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世界现代设计史185130907 韩东辰
世界现代设计史思维导图,参考了ppt和书籍
编辑于2020-04-05 10:55:23现代艺术设计史
现代设计的开端
“水晶宫”工业博览会
“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目的是为了炫耀英国工业革命后的伟大成就,也是制止对于旧有风格无节制的模仿
意义:是20世纪现代建筑的先声,是指向未来的一个标志,是世界上第一座用金属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大型建筑,在现代设计的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工艺美术运动(1880-1910)
背景
过分装饰、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的蔓延
机器的批量生产使产品质量急剧下降和消费者艺术品味的降低
:风格特征
威廉•莫里斯(现代艺术之父)
主张设计为大众而非少数人
反对和对抗工业化的批量生产
主张设计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非个体的劳动
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复古主义复兴
代表作:红房子、“苏塞克斯”椅等
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提倡哥特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的功能
主张设计的诚恳,反对设计上哗众取宠、华而不实
影响
促使了新艺术运动的产生
在美国影响了芝加哥学派
评价: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和适应实用目的,从而创造了一些朴素而适用的作品
新艺术运动 (1890-1910)
背景
普法战争后,欧洲各国经济相对稳定
受美学影响
法国(19世纪末-29世纪初)
目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追求与传统决裂、完全师从自然的全新风格
范围:建筑、涉及家具、工业产品、平面
特点
倡导自然风格,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态
寻求艺术与技术的平衡
强调手工艺
完全放弃传统装饰风格,开创全新的自然装饰风格
装饰上受东方风格影响
:意识形态
一次形式主义运动,是知识分子在面对工业和过渡装饰风格泛滥的双重前提下的一次不成功的革命前提
是一场运动而一个非风格
是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与工艺美术运动联系与异同
相似点
都希望在艺术与技术之间建立一种有机的平衡
都是对维多利亚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对
恢复人们对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程度
放弃传统风格转向自然的装饰动机
不同点
“工美”更偏中世纪哥特风格,“新艺”放弃传统风格
装饰艺术运动(20世纪20-30年代)
来源:来自于1925年的国际现代化工业装饰艺术展览会
性质:是一场形式主义运动,是一场承上启下、具有国际性的设计运动。反对矫饰的新艺术运动,主张机械的美。
背景:20世纪初,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不再回避机械形式和新的材料,认为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形势不可阻挡,与其回避它,还不如主动适应和利用它。
总体特征
具有手工艺和工业化双重特点,是折中主义的
豪华的、奢侈的手工艺制作+未来工业化=可以发展的新风格
影响因素
埃及等古代装饰风格的实用性借鉴
原始艺术的影响
简单的几何外型
舞台艺术的影响
汽车的影响
独特色彩系列
国家
法国(发源地)
室内与家具设计
代表人物:保罗·布瓦列特;艾米尔·贾奎斯·鲁尔曼;艾琳·格雷等
特点:采用贵重材料,豪华纹样,特殊装饰动机
陶瓷设计
代表人物:米尔•德科尔;艾米尔•雷诺帕;雷尼•巴赫德
特点:以人物和几何图案为特点,受到东方古典文明的陶瓷设计的影响
玻璃器皿设计
人物:雷尼·拉里克、弗朗西斯·艾米尔·德克切蒙、阿米里·瓦尔特、迪姆兄弟
影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杰出成就
漆器设计
代表人物:让·杜南和艾林·格雷
特点:色彩华贵,装饰图案精细,具有东方风韵
首饰与人物装饰品设计
人物:可可·夏奈尔、杰拉德·桑多斯
金属制品
代表人物:埃德加.布兰特
特点:注重表面处理,注重不同材料、不同肌理的对比效果
绘画、海报与时装插图
美国(20世纪20-30年代)
发展因素
一战间美国出售军火,其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使装饰运动的发展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美国的大众艺术蓬勃发展,特别是好莱坞的发展,为装饰艺术运动的发展营造了一个文化环境。
美国作为移民国,容易接受新的文艺思潮和现代工业文明,也容易接受新的文艺思潮和现代工艺文明
影响:装饰艺术风格的最重要因素是民主化特征
纽约的建筑设计
克莱斯勒大厦:威廉·范·阿伦设计,是这场运动风格的最好的纪念碑建筑
帝国大厦:威廉·兰柏设计,具有强烈的装饰艺术风格特征
洛克菲勒大厦:威廉·兰柏设计,把法国风格加以极端发展,变得非常美国化
西海岸的建筑设计
特点
强调工业化的简单几何特征
吸取其他设计领域的设计特点和流线型运动养分,形成具有时代感的建筑风格
好莱坞风格
概念
“好莱坞风格”史“装艺”风格的重要组成,起源于电影院的建筑设计,并且很快就成为一种典型的美国风格,进而传播到世界各地
特点
立面采用富于幻想色彩计划
采用流行的装饰艺术风格
采用大量古埃及纹饰的建筑手段和充满东方神韵的中国宫殿建筑手法
英国
建筑与室内设计
特点:开始采用新材料,在形式上引入了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征
