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颈丛神经
颈丛神经的解剖,损伤时的病理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编辑于2020-03-26 21:03:38颈丛神经
解剖
颈神经干很短,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后两支,每支都是混合性的。 除第1、第2颈神经的后支较粗大外,其余颈神经的后支均较前支细小。 颈神经的后支又可分为内侧支与外侧支(第1颈神经除外)所有颈神经的后支均支配肌肉,只有第2、3、4或第5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支配皮肤。 颈丛:由第1~4颈神经的前支构成; 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方,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点的前方。
浅支(颈丛皮支)
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穿出,位置表浅,散开行向各方,其穿出部位,是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一个阻滞点。
主要浅支
枕小神经(C2)
发自颈2,有时有颈3纤维,上行经寰椎横突之前,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后上方行走,至头下部穿出深筋膜继续上行,分布于枕部面上部的皮肤。
耳大神经(C2、C3)
颈丛皮支中最大的分支;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向前上方斜越该肌表面,于胸锁乳突肌浅面向下颔角方向行走,分布于耳廓、腮腺表面及乳突表面的皮肤。
颈横神经(C2、C3)
颈横皮神经由颈2、颈3神经组成,向前内横越胸锁突肌的表面,分支呈扇型分布于颈前部皮肤。
锁骨上神经(C3、C4)
发自颈3神经根的前支和颈4神经根的大部分,从锁乳突肌深面向后下方穿出,行于颈阔肌深面至锁骨附近穿至皮下,行向外下方,分成内侧、中间、外侧三组,分布于颈下部侧面,肩部和胸壁上部的皮肤。 ”披肩“
膈神经
深支
病因病理
枕小神经
枕小神经周围的鞘较薄,鞘内脂防丰富,长期伏案或低头工作,颈肌痉挛,深筋膜肥厚,炎症渗出、粘连,或外伤均可对枕小神经周围的鞘管造成挤压而引起枕小神经的卡压综合征。同时,枕小神经周围的销管本身的病变亦可造成枕小神经的卡压。枕小神经的卡压综合征属中医“颈部痹证”的范畴,颈项部的急慢性损伤,局部气血瘀滞不畅,或感受风寒湿邪,痹阳经墙,均可引起本病。
枕大神经
耳大神经卡压综合征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其压迫可来自外界的机械性创伤和体内的邻近组织的病变如上段颈椎的颈椎病、脊柱结核、骨关节炎、脊髓肿瘤、硬脊膜炎、转移性肿瘤等也可由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体炎腮腺炎引起。多为急性、亚急性损伤;属中医“颈部伤筋”范畴,急慢性损伤,局部筋脉受损,气血瘀滞,或感受风寒湿邪,瘀阻经络,均可导致本病。
颈横神经
长期处于潮湿、阴冷的工作环境中或从事会计、文书工作或长期操作电脑等,长期低头工作姿势会造成颈肌疫挛,深筋膜增厚,炎症渗出,粘连而压迫颈横皮神经。颈横皮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绿中部穿出深筋膜。由于颈横神经比较粗大,且穿出点周围的结缔组织较厚,较坚韧,结缔组织的病变会压迫颈横皮神经,产生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腮腺炎、扁桃结体炎、甲状腺肿大亦可能是致痛的病因。属于中医“颈部伤筋”的范畴
锁骨上神经
软组织急性拉伤或挫伤治疗不彻底,残留了粘连或斑痕;或因为长期慢性劳损,遗成肌肉或肌腱处于长期紧张状态而出现营养障碍;不良资势或长期处于一种姿势下会使应力集中于某一处,久之造成局部组织水肿、渗出、粘连;感受风寒湿邪的侵袭,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组织营养障碍,久之局部组织损伤,渗出增多,亦可造成肌肉痉挛,牵拉附近肌群,这些均可导致锁骨上神经的卡压,从而产生锁骨上神经卡压综合症。
临床症状
枕小神经
以“枕小神经痛”为主要症状,痛为阵发性,痛为针刺样、刀割样,甚至可放射到额部及眼眶,头部活动、咳嗽用力均可诱发疼痛。间歌期为钝痛,颈肌痉挛,头呈僵直位。
体征及检查
检查头颈星强迫性头位,项上线处压痛,枕小神经压痛点(聚明穴)即乳突后缘处压痛,各压痛点可向枕颈放射。枕小神经支配区域即枕部及耳廓背面上部可有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
枕大神经
患者一侧枕部疼痛,可向外耳部放射,痛可显持续性纯痛而有阵发性加剧,也可量间歇性发作。颈部活动,咳嗖、喷嚏时可加剧度痛,在疼痛发作时常伴有局部的肌肉痉挛,偶尔也可见到此神经支配区的感觉过敏或轻度减退。受冷及天气变化时可加重。
体征及检查
1枕外隆起处常有压痛。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压痛明显,痛可向颈部放射。
2耳大神经支配区域如耳、腮腺表面及乳突表面可出现思觉过敏或感觉轻微减退。
3颈部活动可无明显受限。
颈横神经
患者颈顶部肌肉不适、发紧、发板,以钝痛、酸痛为主,可影响肩臂部,上臂部甚至出现后头不适,可因寒冷阴雨、气压改变而加重,有时可出现根性痛及放射痛,患侧颈横皮神经支配区域有时可见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
体征及检查
牵拉受损肌组可引起疼痛,颈项肌感僵硬,痉挛而不松弛,压痛部位多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颈椎活动范围多不受限,压顶、臂丛牵拉多为阴性,颈横神经支配区域可出现感觉过敏或感觉喊退,其它检查无明显异常。
锁骨上神经
患者多为慢性起病,病程较长,自觉颈肩部有钝痛,酸沉等不适感,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可为隐痛、胀痛、刺痛,疼痛可为急性发作,伴有肌痉挛和颈僵直,咳嗽可加重,可向头颈部或肩背部放射,严重者可有颈部活动受限,其所支配的肌肉如胸锁乳突肌、颈阔肌麻痹,偶见颈下部侧面、肩部和胸壁上部的皮肤出现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上述状可在受凉或伏案工作后加重。
体征及检查
检查时可见病人颈部僵直,颈项肌感僵硬,痉挛而不松驰,肩胛骨内上角有明显压痛感,多伴有硬结和条索状物,部分患者有剥离感,颈部活动可受限,亦可见强迫性头位、单发病,颈项偏向患侧,颈椎前屈,健侧侧屈受限。有时颈下部侧面,肩部和胸壁上部的皮肤可出现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
治疗
枕小神经
翳风穴
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
翳明穴
翳风穴后1寸
枕大神经
天窗穴
位于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与喉结相平,耳大神经从此处穿出。
天容穴
天容位于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耳大神经从此处穿出浅筋膜。
颈横神经
廉泉穴
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为颈横神经上支分布处
扶突穴
在颈外侧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为颈横成神经穿过深筋膜之处
锁骨上神经
臑俞穴
肩髃穴
肩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