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活出生命的意义
当生命遭遇不可避免之不幸,你将怎样看到这样的苦难?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故事令人动容,也引人深思。
编辑于2020-03-28 17:27:32这是我制作的2024年圆形饼状图日历,重点标注了传统节气,假期,以及周六周日。每周三用白色显示,每周最后一天为星状。不同的色彩搭配,简洁高效的排版,期待龙年的每个月的有所不同,创意满满。
2023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一,第二十六章,科目一共有十三章的内容,内容分布于上下两册。(说明:基金从业考试共有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一 科目二是由两本书混合编成,科目三为私募) 祝您上岸!
2023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一,第二十五章,科目一共有十三章的内容,内容分布于上下两册。(说明:基金从业考试共有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一 科目二是由两本书混合编成,科目三为私募) 祝您上岸!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我制作的2024年圆形饼状图日历,重点标注了传统节气,假期,以及周六周日。每周三用白色显示,每周最后一天为星状。不同的色彩搭配,简洁高效的排版,期待龙年的每个月的有所不同,创意满满。
2023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一,第二十六章,科目一共有十三章的内容,内容分布于上下两册。(说明:基金从业考试共有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一 科目二是由两本书混合编成,科目三为私募) 祝您上岸!
2023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一,第二十五章,科目一共有十三章的内容,内容分布于上下两册。(说明:基金从业考试共有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一 科目二是由两本书混合编成,科目三为私募) 祝您上岸!
《活出生命的意义》「美」维克多·弗兰克尔
1. 作者时间线
1.1. 1905
出生
1.2. 1908
三岁,决心要做一名医生
1.3. 十几岁时
沉迷于哲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分析
1.4. 高中时
参加成人教育课程,开始与弗洛伊德通信
决定做一名精神病学家
1.5. 1921
16岁,《国际心理分析杂志》发表了他的文章
参加了成人教育的哲学研究小组,并就“生命之意义”进行演讲
1.6. 1930-1937
在维也纳大学诊所担任精神病专家,专门照顾自杀未遂的病人。
1.7. 1939
成为维也纳唯一的犹太医院——罗斯柴尔德医院神经官能症的主任
1.8. 1942
放弃申领美国签证,为了自己年迈的患者,留在奥地利
9月,弗兰克尔及其全家被逮捕并驱逐出境
1.9. 1945
弗兰克尔从图尔克海姆集中营获救,发现自己极为孤独
8月,回到维也纳第一天就得知怀孕的妻子因疾病和饥饿惨死于集中营,父母和弟弟也一样
决定留在维也纳,重操精神病学家旧业。坚信和解而非复仇
1.10. 1946
重写了在第一次驱逐时被毁掉的手稿《医生与灵魂》
同年,仅用了9天就完成了《活出生命的意义》
出版于德国《一个心理学家在集中营中的经历》
1.11. 1948
再婚
1.12. 1959
英文版《活出生命的意义》
1.13. 1991
“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
1.14. 1997
去世
2. 囚徒对集中营生活精神反应的三个阶段
2.1. 收容阶段
症状
惊恐
“暂缓性迷惑”
被宣布处决的人在行刑前的最后时刻会产生死刑可能暂缓执行的幻觉。
好奇
在陌生的环境里,人们会好奇。好奇自己能否脱险,迫切地想知道今后会发生什么,结果又怎样,这完全是一种自我保护。
“我”的决定
发誓绝不“触碰铁丝网”。(自杀)
2.2. 适应阶段
症状
相当冷漠、迟钝,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
必不可少的一种保护机制
情感进入一种死亡的状态。
抑制感情
对家乡和家庭的无限思念
对周围一切丑恶行为的厌恶
衰退
向更原始的精神生活倒退。
“文化冬眠”,但政治和宗教除外
能体验以前从未体验过的艺术美和自然美
渴望隐私和独处
生理变化
皮下脂肪消耗殆尽
精神生活的重点重新回到对食物的渴望这样的原始本能上。
营养不良,普遍关注食物可能会造成“缺乏性冲动”
性变态
饥饿、缺觉、疲劳、暴躁
囚犯们的话题
围绕“食物”
如何处理每天仅发一次的面包?
一派赞成立刻吃完,这样可以保证一天至少有一次机会会暂时抵挡住饥饿,还可以防止面包被偷或丢失的情形发生。
另一派主张将面包分成几份。
开办精神降神会
“我”的领悟
“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
“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
“世界上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时间思念爱人,那么他就可以领悟幸福的真谛。”
“天使存在于无比美丽的永恒思念中”
“爱一个人可以远远超过爱她的肉体本身”
“爱在精神和内心方面具有深刻的含义,无论伴侣是否在场,是否健在,爱以什么方式终止是很重要的。”
“我”给自己定的规矩
如实回答所有问题,但是对没有明确问及的一切都保持沉默。
幽默的重要性
幽默是灵魂保存自我的另一件武器
幽默比人性中的其他成分更能够使人漠视困苦,从任何境遇中超脱出来。
培养幽默感并以一种幽默的态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艺术时学到的技巧。
“德黑兰的死神”
面对这种环境,人是否没有选择的余地?