代表作:巴希尔•爱奥尼德设计的伦敦克拉里奇旅店;伯纳德设计的斯特兰宫殿大旅馆
陶瓷与实用品
特点:造型简单,几何化风格明显
代表作:克拉丽丝·克里夫--“怪诞”系列;苏西·库柏--咖啡具设计等
平面设计
特点:装饰风格为主,色彩鲜艳,并结合立体主义等。
代表作:爱德华·科夫--《每日论坛报》海报
现代设计运动
现代运动产生与特点
受“新建筑运动”和现代艺术运动影响;于1902年开始,穆特修斯等人建成德国工业同盟为开始标志
“新建筑”的形式特点
功能主义特征;强调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
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
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考虑、强调整体设计考虑
重视设计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宗旨:面向大众的设计、理性
重要人物
勒·科布西埃(Le Corbusier);“机械美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萨伏伊别墅 朗香教堂
密斯·凡德罗
"少即是多"原则,反对采用任何建筑表面的装饰 强调简单和明快
代表作:西格莱姆大厦;巴塞罗那椅子
赖特
提出有机建筑的六个原则
阿尔瓦·阿图
特征:强调功能、民主化;同时重视人文色彩,人的心理需求
荷兰风格派(1917-1928)
由《风格》杂志而因此得名
鲜明特征
把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集合结构单体,或者称为元素
把这些单体进行组合,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但是,在新的结构组合当中,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
对于非对称性的深入研究与运用
非常特别的反复运用纵横集合就够和基本原色和中性色
代表人物
杜斯伯格:《玩纸牌者》系列等
蒙德里安:《灰树》、《百老汇爵士乐》、《红、黄、蓝的构成》
里特维尔德:红蓝椅、施罗德住宅
德国工业同盟(1907-1934)
代表人物:穆特修斯
宗旨:认为机械化与新技术是提高德国设计的前提,宣传功能主义设计原则,并提出对传统的美术教育进行彻底改革。
宗旨: (1)提倡艺术、工业、手工业相结合 (2)主张通过教育把不同设计结合 (3)强调联盟走非官方路线 (4)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承认并接受现代工业 (5)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 (6)主张标准化下的批量化生产
俄国构成主义(1917-1931)
设计主张: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半抽象或抽象型的画面或雕塑,注重形态与空间之间的影响。
基本原则:技术性、肌理性、构成
代表人物
马列维奇:《白底上的黑色方块》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碑》
李西斯基:《红楔子攻打白军》
影响:根本上改变了设计的发展方向,改变了设计的实质考虑中心,奠定了现代设计的本质基础,因而,开创了新的设计时代
后现代主义
产生时间: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70、80年代的欧美
本质: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特征
反对设计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
反对理性主义,主张以游戏的心态设计
注重设计的人文含义,运用符号语言
关注设计作品与环境的关系
对理论主义的探索
罗伯特·文丘里[美]
主张:在设计中吸收当代各种文化精神
作品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966)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1972)
查尔斯·詹克斯[美]
主张:在建筑和设计上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人物,
作品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
波普艺术
奠基人:理查德·汉密尔顿(1922-2011)
艺术特点
通俗的表现内容
具象形和符号的拼贴
新材料和新形式的应用
作品
《这就是明天》
《朝向男性服饰未来趋势的定义》
《我的玛丽莲.梦露》
安迪.沃霍尔(美)
地位:波普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
作品
《玛丽莲.梦露》
《可口可乐瓶子作品》
后现代主义建筑
特征
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
强调历史文化
具备“隐喻”、“象征”和“多义”的特点
代表人物
罗伯特·文丘里[美]
屋顶装饰(老虎)
查尔斯·詹克斯[美]
设计风格:古典韵味、象征主义、折衷主义
斯特林·詹姆斯[英]
《后现代建筑语言》
尼迈耶尔[巴西]
尼迈耶尔博物馆(2002)
陆军总司令部1968)
国会大厦(1958)
麦可·葛瑞夫[美]
风格:讲究装饰的丰富和色彩的绚丽及历史风格的折衷
作品
俄勒冈州的公益服务大厦(1982)
伍重[丹麦]
悉尼歌剧院
丹下健三
代代木体育馆
纽约世贸
任佐·皮阿诺[意大利]
影响:打破传统观念中建筑的典雅的外形
贝聿铭[华裔美籍]
台中东海大学鲁斯教堂
北京香山饭店
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
特征
否定现代主义,各种风格层出不穷
对设计观念和理念有更深层的探讨
主要风格
曼菲斯设计风格(有儿童心理特点)
高科技风格
特点:高强钢,硬铝或合金材料,以夸张、暴露的手法塑造建筑外形
创始人:雷蒙.罗维
作品:洛伊德保险公司大厦
玛里奥·博塔
国际清算银行
《夸塔》椅子
过渡(改良)高科技风格
特点:针对具有工业化特征的高科技风格的嘲讽,有高度的个人表现特点,只能针对个人、少量生产
