(加热)=Mn(CN)2+2H2O+(CN)2
与水反应:(CN)2+H2O=HCN+H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