原则
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经验
人是有可能选择自己的行为的,人可以克服冷漠,克制暴躁。即使是在可怕的心理和生理条件下,人也能保持一定的精神自由和意识独立。
自我选择!
在心理和精神的层面,基本上任何人都能够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任何地方,人都会遇到厄运,同时也就会遇到通过勇敢地面对苦难而实现道德升华的机会。
犯人内在自我的状况最终不是取决于那些生理或心理条件,而是自主决定的结果。
看不到未来的人之所以自甘沉沦,是因为他发现自己老在回忆。
人的独特之处在于只有人才能着眼于未来。
突然失去希望和勇气会导致死亡。
要想恢复犯人的内在的力量,必须首先让他看到未来的某个目标。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态度上来个根本的大转变。
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如果你发现经受磨难是命中注定的,那你就应当把经受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
没有人能够解除你的磨难,替代你的痛苦。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承受重负的方式之中。
对我们来说,生命的意义包含着从生到死受苦受难这一更广阔的循环。
我们有太多的苦难要经受,因此,必须直面所有的苦难,不能软弱,眼泪是无用的,但也不必讳言眼泪,因为眼泪见证了人们承受痛苦的巨大勇气。
在任何情况下,人的生命都不会没有意义,而且生命的无限意义就包含着苦难、剥夺和死亡。
2.3. 释放与解放阶段
集中营看守们的心理构成
看守中间有一些是纯粹临床意义上的虐待狂
如急需一队严苛的看守,虐待狂总会被选中
多数看守的情感已经麻木了
看守里也有一些可怜我们的人
解放的犯人的精神感觉
人格解体
一切都显得不真实、不可能,像在梦中一样。
抑制不住说话的欲望
某个契机,一步一步地恢复,直到再次成为人。
心里的减压病
由被压迫者成为压迫者
心酸
幻灭
发现那个记忆中给予他力量的人已经死去
梦想成真时,一切并非如他所愿
最重要的体验:除了上帝,他不再畏惧任何东西,那种体验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妙感觉。
解放的犯人的身体感觉
不停地吃东西,甚至半夜也要起来吃东西。
3. setences
3.1. 尼采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那些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
3.2. 陀思妥耶夫斯基
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
3.3. 俾斯麦
生活就好比看牙医。你总是觉得最难受的时候还没到,而实际上它已经过去了。
3.4. 斯宾诺莎
作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们对它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不再感到痛苦了。
所有伟大事情之难以实现,一如其难以找到。
3.5. 某诗人
你所经历的,世人夺不去。
3.6. 莱辛
有些东西能使你失去理智或变得一无所有,直到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
3.7. 叔本华
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
3.8. 作者本人
我建议在西海岸立一尊责任女神像以衬托东海岸的自由女神像。
苦难不一定是追寻意义所必须的,但尽管有苦难,生命仍然可能有意义。
承受不必要的苦难与其说是英雄行为,毋宁说是自虐。
为什么一些人觉得自己如此空虚?这就是个人如何看待各种挑战与机遇的态度问题。
人最终是自主决定的。他现在成为什么——在天赋与环境的限度内——都是自主决定的结果。
我忘不了别人给过我的恩惠,也不抱怨别人对我做过的坏事。
精神病学的目的是灵魂的治疗,而灵魂的拯救是宗教的事情。
世界的状况不妙,但是除非我们每个人都竭尽所能,否则一切会越变越糟。
4. mentioned
4.1. 电影
《复活》根据托尔斯泰小说改编
4.2. 书籍
《神山》托马斯·曼
《伦理学》斯宾诺莎
《个人与宗教》戈登·W·奥尔波特
《存在之心理疗法》厄尔文·D·亚罗姆
5. 意义疗法
5.1. 追求意义
社会调查结果
89%的被访人表示需要“某种东西”才能活下去,61%的人承认自己的生活中确有某种东西或某个人是自己愿意为之献出生命的。(法国民意测验)
16%的学生回答“赚很多钱”,78%的学生回答其首要目标是“找到生活的目的和意义”(48所大学的7948名大学生的统计调查)
主要动机
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是其主要动机。
这种生命的意义是独特的,因为只是并且只能是由特定的某个人来完成。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自己追求意义的独特愿望。
人,能够为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而活,甚至为此付出生命!