朗•阿拉德
《让人舒服的椅子》
以色列Holon市新设计博物馆
极少(减少)主义风格
特征: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摒弃粗放和奢华的修饰
解构主义
特点:不仅否定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否定古典的美学原则
弗兰克·盖里[美]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英戈·莫端尔 [德]
波卡·米塞里亚的吊灯
微电子风格
新现代主义
是一种创作态度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化设计思想
背景:经济的发展带来对生存环境的破坏
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
英国“波普”设计运动
背景:战后成长的青年一代厌倦了现代主义风格单调、冷漠的设计,渴望有新的消费观念和新的文化风格的出现。新兴的大众文化正在赶超传统的高雅文化。艺术的色彩与装饰因此被重新运用
波普设计特征:多种风格的混杂
波普设计
缺:产品专注于形式的表现和纯粹的表面装饰,而不是功能、合理的生产一类现代主义的观念
优:波普设计强调灵活性与可消费性,即产品的寿命应是短暂的,以适应多变的社会、文化条件
波普风格下的设计
玛丽·匡特(时装)
彼得·穆多卡
阿兰·琼斯
安迪·沃霍尔
《100个罐头》
奥登伯革
天堂的地震
本质:为形式主义,违背了工业生产中的经济法则、人机工程学原理等工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特征
反叛正统
国际主义风格的产生与发展
背景: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
经典作
米斯——西格莱姆大厦
庞蒂——佩莱利大厦成为国际主义的里程碑
奠定了国际主义风格形式的基础。
发展根源
与战前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是同源的,是包豪斯的领导人来到美国后形成了新的现代主义
特点
形式简单、反装饰性、系统化
理性、冷漠、缺乏人情味,漠视功能
50年代下半期发展为形式上的减少主义特征
建筑设计
密斯主义
SOM建筑设计事务所
约翰.汉考克中心大厦
昌迪加尔高等法院
粗野主义
马赛公寓
有机功能主义
TWA候机厅
典雅派(形式主义派)
高科技派
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
产品设计
布劳恩Phonosuper SK-4唱机
厨房钟
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机TV8-301
PH灯
发展: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设计领域内多种多样的各国设计风格几乎被单一的国际主义风格所取代,抹杀了多元化,造成了一元化的设计形式,相继衰退
评价
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高度,是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现代主义的倒退,违背了功能第一的基本原则,国际主义风格在一定时期征服了世界,成为战后世界设计的主导风格
与”现设“的比较
二战结束后,现代主义设计过渡到国际主义设计基本上已经本末倒置
原来作为自然结果的形式变成了涉及追求的目的,而原来的目的,则被逐步抛弃
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变成了为形式而形式的形式主义追求
现代主义的本质从一种为理想主义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变成了代表资本主义的风格
美国工业设计
奠基人
贝尔·盖茨(1893~1958)
工业设计工作过程:(1)委托人要求;(2)调查研究;(3)委托人限制;(4)设计试验;(5)结果
特点: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和未来主义趋向,注重对未来工业设计的展望探索
亨利·德雷弗斯(1904-1972)
作品
设计了火车、打字机、拖拉机等
贝尔公司设计的电话机
运用“人类尺度学”
“103”型Land相机
特点:处理好各部分块之间的柔和过渡,使设计成为讲求功能与获取商业价值统一的典型
沃尔特·提格(1883-1960)
特点
注重外表形象
产品简洁,有艺术韵味
考虑普通民众需求
注重产品使用功能
地位
美国最成功的工业设计师之一
美国工业设计协会发起人和第一任主席
作品
“柯达·名利牌”
“班腾”相机
Sparton Table Radio
雷蒙德-罗维
设计风格:外形简练,典雅美观,使用方便,容易维修和保养
作品
“可口可乐”商标
休普莫拜尔小汽车
削铅笔器
冷点(Coldspot)冰箱
贡献
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面貌
将流线型风格带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推动设计行业的发展
包豪斯设计(1925-1932)
包豪斯设计
奠基人--沃尔特•格罗佩乌斯
设计思想:主张设计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工作的方式
影响
为一战后的工业设计奠定了基础
把欧洲现代艺术设计理论推向巅峰考
开创了国际现代主义设计的先河
校长
一:沃尔特•格罗佩乌斯(1883—1969)
阐明"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原则
二:汉内斯·迈耶(1889—1954)
强调产品与消费者、设计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加强了设计与工业的联系
三:米斯·凡·德·罗(1886-1969)
“少就是多”为建筑处理原则,建筑强调简单、明快,全玻璃幕墙结构
迁校
一:魏玛包豪斯(1919-1925)
二:德绍包豪斯(1925-1932)
三:柏林包豪斯(1932-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