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过渡时期1949到1956。
1949到1952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的恢复。
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夕,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
多年战争的破坏。
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措施。
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国营企业。
既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征,又有社会主义革命的特征。
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合理调整工商业。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土地改革。
成果
1952年 仅用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1953到1957。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
新中国成立之初, 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原因
现实需要 ,当时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封锁包围之中。
苏联影响 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
历史原因 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重要地位 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 ,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 有助于推动轻工业与农业发展。
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953到1956年底。 三大改造。
途径
农业手工业 参加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实质
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方式。
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结果
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探索与失误。
1956 成功的探索中共八大。
指出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 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这次大会对当时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 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但确定的路线并未坚持下来。
1958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提出总路线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
大跃进1958。
内容
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结果危害
反映了 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 忽略了客观经济规律。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超越了历史的发展阶段。
1958人民公社。
出现
在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时, 中央政治局又通过在农村建立 人民公社的决议。
违背了利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1959到1961我国出现了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纠正
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1960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62年起经济逐步恢复。
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不足。
总指导思想左 没有变 效果有限。
国民经济的劫难。
1966文革爆发。
动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1971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1973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1975周恩来病重,邓小平提出 全面整顿 的思想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