5.2. 存在之挫折
含义
存在本身,比如人特定模式的生存
存在的意义
对个体存在之意义的追求
会导致
意源性神经官能症
吸毒
工业社会普遍现象的无意义感
无意义感成了神经官能症日益严重的诱发因素。
5.3. 心理——动力
人对意义的追求会导致内心的紧张而非平衡,这种紧张是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
人实际需要的不是没有紧张的状态,而是为追求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
5.4. 存在之虚无
存在之虚无是20世纪普遍存在的现象。
空虚感和无意义感
人类两大丧失
人类历史之初,人丧失了赖以指导其行为并因此产生安全感的某些动物本能。
最近时期,原本作为其行为根基的传统迅速地消减。
主要表现
厌倦、抑郁、侵犯、成瘾依赖
星期日神经官能症
替代性补偿
追求权力最原始的形态:金钱
追求享乐
性补偿
5.5. 生命之意义
普遍性
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独特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
负责任
人类存在之本质
5.6. 存在之本质
责任
必须使他决定自己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对谁负责
要让患者自己决定是否应该将生命的任务解释为应该对社会或自己的良心负责。
“人类存在之自我超越”
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越是追求某个目标,越是容易失去它。
自我实现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
画家VS眼科医生
画家试图向我们表达他自己所见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眼科医生试图让我们自己去观察世界实际上是什么样子。
三种方法发现生命的意义
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5.7. 爱之意义
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
爱与性一样,都是一种主现象
只有作为爱之载体的性才是正当的,甚至是神圣的。
5.8. 苦难之意义
当我们无法改变客观现实时,比如患了不可治愈的癌症,我们就面临着自我转变的挑战。
人主要关注的不是活的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义。
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么有意义的事就是去消除痛苦的根源。
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
在勇敢接受痛苦之挑战时,生命在那一刻就有了意义。
5.9. 意义治疗的心理剧
设置情景,请患者想象,谈他的感受
5.10. 超级意义
用宗教信念来治疗,精神病专家得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考虑。
5.11. 生命之短暂
生命中真正短暂的是潜力。
“曾经存在”是最为确定的一种存在。
曾经历的快乐和痛苦,曾经做过的许多事,那一切不会被否定,也不会被忘却。
5.12. 意义疗法的技术
症状
“预期焦虑”
恐惧
过度渴望
矛盾意向法
让患恐惧症的人关注他所害怕的事情,哪怕只是一小会
做与平常所做相反的事情。
必须借助人类特有的幽默感中的自我审视能力。
治疗睡眠障碍
它只是一种短期的治疗方法。
“因果链”的恶性循环
5.13. 集体性神经官能症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集体神经官能症
会表现为:侵犯。
现代的集体官能症--存在之虚无-可以被表述为私人和个人的虚无主义,虚无主义认为生命毫无意义。
5.14. 泛决定论
人最终决定着自己的命运。
每个人都有随时改变自己决定的自由。
人的生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有能力超越这些条件。
人能够力所能及地改变世界,并在必要时完善自我。
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
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
5.15. 精神病学的信条
精神疾病不可能初级患者人格的核心。
不可治愈的精神病患者也许没用,但他扔拥有人的尊严。
5.16. 精神病学的重归人性化
事物相互决定对方,但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
最终表现出哪一种,是决定的结果,而不是环境的产物。
5.17. 悲剧性的乐观主义
三重悲剧
痛苦
拉丁文所谓的——“偏见式论证”
杰里朗就是“人类大无畏的精神力量”活生生的例证。
残疾不是杰里朗选择的,但他选择了不让厄运摧垮自己。
绝大多数被访者认为,最受尊敬的人既非艺术家也非科学家、政治家或体育明星,而是那些昂首征服厄运的人。
内疚
“神秘之罪恶”
即使是罪犯也更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而不是完全解释他的犯罪。
死亡
“我”提出一个忠告:“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样,错误地行事与生活。”
年轻人应该嫉妒老年人。虽然老年人没有了机会、没有了将来的可能性,但他们拥有比这多得多的财富。他们拥有保存在过去的成就——那些他们已经实现了的潜力和已经完成了的意义——而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不能从过去夺走这些财富。
保持乐观
将人生的苦难转化为成就
从罪过中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
从短暂的生命中获取负责任的行动的动力。
不能通过命令获得
乐观主义
信任和爱
需要理由
幸福需要理由
幸福不是能够强求的,它只能是结果。
笑需要理由
比如讲个笑话。
良知
良知是一种提示器,能够指示我们在特定情境中前进的方向。
康德拉·洛伦兹--“生物优先学”
人的价值具有
持久性
生命之意义是无条件的,无条件的意义伴随着每个人无条件的价值,这种价值使人的尊严具有的持久性。这是基于人过去实现了的价值,而不论他或他现在是否还有用。
有用性
人的有用性是从能够为社会做贡献的角度来定义的。
今天社会的特点是看重成功,这实际上忽略了那些不再年轻的人的价值,并且模糊了尊严意义上的价值与有用性意义上的价值之间决定性的差别。
如果一个人不认可这种差别...这种人可能用安乐死的方式执行屠杀,也就是用“慈善”地杀死所有那些因年迈、疾病、精神障碍或其他各种疾病而丧失社会有用性的人。
不能混淆
将人的尊严与有用性混为一谈,是概念的混乱,而这种混乱反过来可追溯到当下泛滥的虚无主义思潮。
治疗师该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使患者摆脱虚无主义,而不是向其灌输犬儒主义以对抗虚无主义。
犬儒主义:古希腊四大学派之一,主张清心寡欲,鄙视荣华富贵,力倡回归自然。
心里治疗需要
重归人性化
去权威化
6. 让我们警觉起来
6.1. 虽然世界的状况不妙,但是,如果我们都不努力做得最好,那它只会越变越糟。
6.2. 从两个方面警觉起来吧
因为有了奥斯维辛,我们知道了人能够做什么。
因为有了广岛,我们知道人正处于什么样的危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