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考——地球上的大气和水
无数据
地理专题2--地球上的大气和水,底层大气主要有干洁的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海洋水:是水体中最多的,大约占水体的96.53%。
编辑于2023-08-22 10:31:41 四川省地球上的大气和水
地球上的大气
大气组成
底层大气主要有干洁的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干洁德空气组成
氮:占比78.09%,约等于78.1%,占比比例最高
氧:占比20.95%,约等于21%,占比排名第二,人的呼吸和氧气相关。氧气是助燃气体
二氧化碳:空气中含量较低,但对地球的影响很重要
臭氧:吸收紫外线
大气的垂直分布
对流层
概念:贴近地面的大气最底层,是大气层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要点
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海拔每升高100,温度降低0.6度)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
概念:从对流层顶部往上到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
要点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高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平稳,民用客机飞行)
辨析:平流层中没有空气流动(错误)
高层大气
包括中间层、热层、散逸层,高层大气会反射无线电波,对地球通信有很大作用,产生磁暴现象,干扰地球无线电通信
大气的运动
大气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大气的运动就是风
原因
直接原因:水平气压差
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维度分布不均,造成高地维度间的热量差异
台风、寒潮及其危害
台风
概念: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强烈气旋。在西北太平洋上,温度较高,大量海水被蒸发到空中后,近地面的空气少,质量低,形成低压中心,由于低压中心气压低,周围空气就会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随着气压变化、地转偏向力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形成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大,最终形成台风
辨析:台风眼内的风力是测定台风等级的依据(错误),原因:根据我 国气象局规定,台风按照台风中心附近(注意是附近,而不是中心“台风眼”)地面的最大风速来划分台风的等级,而非台风眼的风速。台风眼里没有风,风是水平运动,台风眼里的空气是下沉的,是上下运动,没有水平运动,只是单纯的垂直运动。
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台风,名称不同,叫飓风
影响:台风常会带来狂风、特大暴雨,导致航班、高铁取消,农业经济受损,人员伤亡,我国是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寒潮
概念: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特点:剧烈的降温和大风,同时伴有暴风雪和霜冻
辨析:冬半年除了包括深秋、冬季,还包括早春。
影响:农作物遭受冻害,大风吹翻船只、建筑物、破坏牧场,严重大学、冻雨,会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影响交通
自然界的水
水的形态
气态(水蒸气):数量较少,分布范围广
固态(冰川、冰):分布在高山(海拔高)、南北极(维度高)
液态:地球上数量最多的
水体
海洋水:是水体中最多的,大约占水体的96.53%
陆地水
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占全球水体的3%左右
淡水只占地球水体2.53%,冰川占淡水总量的2/3,分布在高山、两极地区
大气水
降水
概念:动态的水就是降水,是水从空气中降落到地面上的过程,降水就是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
降水形成的条件
充足的水汽
使气流能抬升并且冷却凝结。气流抬升后到高空,气温低,冷却凝结
凝结核:空气中的杂质
“降”是动态的过程
垂直降水:雨、雪、雹,是动态下降的过程
水平降水:霜、露、雾
我国每年要测算降水量,在测算时不计算水平降水(不好测量),仅仅是垂直降水
降水不等于降雨,水的范围大于雨,降水包括降雨
常见降雨类型
对流雨:空气中有冷空气、暖空气,冷暖气流上下对流运动成云致雨,常发生于赤道地区,热带雨林地区
锋面雨
概念:锋面活动时,暖湿气流上升,水蒸气遇冷凝结成雨
分类
冷锋:有两个气团,一个冷气团,一个是暖气团,冷暖气团交汇,中间有一个交汇面,称为“锋面”,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常见,如寒潮、寒流
暖锋:同样是冷暖交汇,暖气团的势力比较强大,主动出击,但暖气团的移动速度较慢,所以暖锋过境时会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天
准静止锋:静止即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准静止锋出现时会一直有降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
