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学道德与法治
将三大课程标准详细完成,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编辑于2020-04-05 11:53:06小学道德与法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前言
课程性质
生活性: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
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
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活动性: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
课程的呈现形态: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
课程目标: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综合性: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
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
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结合
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
教学目标:随儿童的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
教学内容:从教课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
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
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
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课程基本理念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习做人
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意意识和实践能力
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
学校生活是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
良好的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
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儿童的知识是通过其在生活及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思考、积累而逐步建构起来的
儿童的发展是其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
课程设计思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三条主线
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
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健康、安全地生活
儿童生活的主调:愉快、积极地生活
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和社会要求: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儿童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和时代提出的要求: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课程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
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
喜欢动手动脑,乐于想象与创造
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
乐于参加劳动和有意义的活动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身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初步了解有关祖国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究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
初步体验与社区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学习过程
学习几种简单的调查研究方法并尝试应用
课程内容
健康安全地生活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
2.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3.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4.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5.知道初步的保健常识并在生活中运用
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6.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7.了解儿童易发疾病的有关知识,积极参加预防疾病的活动
8.使用玩具、设备进行活动时,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9.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伤害
10.了解当地多发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
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
11.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12.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
愉快积极地生活
愉快、开朗
1.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
2.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3.在成人帮助下能较快地化解自己的消极情绪
积极向上
4.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为此而高兴
5.在成人的引导下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
6.在成人帮助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7.学习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有应对挑战的信心与勇气
8.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9.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活动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学会做事,学会关心
1.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
2.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关心他人,友爱同伴,乐于分享与合作
4.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5.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
6.能初步分辨是非,做了错事勇于承认和改正,诚实不说谎
7.尊重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8.爱护动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9.喜欢集体生活,爱护班级荣誉
10.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11.热爱革命领袖,了解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
12.尊敬国旗、国徽,学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有好奇心和多样的兴趣
1.喜欢提问和探寻问题的答案
2.对周围环境充满兴趣,喜欢接触新鲜事物
设计与制作
3.喜欢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小玩具、小礼物或布置环境等来丰富和美化生活
4.能根据需要动手做简单的道具、小模型、小物品等来开展活动
勤于思考,学习探究
5.能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来扩展游戏或推进活动
6.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研究活动
7.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
8.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9.学习利用图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法收集需要的资料
10.在成人的帮助下,能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或信息
课程内容说明
本课程内容为基本标准,可根据具体实际进行调整
"课程内容"中四个方面的内容虽然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整体呈现的。在实施时不要将它们割裂开来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前言
课程性质
综合性
课程设计:体现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
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
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
实践性
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
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开放性
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
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课程评价: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不以单一指标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
课程基本理念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本课程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本课程强调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
设计思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一点主线: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
点面结合: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面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
综合交叉 螺旋上升:指的是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在不同年段层次不同,螺旋上升
课程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勤劳朴素的态度
2.爱亲敬长,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有爱宽容、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崇尚公平与公正
4.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宿感和自豪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5.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能力与方法
1.养成安全、健康、环保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
2.初步认识自我,掌握一些调整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方法
3.学会清楚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务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5.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
知识
1.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了解问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规则、法律对于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
3.知道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
4.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了解一些我国历史常识,知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了解影响我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5.初步了解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事件,知道不同环境下人们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懂得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课程内容
我的健康成长
我的家庭生活
我们的学校生活
我们的社区生活
我们的国家
我们共同的世界
青少年法治教育纲要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长期开展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法律素质明显提高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宏伟目标,对加强和改善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出了现实而迫切的要求
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
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思想等等
工作要求
主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宪法教育
目的:贴近青少年实际、提高教育效果
途径:构建系统完整的法制教育体系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
总体目标
阶段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
高中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阶段
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
总体内容
分学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
小学低年级 1-2年级
小学高年级 3-6年级
初中阶段
高中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阶段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实施途径
学校教育
专门课程
教学方式
多学科协同
主题教育
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学生自我教育
社会教育
社会实践教育
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参与
开发利用网络资源
家庭教育
推动家庭与学校形成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合力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保障
组织与制度保障
师资队伍建设
健全评价机制
教育教学资源保障
经费保障