地形雨:潮湿气流前进时遇到地形阻挡,气流被迫上升,上升之后,海波高、温度低,引起温度降温,水汽凝结成雨(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植被长的更好)
台风雨:伴随着台风出现,风一半很大,出现风暴潮、狂风骤雨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分类
寒流:从高维度向低纬度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从低纬度向高维度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分布(掌握重要的即可)
在赤道两侧,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分别驱动两侧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形成赤道洋流,因为温度高,所以是暖流。北边为赤道暖流,南边为南赤道暖流。赤道暖流就是风吹造成的,水会随风吹的方向流动
赤道洋流到达大洋西岸受地形阻挡,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沿海岸向较高维度流去,至中维度地区受到西风的吹动,形成环绕全球的西风漂流。西风漂流是风海流,洋流是风吹导致的。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环绕全球的,因为没有陆地阻挡,全是海洋,否则就不能形成
难点:在北印度洋地区,受到季风影响,在冬季靠近陆地的地方,刮的风是东北风,从陆地上吹过来,在北印度洋地区形成了环流,最后形成了一个圈,是典型的逆时针方向;在夏季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夏天刚好和冬天相反,刮西南风,洋流是顺时针转。只要记忆冬季的情况,夏季相反即可,口诀“夏顺冬逆”(考试不会直接考查)。考查方式:有一艘油轮想去西亚波斯湾运石油,从印度南部出发,请问什么时候去比较合适?答案:冬天,冬天的洋流逆时针,船的去程刚好是顺风顺水,开起来快、耗油少;回程最好是夏天回来。
当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分折回向高维,加入极地环流,一部分折回低纬,成为赤道洋流的补偿流
常考洋流
日本暖流、千岛寒流——北海道渔场
墨西哥暖流、拉布拉多寒流(北美洲)——纽芬兰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欧洲西部)——北海渔场
秘鲁寒流——秘鲁渔场(自己形成的,前几个都是寒暖流交汇形成)
洋流的影响
影响沿岸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
增温:例如俄罗斯终年不冻港口——摩尔曼斯克,全年通航,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增湿:降水多,欧洲西部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英国伦敦雾都
寒流温度低,降温减湿。例如秘鲁寒流,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岛可以看企鹅
影响还有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
影响海洋航行:海轮顺着洋流航行速度快,省时省力;逆洋流航行速度慢,费事费力
影响海洋环境:扩散污染物,海洋是流动的,会将近海的污染物携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扩散污染物,加快净化速度,但污染范围变大
厄尼尔诺现象和拉尼娜想象
厄尔尼诺现象
概念:某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影响: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岸地区,气候变为湿润多雨,引发洪涝灾害;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地区,气候变为干燥少雨
拉尼娜现象
概念:赤道太平洋中东部、赤道附近,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在太平洋中间画一条线,分为东部和西部地区。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中,东南部吹的是东南信风,东南信风一直在吹海水,被吹到太平洋的西边,东部太平洋表层的海水被吹走,底层的低温海水补上,导致东太平洋地区温度降低,同样是一片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却异常偏低,即拉尼娜现象。拉尼娜海水冷就要吸热,于是旁边的美国、智利等地的水分被吸走,气候变得更加干燥,结合世界地理,美国西部、南美洲西部都会出现沙漠,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年份会加剧这些地区的干燥。
太平洋的西部,海水温度高,海水比较多,所以太平洋西岸地区(我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等)会变得更加湿润,降水会异常变多
拉尼娜像女孩的名字,女孩子怕冷,所以拉尼娜现象就是海水异常变冷,女孩怕冷就要吸收热量和水分,于是将美国、智利等地的热量和水分吸走,太平洋西岸的情况和东岸刚好相反,可以对比西岸情况,西岸温度高、湿润、降水多。
影响:中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录我国的热带气旋次数比常年多;美国东部等地易出现干旱;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等地降雨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